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31 09:5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目标:
识记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
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
感受生活中的历史。
深刻理解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
难点: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之争的性质区别。
新课讲授:
复习导入: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学生背诵。
教师: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但是秦朝统治下的人民生活却非常困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难以为继。,最终导致农民大起义,展示: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二)合作学习:
秦的暴政
情景设计:
赋税重: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徭役兵役重: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和兵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征伐南方调发了五十余万士卒,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役使七十多万人,加上修池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人。阿房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们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刑罚重: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刻涂墨,判为刑徒。......死刑有戮(先刑辱、后斩首、弃市(杀之于市)、磔(裂其肢体而杀之)、定杀(抛入水中淹死或活埋)、族(全家处死)、车裂、腰斩、剖腹、抽肋、镬烹...等。一家犯罪,家族和邻里都要“连坐”....
秦二世的残暴统治:(1)在埋葬秦始皇时他下令将大量宫女殉葬;把修建墓室的所有工匠闷死在墓里。(2)诛杀兄弟姐妹,任意屠杀文武大臣。(3)他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恣意挥霍,四处巡游,穷奢极欲。
过渡:秦的暴政不仅仅在于政治上的专制独裁,经济上的横征暴敛,刑法上的残酷,更让人痛心的是思想上的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
看图学史,让学生阅读教材48页,焚书坑儒部分,找出“焚书”“坑儒”的概念,理解其危害。
过渡:以上是秦始皇在位暴政的表现,秦始皇死后,人民本以为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但是继位的秦二世的统治确更加残暴。
我会总结: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
过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秦朝的农民最终忍无可忍,揭竿而起,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阅读课本、结合陈胜、吴广起义战争形势图
小组代表回答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人物、地点、起义的原因、建立政权、结果、意义。记忆2分钟,小组互查,检查掌握的效果。
合作探究:
假如陈胜、吴广没有遇上大雨,按期到达了渔阳,起义还会爆发吗?请说明理由。
直接原因:遇雨误期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过渡: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但是它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项羽、刘邦继续扛起反秦的大旗。
项羽、刘邦起义
自主学习:项羽、刘邦起义分别为反秦斗争做出了什么贡献?
观看视频《巨鹿之战》
回答巨鹿之战的时间、双方、涉及成语、结果、特点。
过渡:学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是为了指导今天,吸取历史上的教训。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过渡:秦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秦朝昙花一现,我们只能梦回秦朝,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
合作探究:归纳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材料一:《史记 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
材料二:刘邦在谈到为何能够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秦亡前与秦亡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有哪些变化?楚汉之争中,刘邦打败项羽的史实,让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三)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众多的历史人物,知道了那段王朝衰亡的史实。假如你是当时秦朝的统治者,你将如何治国理政?
提示:以民为本 培养人才 依法治国 科教兴国 纵观历史长河,楚汉之争一开始就是一场输赢未知的博弈、我们同学的未来又何尝不是一场博弈?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更是充满失败危险的。我们与其担心未来、担心失败。不如从现在做起,努力发展。就像今天课堂的知识比拼,大家都很努力,我们一样能用努力夺取未来的胜利。因为,狭路相逢,强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