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短歌行》导学案
班级:
组别:
姓名:
1.知识与能力:掌握诗歌意象。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一、了解体裁、作者及创作背景:
体裁:“短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区分。例如,《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
作者:曹操(155-220),一代枭雄流千古。字孟德,东汉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二十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升为济南相。后来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能文善诗:文章风格清峻,简约严明。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气魄雄伟,格调慷慨悲凉,有很高的艺术性。作品集是《曹操集》,代表作是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
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一起合称“三曹”。他们与当时的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女诗人蔡琰的诗作,都能及时地反映了汉末“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他们的作品关注民生,充满激情,缘事而发,慷慨悲凉,被后人誉为“建安风骨”。
创作背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一统天下。这一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饮至半夜,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补充:这年冬天,他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二、掌握文化知识--“用典”: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诗词用典的主要形式。用典从形式来看,常用和常见的主要有引用历史故事和化用前人诗句两种。
引用历史故事,也叫“用事”。即把典故浓缩化为诗句,借以抒怀言志或影射时事。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三、四句用典,用高度概括的形式颂扬了项羽不苟活的崇高气节,从侧面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忍辱偷生的行径进行了有力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另一种用典形式是化用前人诗句,也叫用句。也分两种,一是直接引用前人现成诗句,毛主席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最后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原诗:“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用句的另一种是在原句基础上改动一字或数字,或是只借用其中的某些词语。李白著名的《行路难》其一中之名句:“拔剑四顾心茫然!”实是化自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六中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这便是有名的模仿诗句之水平过于原典之典型一例。
诗词用典的主要作用:
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如:《泊秦准》(杜牧)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这里是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
二、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引用了一个典故。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诗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象冯唐这样的人前来,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三、引发联想,创新意境。如:《破阵子》(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诗中“八百里”“的卢”涉及两个典故:一是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以牛“八百里驳”与王济作赌注,王济获胜后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二是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运用这两个典故,创造一个雄奇的意境,不由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
四、简洁精练,内涵丰富。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里运用了向秀闻笛、王质遇仙两个典故表达贬官二十多年后回归时的感受。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了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短短的十四个字,就表达出了如此复杂的情感。
三、朗读诗词,整体感知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通读全诗,请你找出最能表达诗人感情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你是从哪句或哪几句诗中看出来的?
3、诗人到底“忧”什么?请结合诗句分析其忧情。
四、品读鉴赏,深入探究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怎样的心情?
2、《短歌行》主要引用典故来表达作者求贤若渴、贤才难得的心情。请找出诗中一共运用了几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学习,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也就是这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听到乌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长槊唱《短歌行》。
补充:
作为政治家(丞相)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
作为军事家(统帅)的曹操: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
作为文学家(诗歌领袖)的曹操:“建安风骨”的领袖,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
2.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杀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曹操是一个狡诈、阴险、嫉妒的人。
面对这截然不同的评价,你是如何有什么看法?请以“我读到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对曹操的看法,字数100字以上。(交流)。
六、课后提升,迁移练习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曹操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三、
1、译文: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2提示:“忧”。(“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3一、忧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对人生的短暂发出感慨和忧愁)
二、忧求贤不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及求贤不得的忧思。)
三、忧功业未就。(作者在感叹人生短暂,贤才难求之时,油然产生了功业未就的忧虑,愿意海纳百川,学“周公吐哺”,使“天下归心”,实现一统天下的宏愿。)小结:本诗抒发了作者因时光易逝、功业未就而产生的苦闷心情和招纳贤才、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
三、课堂学习,深入探究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怎样的心情?(B级)
以乌鹊南飞,寻找栖枝来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贤才尚在徘徊选择,犹豫不决,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建议当堂生成:“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喻以“朝露”喻人生短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把高空的明月比喻为贤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的山高水深比喻执政者的阔大胸怀,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同时表明自己要完成统一大业的志向。
2、《短歌行》主要引用典故来表达作者求贤若渴、贤才难得的心情。请找出诗中一共运用了几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B级)(提示:共4个。)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出自《诗经。郑风。子衿》表达对贤才的渴望和思慕。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表示自己期待贤者的热诚,贤臣若来投奔自己,必将极尽礼节款待他。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出自《管子。形势解》表明了他海纳贤才的诚意,其宽广的政治胸怀和求贤之心永无止境,犹如大海不辞涓流,高山不弃土石一样。
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作者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也像周公一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四、课堂学习,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下面问题。(C级)
1.也就是这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听到乌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长槊唱《短歌行》。
补充:作为政治家(丞相)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
作为军事家(统帅)的曹操: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
作为文学家(诗歌领袖)的曹操:“建安风骨”的领袖,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
2.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杀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曹操是一个狡诈、阴险、嫉妒的人。
面对这截然不同的评价,你是如何有什么看法?请以“我读到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对曹操的看法,字数100字以上。(交流)。
[示例:曹操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登高必赋,多有慷慨悲凉之句。他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更是人生的斗士。吟哦他的诗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让我豪情万五、当堂检测(背诵并默写全诗)
六、课后提升,迁移练习(B级)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曹操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眼睛,描写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海景图:苍茫动荡,山岛高耸屹立。树木丛生,绿草丰美兴旺。秋风飒飒,大海巨浪滔天,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诗人正是通过这一诗歌画面,抒发了一统天下的雄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PAGE3.7.1《短歌行》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检测
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榆柳荫后檐
C.鼓瑟吹笙
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答案】 D
【解析】 D项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A、B、C三项都是名词的活用。A项是名词作状语,向南。B项是名词用作动词,遮蔽。C项是名词用作动词,弹奏。
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何以解忧
B.慨当以慷
C.不用,则以纸帖之
D.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答案】 B
【解析】 B项是句中衬托音节的字,无实在意义。
A、C、D三项是介词,靠、用、凭借。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C.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答案】 A
【解析】 A项是宾语前置句,B、C、D三项是省略句。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远方的道路上。
(2)客人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访。久别重逢,欢饮畅谈,心中惦念着往日情谊。
(3)关在笼中的鸟留恋生活过的树林,养在池里的鱼思念过去的深潭。到南面的山野里开垦荒地,固守住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中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清幽、高洁、美好的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摆脱官场,最终回归田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2)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3)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二、拓展训练
6.(1)阅读《短歌行》选文,回答问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的最后两句有咏史怀古之意,诗人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明诗人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期盼贤才的到来,使天下英才心悦诚服地归顺麾下的愿望,也流露出诗人渴望一统天下的理想。
(2)阅读《归园田居(其一)》选文,回答问题。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选文从题材上看属于田园诗,请分析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情景交融。选文前六句运用了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的写景手法,描绘了一幅静谧迷人、悠闲舒适的田园风光;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尽情地表现自己逃离官场、重返自然的畅快之乐。
三、课外延伸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刘隆字元伯,南阳安众侯宗室也。王莽居摄中,隆父礼与安众侯崇起兵诛莽,事泄,隆以年未七岁,故得免。及壮,学于长安,更始拜为骑都尉。谒归,迎妻子置洛阳。闻世祖在河内,即追及于射犬,以为骑都尉,与冯异共拒朱鲔、李轶等,轶遂杀隆妻子。建武二年,封亢父侯。四年,拜诛虏将军,讨李宪。宪平,遣隆屯田武当。
十一年,守南郡太守,岁余,上将军印绶。十三年,增邑,更封竟陵侯。是时,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十五年,诏下州郡检核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诘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帝怒。时显宗为东海公,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敕,当欲以垦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帝令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显宗对。于是遣谒者考实,具知奸状。明年,隆坐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免为庶人。
明年,复封为扶乐乡侯,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及大司马吴汉薨,隆为骠骑将军,行大司马事。
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三十年,定封慎侯。中元二年,卒,谥曰靖侯。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B.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C.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D.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回答本题,要把握语句的意思。这句话主要讲述刘隆跟随伏波将军马援讨伐交阯蛮夷征侧等,逮捕了征贰,回来后被封为大国和长平侯的事件。“击”“获”为动词,“击”的宾语是“交阯蛮夷征侧等”,“获”的宾语是“征贰”,由此判断“征侧等”“征贰”后均要停顿。由此,用排除法可知应选A项。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摄”是摄政的意思,因为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或皇太后代居其位处理政务。如周成王年幼时周公居摄。
B.“屯田”指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这一制度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C.“豪右”,汉以“右”为上,故称“豪右”,原指西汉时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后指富豪家族、世家大户。
D.“谒者”,始置于春秋战国,掌宾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也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等。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并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大臣或皇太后”表述错误,“居摄”指大臣代皇帝处理政务。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隆出身皇室,是南阳安众侯的后裔,因为其参与诛杀王莽的事情泄露,致使其父刘礼和安众侯刘崇都被杀,而刘隆免于死罪。
B.刘隆对世祖忠心耿耿,紧紧追随,他曾在长安求学,后来把妻子、儿女接到洛阳,但听说世祖在河内,就撇下妻子和儿女追随世祖,结果其妻子和儿女被李轶杀掉。
C.东汉初期,天下垦田和户口年纪不符合实际,朝廷要求重新上报,但很多官员偏袒豪强、盘剥平民。
D.建武十七年,刘隆被封为扶乐乡侯,在大司马吴汉死后,行使大司马的职权;建武三十年,被封为慎侯。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因为其参与诛杀王莽……致使……”分析不当,刘礼和刘崇参与诛杀王莽的事情泄露后被杀,而刘隆当时只有七岁,不可能参与这件事。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隆坐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免为庶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二年,刘隆因犯罪被召回关进监狱,他的同辈十多人都被处死。皇上因为刘隆是功臣,只特地把他免官,成为平民。
(2)刘隆奉公守法,任职八年,交上将军官印,罢官,皇上赐给他自己饲养的牛,让他以列侯的身份入朝请见。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坐征,因犯罪被召回;畴,同辈;特,只。(2)自守,自坚操守;视事,任职;朝请,朝见皇帝。
参考译文
刘隆字元伯,是南阳安众侯的宗室后裔。王莽代国君处理国政的时候,刘隆的父亲刘礼和安众侯刘崇起兵诛杀王莽,事情泄露,刘隆因为年龄不满七岁,所以得以免死。等刘隆长大后,到长安求学,更始帝任命他为骑都尉。请假回家,迎接妻子和儿女并将她们安置在洛阳。听说世祖刘秀在河内,立即追到射犬赶上刘秀,(刘秀)任用他为骑都尉,和冯异一起抵御朱鲔、李轶等人,李轶就杀死了刘隆的妻子和儿女。建武二年,封亢父侯。四年,拜任诛虏将军,讨伐李宪。李宪被平定,派刘隆屯驻武当。
建武十一年,刘隆代理南郡太守,一年多,交上将军印。十三年,增加封邑,改封竟陵侯。这时,天下开垦的土地多不以实数上报,另外上报户口年纪各有增减。十五年,有诏令各州郡考查核实这件事,但刺史太守多不一样,有些厚待豪门大族,欺凌贫弱,百姓哀怨,拦路呼号。当时,各郡各自派使者上朝禀报政事,皇上看到陈留官吏文书上的字,看那字,写的是“颍川、弘农可以查问,河南、南阳不可查问”。皇上追问小官这字的来历,小官不肯承认,抵赖说在长寿街上得到的。皇上愤怒。当时,显宗做东海公,十二岁,在帷幕后面说:“小官受郡守的命令,应该是想拿开垦的土地来举个例子。”皇上说:“假如是这样,为什么说河南、南阳不可以追究呢?”东海公回答说:“河南是皇城,有很多皇上身边的臣子,南阳是皇帝的故乡,有很多皇家亲戚,田地房宅超过规定,不能按标准。”皇上命令虎贲将盘问小官,小官这才从实招认,正如东海公所回答的。于是派谒者考查核实,全部获知欺骗作假的情况。第二年,刘隆因犯罪被召回关进监狱,他的同辈十多人都被处死。皇上因为刘隆是功臣,只特地把他免官,成为平民。
第二年,刘隆又被封为扶乐乡侯,以中郎将的身份做伏波将军马援的副将攻打交阯蛮夷征侧等,刘隆分兵在禁谿口打败敌人,俘获他们的将领征贰,杀敌一千多人,投降的两万多人。班师回朝,他被改封为大国,为长平侯。等到大司马吴汉去世,刘隆做了骠骑将军,代理大司马职务。
刘隆奉公守法,任职八年,交上将军官印,罢官,皇上赐给他自己饲养的牛,让他以列侯的身份入朝请见。建武三十年,确定封为慎侯。中元二年,去世,谥号靖侯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