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2单元热习题课件(8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2单元热习题课件(8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31 02:55:55

文档简介

(共8张PPT)
、填空题。
1.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物体
的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号。
2.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3.热传递主要通过热对流
热辐射和热传导三种方式来实现。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热在金属条中能传递,在金属片中不能传递。
用酒精灯在金属条的中部加热,热只能向金属条的一端传递。
×)
3.冰水混合物放在一起时间长了会融化,说明温度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也会传递热。(
4.热传导一般是在固体中发生的一种传热方式。
5.不同物体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
6.离金属条加热的部分越远,热得越快。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冬天,我国北方地区房子里的暖气片应装在房间的(B)。
A.上方
B.下方
C.中间
2.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热能的过程叫(C)。
A.热传递
B.热对流
C.热辐射
3.下列现象中,由于热传递使物体的温度升高的是(C)。
A.用毛巾反复擦皮肤时感到热
B.将铁丝反复弯折几次,弯折处会发热
C.把手伸到热水中手会感到热
4.热传导现象一般发生在固体中,其产生条件不包括(C)。
A.物体要直接接触
B.要有温度差
C.必须在物体中心处加热
5.无论是给金属条加热,还是给金属片加热,最先热的地方为(B)。
A.金属条或金属片的中心位置
B.离酒精灯火焰最近的位置
C.离洒精灯火焰最远的位置
6.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A
A.温度
B.重量
C.材料
7.两个物体之间的热传递方向是(A
A.热量从温度高的一端流向温度低的一端
B.热量从温度低的一端流向温度高的一端
C.热量从中间向四周传递
四、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
1.当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
E
DB
A
A.由A到E温度逐渐上升
B.由A到E温度逐渐下降
C.A处温度高,其他位置温度不变
2.紫枫釆用这个装置做了第二个实验,他将酒精灯放在中间位置上,左右各两根火柴,如
图所示。
B
A
1)4根火柴的掉落顺序是D和B先掉落,E和A后掉落。
(2)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热总是从温度高的一端逐步传递到温度低的一端。
3.紫枫用同样的装置做了第三个实验,将酒精灯放在下图中A的位置,过一段时间B、C、
各点上的火柴掉落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C
F(1)请排列火柴掉落的先后顺序
B
D
C
E
F
(2)这样排序的理由是什么?
答:在传热过程中,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逐步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离加热点近
的地方,热先传递到;离加热点返的地方,热后传递到。(共7张PPT)
填空题。
1.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泠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舳上。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
3.用酒精灯加热铜球时,我们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去加热。
二、判断题。(对的画“Y”,错的画“
1.钢轨之间留有缝隙是为了节省材料。
×)
2.在实验中,刚加热过的金属不可直接用手触摸,以免烫伤。
3.夏天架设电线需要松一些,冬天架设时可以紧一些。
4.液体大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和固体也大都具有这样的性质。
5.对同一根铁丝进行测量,夏天要比冬天长一些。
6.通常在气体、液体、固体三类物体中,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最明显。
×
7.通过对“铜球”和“钢条”的实验,就可以得出“所有金属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下列物质中,(B)的热胀冷缩本领最强。
A.水
B.空气
C.铜球
2.下列材料不能热胀冷缩的是(A
A.锑
B.牛奶
C.空气
3.水泥马路相隔一段距离的地方会有一条缝隙,是为了(C)。
A.美观
B.行人的方便
C.防止水泥马路因热胀冷缩而被损坏
4.关于热胀冷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所有的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B.只有液体才有热胀冷缩性质
C.一些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右图所示的两个铁模具,在室温下,甲刚好能插入乙内。下列哪些方法可

以使甲更容易插入乙内?(B
(1)把甲放在冰水中(2)把乙放在热水中(3)用火把甲加热
A.只有(1)
B.(1)和(2)都可以
C.只有(3)
6.把钢皮尺放在火上烤一烤,马上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的结果
A.偏小
B.偏大
C.不变
7.从实验中我们观察发现,水、酱油、菜油、酒精、水银等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特点,根据实验
中获得的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C
A.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B.液体、气体和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C.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D.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根据下图的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图1
图2
1.图1是铜球加热后的情况,此时铜球不能通过铜环,说明体积变大了。
2.图2是铜球冷却后的情况,此时铜球能通过铜环,说明体积变小了。
3.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染缩的性质
五、某科学小组做了一个研究“金属是否会热胀冷缩”的实验,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名称:研究钢条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用铁钉将钢条的中间固定在木板上,一端伸出木
板,另一端紧贴着木板插一根大头针。用酒精
灯给钢条伸出木板的一端加热,记录大头针的变
化。发现大头针变化之后,停止加热,等钢条冷
却后再仔细观察大头针和钢条的情况
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过程填写大头针的变化。
实验过程
钢条加热前
钢条加热后
钢条冷却后
实验现象大头针竖直插在木板上大头针倾斜了大头针与钢条间有缝隙
实验结论:钢条具有热胀泠缩的性质(共7张PPT)
、填空题
1.要使一只装有热水的无盖玻璃杯更加保温,我们可以给杯子加盖
2.我们一般选用热的不良寻体作为保温的材料。自制一个保温杯,应该选
择传热本领差的材料比较好。
3.我们知道传热快的物体散热快,传热慢的物体散热慢。
、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把杯子嵌在泡沫塑料里可以使杯孑的保温性能增强。
2.人穿衣服会感觉热,所以被被子包裹的冰棍很快就会融化。
3.夏天冰棍用棉被盖起来比暴露在阳光下融化得快。
4.保温杯的盖子,一般都是用热的不良导体来制作。
5.保温杯只能起到减慢热量传递的作用,但事实上还是会发生热量的传递。
6.冬天用手触摸铁棒和木棒,感觉铁棒比较冷,是因为铁棒的温度比较低。

7.冰块在保温瓶中比在玻璃杯中融化得快。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自制保温瓶时,设计的减缓散热的方式没有针对(C)。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2.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C)。
A.这些材料能生热
B.这些材料完全不传热
C.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3.桌上有三只大小形状相同的杯子,分别装着同样90℃的水,散热最快的是(B)。
A.塑料杯
B.不锈钢杯
C.瓷杯
4.冬天,人们往往在室外的水管外面包上泡沫塑料保温层,主要是因为泡沫塑料
A.美观
B.轻便
C.是热的不良导体
5.一杯热水过一会儿变凉,下列关于热水变凉的说法正确的是(A)。
A.温度降低,热量减少
B.温度降低,热量不变
C.温度不变,热量减少
四、在大小差不多的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中倒入同样多相同温度的热水。
不锈钢杯
陶瓷杯
塑料杯
1.三个杯子中,不锈钢杯是热的良导体,陶瓷杯和塑料杯是热的不良导体
2.用手摸一摸三个杯子的外壳,感觉最烫的是不锈钢杯。
3.过几分钟后,不锈钢杯中的水凉得最快。
请你解释一下几分钟后三杯水的温度不一样的原因。
答:不锈钢杯是热的良寻体,所以它散热最快;陶瓷杯和塑料杯是热的不良寻体,所以散
热慢
五、小宁与小金为了研究泡沫塑料盒、棉絮盒的保温性能,两人设计并进行了一个实验。他们
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
测量两个烧瓶中的水温变化情况。
1.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盒、棉絮盒外,还应保
持哪些因素相同?在里面画“V。
两个烧瓶完全相同
水的初温和水量
环境因素
√测量温度的时间长短(共7张PPT)
、填空题。
1.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且总是不断地运动着。当物体吸热升温以
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
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2.空气受热时,体积变大,受冷时体积变小,由此可以得出空气具有热胀泠
缩的性质。
二、判断题。(对的画“V"’,错的画“×”
挤压过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鼓起来是因为乒乓球受热后球膨胀恢复原形。
2.夏季自行车轮胎的气不能充得太足,否则轮胎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发生爆胎。
3.气球鼓起来的原因一定是空气受热膨胀了。
4.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可通过一些间接的实验来观察。
5.热气球是利用空气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再受冷体积就不会缩小了。
(
7.微粒运动的速度和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剧烈扩大。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现象利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的是(C)。
A.水结冰
B.温度计液柱上升
C.瘪了的乒乓球烫鼓起来了
2.冬天的晚上,小明把一个塞着橡皮塞的空瓶放到院子里,第二天早晨橡皮塞却拔不下来
了,原因是(C)
A.橡皮塞膨胀了
B.瓶子里的空气漏掉了
C.瓶中的空气受冷收缩了,瓶内气压变小
3.当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运动(A)。
A.加快了
B.减慢了
C.不变
4.空气的微粒运动减慢,可能的原因是(B)。
A.被加热
B.被冷却
C.被吹动
5.空气的热胀冷缩和水的热胀冷缩相比较,(B
A.没什么区别
B.体积变化更明显
C.体积变化不明显
6.下列现象与空气的热胀冷缩有关的是(B
A.夏天,打开可乐瓶的瓶盖,瓶口有气体冒出
B.热气球升空
C.用打气筒打气使自行车轮胎鼓起来
7.夏天的室内,空调周围的空气变冷并下降,热空气上升又被变冷,冷热空气的不断相对
流动就使整个屋子凉爽起来了。根据这种原理,我们在安装空调的时候,要安装在房间
的(A)
A.上部
B.下部
C.任何位置都可以
8.把一个吹大了的气球放进冰箱,过半小时后取出,气球(B
A.变大了
B.变小了
C.大小不变
9.右图表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中微粒分布的状态,请问哪个环境下该
物体的温度相对比较高?(B
A.甲图
B.乙图
C.无法判断
四、空气是看不见的,请你利用下列材料来设计“空气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实验。
实验过程:在锥形瓶口套上气球,将锥形瓶放入热水中,再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放进
常温下的水中,最后将锥形瓶取出后放入冰水中
2.实验现象:在热水中,气球鼓起来,放入常温的水中,气球瘪下去一些

入冰水中,气球完全痕下去
3.我的推断:空气具有热胀泠缩的性质(共6张PPT)
、填空题。
1.让自己身体热起来的方法有运动
烤火
眄太阳
吃热的食物等。
2.用力搓一搓手,会感觉手热起来,这是因为摩擦产生了热。
3.热是一种能量,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获得。
4.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窝是凉的;早上醒来,感觉被窝是热的;晚上再去
睡觉的时候,感觉被窝是凉的,这说明被子不能产生热量。
二、判断题。(对的画“V",错的画“×”)
1.毛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衣多。
2.米饭、土豆、蛋糕等食物能给我们人体带来热量。
3.将冷水放进被窝里,冷水会慢慢变热。
×)
4.人站在阳光下会感觉到热,是因为人从阳光中获取了热量。
5.冬天穿羽绒服比较暖和,是因为衣服能产生热量。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用羽绒服将温度计包起来,15分钟后温度计的示数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2.冬天用被子将饭包裹起来,过了好久米饭仍然是热的,这是因为(C)。
A.被子产生热量
B.被子传递热量
C.被子有保温作用
3.可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是(C)。
A.长度
B.时间
C.温度
4.下列各种仪器中能够测量温度的仪器是(C)。
B
四、为了探究衣服本身会不会发热,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来进行观察。
实验器材:书、温度计、毛衣等。
结合上图,给下列实验步骤排序。
1)用温度计测量书本在空气中的温度,记录下来。
3)用温度计测量被衣服包在里面的书本的温度,记录下来。
2)用温度计测量折叠的毛衣的温度,记录下来。
4)分析比较所测得的数据。
2.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C)。
A.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B.温度计的示数会下降C.温度计的示数不会发生变化
3.实验结论:衣服不会产生热量,只能保温。
4.冬天,多穿衣服身体不会觉得冷是怎么回事呢?请结合实验结论解释其中的原因。
答:天,多穿衣服身体不会觉得泠是因为衣服能保温。
五、冬天,天气寒冷,坐的时间久了,会觉得冷丝丝的。这时候,站起来活动一下,跺跺脚,跑
跑步,就会慢慢地暖和起来,这是因为运动时,肌肉要剧烈地收缩和放松,这时肌肉细胞
里的葡萄糖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会转变成能量。这些能量一部分被用作肌肉收缩的动力,
另一部分则转变成热量释放岀来。运动量越大,肌肉收缩越剧烈,由葡萄糖转化成的能
量也越多
天气寒冷时,我们还可以通过(C)来增加热量。
A.吹电风扇
B.喝凉水
C.快速跑步
2.下列行为不能使身体产生更多热量的是(B)。
A.踢球
B.静坐
C.原地踏步
3.运动给人体带来热量的原因是(C
A.运动时,肌肉会将全部能量转化为热量
B.运动时,身体不同部位发生摩擦,从而产生热量
C.运动时,肌肉细胞里的葡萄糖通过一系列反应转变成能量并释放热量(共7张PPT)
、填空题。
1.不同物体的传热能力不一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一般是金
属材料制成的,比如铁、铝等。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不良导体,比如塑
料、木头等。
2.在金属、液体和空气中,传热性能最好的是金属,最差的是空乞。
3.在铜、铝、钢这三种金属中,传热性能最好的是铜,最差的是钢
、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热的良导体用途广,热的不良导体没什么用途。
2.为了增强热传递,电饭锅全部都是利用容易传热的材料制成的。
3.一般情况下,金属传导热的本领比木头强。
4.金属吸热快,散热也怏,塑料吸热慢,散热也慢。
5.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水是热的良导体。
(×)
6.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一样,不同的金属其导热性能也有所不同。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材料中,最适宜用来制作锅铲柄的是(B)。
A.铜
B.塑料
C.不锈钢
2.下列物体用来避免热传递的是(C)。
A.汽车散热片
B.电熨斗的金属外壳
C.热水瓶的玻璃胆
3.餐桌上使用的碗垫属于(B)。
A.热的良导体
B.热的不良导体
C.热的绝缘体
4.下列三种物体的大小、形状都相同,传热最快的是(A
A.铜条
B.木条
C.塑料条
5.热的不良导体,可以(C)物体热量的散失
A.不改变
B.加快
C.减慢
6.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铁块和木块,会感到铁块比木块冷,这是因为(B
A.铁块比木块温度低
B.铁块比木块容易传热
C.铁块表面比木块光滑
7.下列三种材料制成的杯子中,用
)杯子盛开水最容易烫手。
A.塑料
B.陶瓷
C.不锈钢
四、设计一个“比较铜、铝和钢的传热性能”的实验。
1.实验名称:比较铜、铝和钢的传热性能。
2选出实验中需要的材料:①③⑤⑥⑧⑨⑩
。(填序号
①酒精灯②水杯③3火柴④试管⑤5凡士林⑥铜丝⑦塑料条⑧钢丝⑨铝
丝热传导演示器
3找出实验中需要保持相同的条件,在里面画“Y”
酒精灯的火焰
三种金属丝的粗细
三种金属丝的长短
三种金属丝的颜色
三种金属丝的重量
火柴在金属丝上的距离
凡士林的多少
火柴的长短
4.实验过程。
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
①安装热传导器。
②分别在热传导器的铜丝、铝丝、钢丝上涂上凡士林
并隔相同的距离粘上3根火柴。
③用酒精灯给热传导器加热。
4记录每根火柴掉下的时间,分析实验数据。
5.实验结论:在三种金属中,铜丝导热最快;铝丝次之;钢丝导热最慢。各种
金属导热的性能是不同的。(填“相同的”或“不同的”)(共8张PPT)
、填空题。
1.装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会沉;装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会浮,这说
明热水比冷水轻
2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会发生变化,体积会发生变化
3.我们可以通过威官感觉到或通过
定的装置和实验观察到物体在温度变
化过程中的体积变化。
、判断题。(对的画“V”,错的画“×
1.塑料袋里的水变热后,重量会变轻。
(×)
2把冷水袋放入热水中,热水把热量传递给了冷水。
3.如果两杯水的重量相同,那么它们的体积也一定相同。
4.冷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因为受热膨胀,体积会变大,重量会增加。
5.相同重量下,热水的体积比冷水小。
×××
6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没有发生变化,它的沉浮也不会发生变化。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热水重
B.冷水重
C.两者一样重
2.将一杯水加热后会发生的变化是(C)。
A.体积增大,重量减小
B.重量和体积都增大
C.重量不变,体积增大
3.试管里的水被加热后,套在试管口的气球会(C
A.凹陷
B.没有变化
C.凸起
4.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里面都装满了不同温度的水,但甲瓶的重量却比乙瓶稍重。
则在这两瓶水中,(B)。
A.甲瓶里是热水,乙瓶里是冷水B.甲瓶里是冷水,乙瓶里是热水C.温度一样高
5.在密封的小塑料袋中装一些冷水,然后把它浸在热水盆里。密封水袋会慢慢地从热水
底部浮到水面,是因为(C)。
A.小塑料袋中的冷水受热后重量变轻了
B.热水受冷后体积缩小增大了浮力
C.小塑料袋中的冷水受热后体积膨胀增大了浮力
6.往一个细长的杯子中倒满热水,待水冷却后,液面(B)。
A.会上升一点
B.会下降一点
C.不会变化
7.把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混合在一起,得到的水的温度(C)。
A.和冷水的温度相同
B.和热水的温度相同
C.高于冷水的温度,低于热水的温度
四、观察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1.实验材料:冷水、热水、烧杯、试管、气球皮、橡皮筋。
图1
图2
2.实验过程及现象:在试管里装满水,用气球皮把试管口蒙住,并用橡皮筋扎紧。如图1
所示,把试管插在热水杯里,使试管内的水变热,我们会看到的现象是乞球皮鼓起
来是
如图2所示,如果把试管插在冷水里,使试管内的水变冷,我们会看到的现象
乞球皮凹下去
3.我们的结论:水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共8张PPT)
、填空题。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作热胀
冷缩。
2.实验室使用的温度计就是利用液体的热胀泠缩原理制成的。
3.科学课上,我们用右图的实验装置研究水受热后体积的变化,我们将水染上
红颜色,其目的是便于观察,并在烧瓶口(利用橡皮塞)接一根玻璃细
管,其目的是更容易观察到水的体积变化
、判断题。(对的画“V”,错的画“×”
1.煮稀饭时,水会大量溢出来,这是最明显的热胀冷缩现象。

2.从水的体积变化可以推测水的冷热。
3.如果把观察装置的玻璃管做得很细,我们可以更容易观察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V
4.通过观察水和油热胀冷缩现象,我们可以得出所有的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水在4℃以上时是热胀冷缩的,但在0℃~4℃之间时是热缩冷胀的。
6.冰块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7.冬天,室外自来水管爆裂的主要原因是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下列哪种现象是液体的热胀冷缩造成的,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损害?(B)
A.河水结冰
B.水管冻裂
C.沸水外溢
2.把一只装有柴油的玻璃管分别放入热水和凉水中,在热水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A)。
A.玻璃管中的柴油上升B.玻璃管中的柴油下降C.玻璃管中的柴油没有变化
3.在做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时,下列装置效果最好的是(A)。
B
C
4.相同重量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相比较,(B)。
A.两者体积一样大
B.热水体积大
C.冷水体积大
5.水虽然普通,但又非常特殊。它的体积在(B)摄氏度时最小
A.0
B.4
C.-4
6.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是指温度会影响液体的(A
A.体积
B.重量
C.颜色
7.冬天的晚上,塞着橡皮塞的空瓶放到院子里,第二天早晨橡皮塞却拔不出来了,主要是因
为(C)。
A.橡皮塞膨胀了
B.瓶子遇冷收缩
C.瓶子里的空气遇冷收缩
8.用量筒取200毫升温度为60℃的水倒入烧杯,冷却到10℃后再用量筒测量,则测量的
结果是(A)。
A.小于200毫升
B.等于200毫升
C.大于200毫升
四、如图所示,准备一个平底烧瓶,里面装满常温水,并滴上几滴红墨水。
1.将烧瓶分别放进装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完善实验记录。
(1)放入冷水中后,玻璃细管中的水发生的变化是液面下降。
(2)将烧瓶放入装热水的烧杯中,玻璃细管中水的液面(B)。
A.上升—停止—上升
B.上升—停止—下降
C.下降—停止—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