(岳麓版)选修一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课件+课时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选修一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课件+课时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21 17:33:28

文档简介

第3单元 第10课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迅速,而俄国基本上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下列对于17世纪末俄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有21个手工工场,主要使用农奴劳动
C.当时的俄国有强大的陆军和海军
D.学校教育发达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再认再现能力。A、C、D的表述与俄国的落后状况不符。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B
2.彼得一世上台后,曾微服出访欧洲,并在某个国家的造船厂认真学习造船技术,还拿到了毕业证书,这个国家是(  )
A.荷兰           B.英国
C.法国 D.瑞典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彼得一世出访的这个国家是荷兰。
答案: A
3.马克思说:“彼得大帝确实是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者。”“现代俄国政策”是指(  )[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资本主义政策 B.中央集权
C.侵略扩张 D.欧化政策
解析: 结合彼得一世改革的后果分析。
答案: C
4.“金钱是战争的命脉。”为把握这一命脉,彼得一世(  )
A.重视大力发展海军 B.征收新税,重农抑商
C.禁止厂主使用农奴 D.鼓励私人开办企业[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命脉指的是“金钱”,也就是经济方面。A项是军事方面;B项中的后半句“重农抑商”错,应是“重商主义”;彼得一世允许工厂主购买农奴作为劳动力,C项错误。
答案: D
5.彼得一世在法令中规定: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于他是上帝的旨意。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该管。沙皇的周围,只能有顾问和圣旨的执行者。反映出彼得一世(  )
A.强迫农民服役 B.强制农奴劳动
C.加强中央集权 D.推行西方文明生活方式
解析: 从材料内容分析。“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主”,反映了彼得一世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C21世纪教育网
6.彼得一世仿效西方进行了文化教育改革,彼得一世的文化教育改革措施有(  )
①派遣留学生到西欧学习 ②推行西欧的文明生活方式 ③建立学校、医院,修建科学院、博物馆 ④发挥戏剧的社会教育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为组合选择题。①②③④均为彼得一世文化教育改革的措施。
答案: A
7.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非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最能表明这一性质的是(  )
A.削弱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引起西欧先进军事技术,建立海军和新式陆军
C.鼓励发展工业,允许工场使用农奴劳动
D.推行学校教育,重视科学技术,提倡西欧式生活方式
解析: 判断彼得一世改革性质的关键是看其采取的措施是否符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使用农奴劳动仍属封建性质。
答案: C
8.17世纪彼得一世的改革中,最能体现当时世界潮流的措施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发展工商业 B.加强中央集权
C.倡导先进的科技文化 D.加强军事力量
解析: 17世纪世界正处于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因此发展工商业最符合世界潮流。
答案: A21世纪教育网
二、非选择题
9.(2011·安徽八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
材料二 1632年,俄籍荷兰人维纽斯经沙皇特许而建立的土拉水力炼铁场,是俄国最早的手工工场,随后,在莫斯科、土拉等地兴建了铸铜、玻璃、造纸、制革等手工工场。
材料三 由于商品生产的发展,商人的势力和社会地位日益增强和提高。他们不仅经营国内外贸易,而且为沙皇政府代理财物,包收捐税,承包工程,供应军需,充当殖民活动的先锋。但在封建贵族占统治地位,农奴制不断强化的条件下,工商业的发展仍很缓慢。
材料四 18世纪中期,俄国的手工工场大有增加,俄国的贵族开始建立手工场,手工工场中广泛使用农奴劳动。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近代史资料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俄国17~18世纪的社会性质。21世纪教育网
(2)根据材料三分析俄国商人的社会地位。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手工工场大有增加”的原因。
(4)当时俄国的手工工场与西欧的手工工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5)从材料二中看,17世纪俄国社会生产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
解析: 在俄国的工场里是通过购买农奴来充当劳动力的;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依然是农奴,所以彼得一世的改革巩固的是贵族地主和商人的统治,只是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答案: (1)封建落后的农奴制国家。
(2)商人不仅经营国内外贸易,而且为沙皇政府代理财物,包收捐税,承包工程,供应军需,充当殖民活动的先锋,这说明商人和贵族一样,是俄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
(3)因为彼得一世改革鼓励兴办企业。
(4)俄国手工工场的劳动者大多是农奴,西欧手工工场使用的是自由的雇佣劳动力。
(5)手工工场的出现。(共19张PPT)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
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
进程的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比较
国别 人均收入
(卢布) 铁产量
(万吨) 铁路长度
(公里) 制 度
俄国 71 29(1860年) 1600(1860年)
英国 323 225(1850年) 14603
法国 150 9160
封建农奴制
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农奴制严重障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一】俄国自彼得一世改革以来,一直注重面向西方,发展近代工业,19世纪初,俄国的生铁产量曾一度高居世界首位。
探究一:农奴制从哪些方面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自由劳动力、市场、资金、技术、原料
要求推翻沙皇专制,废除农奴制度,但以失败告终,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分化。
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
尼古拉一世
十二月党人
知识分子群体
代表:赫尔岑 车尔尼雪夫斯基
《谁之罪》
《怎么办》
涅克拉索夫:
《在俄罗斯谁能快
乐而自由》
陀思妥
耶夫斯基:
《被侮辱与
被损害的》
果戈里:
《死魂灵》
黑暗的王国,没有光线,没有温暖,没有活动余地;腐烂潮湿的浊气使人感到是一座黑暗拥挤的监牢。
——杜勃罗留波夫
“我憎恨你和你的皇座,专制的暴君和魔王,我带着残忍的高兴看着你的覆灭,你子孙的死亡。”
          ——普希金
         《自由颂》
思想: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
沙皇的抉择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
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
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
“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
一地做到了。”
——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
材料一:1861年后30年间,俄国粮食立量增加了三分之二,俄国欧洲部分耕地面积增加了四分之一。
改革后俄国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到1900年,它的工业总产值较前增长了6倍。铁路长度从1860年的1500公里增至1900年的5.2万公里
材料二: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论道:“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
的许多方面,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 许多农民的土
地都减少了……所有条件中最沉重的莫过于赎取土地的条款,
由于这些条款,农民失去了最大部分土地……所有农民通过改革所获得份地大部分全然不足以糊口。”
探究二: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评价解放法令?
评价:(参考如下)
进步性:1、通过改革,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是一次历史的进步。
2、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劳动力、资本、
市场等条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
俄国由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因此,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局限性(参考如下) 1、农民摆脱了地主的奴役,却仍然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2、这次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改革后几十年间,农民支付的赎金总额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比他耕种的土地少,为了维持生计,只得重新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奴役。因此,改革后不久,广大农民就发现上当受骗,纷纷举行暴动。
   臭名昭著的“解放”,事实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实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
探究三:
“解放”法令签署之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又进行了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这三条改革措施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
综合探究:
   为什么1861年改革是俄国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其不彻底性又有何表现?
Modernize
Modernization
v. 使近代化使现代化
n.近代化,现代化
近代化是指以工业化为核心和由工业化带来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变化。主要包括经济工业化、政治上民主化、思想科学化
一、经济现代化:农奴制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二、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上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三、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1861年改革是俄国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参考如下)
表现:(参考如下)
(1)经济上:对农民的严重不公。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封建的剥削方式在农村继续保留;
(2)政治上:沙皇专制仍然保留。
不彻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