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指出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2指出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及主要内容。3说出“文景之治”的主要措施及表现。4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朝代发展规律,思考内在的因果关系。
过程与方法:1观看视频、研读课本和相关的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学会归纳整理的方法,做到论从史出。2在合作式学习中,鼓励学生勇于提问,乐于合作,共同探讨,交流心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史实,欣赏汉初统治者善于以史为鉴的政治智慧。2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他们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史家所称颂。学生从汉初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成功当中体会到:成由俭,败由奢。并认识到历代王朝初期治理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大家知道汉族是自哪个朝代而得名的吗?
学生:汉朝
教师:汉朝因为历史上的汉王朝国势强盛,经常对外交流,其他民族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那在汉朝之前,叫什么族?华夏族。在秦朝的时候称华夏族为什么人?秦人。但是秦王朝短命的国运,使“秦人”的称呼后来被人们遗忘了。而汉王朝400多年的时间,汉族、汉人自汉朝而得名,这就说明了我们的汉朝曾经是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辉煌的朝代。
讲授新课:
西汉的建立
问题:汉朝是谁建立的吗?
学生:刘邦
教师: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我们把历史上的汉朝又分为两个时期,哪两个?西汉和东汉。西汉就是刘邦建立的,建立时间是?公元前202年。定都在哪里?长安。刘邦建立了西汉,成为了汉高祖,开辟了新的汉王朝帝国。学生回答。谈话法。
问题;那么汉高祖刘邦建立的这个汉朝是不是一开始就是辉煌的盛世局面?不是。
教师:其实,刘邦当上皇帝之后,国家还很不安宁,有些想造反的诸侯不归顺他,边疆又经常有匈奴来侵扰他,内忧外患,汉高祖看到自己刚刚建立的国家非常贫弱,知道自己没有实力打得过他们,所以他非常的苦恼、焦虑,他必须先解决汉朝内部的问题,要先稳住自己的国家才能提高实力。
播放视频:《汉定天下》
看完这段视频,告诉老师汉高祖刘邦他现在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避免秦朝灭亡的悲剧,让百姓过上安定而富足的生活。这个时候的汉朝是个又弱又穷的国家,老百姓的生活处于怎样的状况?
我们来看一则记载:“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作业就是农作之业,农民脱离了农业生产,西汉初年经常了发生饥荒,饿死了许多老百姓,甚至人吃人,物价也很不正常,飞涨到一石米五千钱。这个时候的人民生活的民不聊生,人民得不到温饱,人口是锐减的。而且这个时候连皇帝也很穷酸,“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醇是纯的意思,醇驷就是四匹颜色一样的马。贵为天子连坐的马车要凑四匹毛色一样的马都凑不成,而堂堂的将相们也乘不上马车了,只能乘牛车去上朝。这说明这个时候的牲畜也非常的少。所以刚刚建立的西汉,面临着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经济萧条,到处一片残破荒凉景象。
问题;大家想想,是什么原因导致西汉初期如此萧条荒凉的景象?回想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在西汉建立之前发生了哪些事情?
回答:秦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楚汉相争。
教师:秦朝的暴政,很多人都被拉去徭役打仗了,没法在家耕田了,农业生产就荒废了;而在家耕田的农民赋税很沉重,吃不饱穿不暖,经济也发展不起来了,这是一个原因。再一个,秦末农民起义,还有楚汉相争,西汉建立前差不多有7年的战争战乱,这么多年的战乱会给社会带来什么?给社会带来灾难和破坏。就是这些原因给刚刚建立的西汉带来很多后遗症——残破荒凉的社会问题。所以汉高祖吸取了秦亡的教训,秦朝这种暴虐的统治是不可行的,会引起民怨引起公愤的。那汉高祖要避免重蹈覆辙,要拯救这样一个贫穷萧条的国家,要稳住他的新王朝、稳住这个社会局势,他该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来解决这个贫困问题?
学生:休养生息政策。
休养生息政策
问题:汉高祖开始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哪些内容。
材料:1“兵皆罢皆归家”(解甲归田)2“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释奴为民)3“农,天下之大本也。......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鼓励农桑)4“减田租,复十五税一。”(薄赋)“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轻徭)
讲解:1让士兵放下武器回家乡做什么?务农,把他们家荒废的田重新耕起来。2把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安顿好这些流民,也让他们回去耕田。这样用在农业上的劳动力就怎么样?增加了。3而且汉初的统治者也带着他的群臣亲自下田示范,下基层劝农,也就是要鼓励人民致力于农业生产。4十五税一什么意思?就是农民只要把收入的十五分之一用来交税就可以了,这种赋税叫做田赋,不用交那么多田赋了,农民的负担就减轻了,这叫薄赋。汉高祖让这些曾经跟随着他去蜀、汉、关中打仗的这些士兵,终身免除徭役的,这里的复终身就是终身免除徭役的意思,这就是减轻了徭役兵役。轻徭薄赋,人民就可以安居乐业,专心耕田发展农业了。
教师:从汉高祖开始的休养生息政策,经历了好几代统治者,执行了有六七十年的时间,给这个新生的国家带来了什么效果?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这个时候人民的生活有了一点改善了,经济好转起来,这个新生的王朝也稳定下来了。
“文景之治”
教师:稳定下来的汉朝,国力还是不够强大的,要想从恢复阶段进入到发展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治理,所以接下来哪两个皇帝的时候有了进一步的治理?
学生:汉文帝、汉景帝。
教师:汉文帝是汉高祖的儿子,叫刘恒,是个性情平和待人宽厚的人,做事低调,而且还很有孝心,她母亲薄氏生病的时候,汉文帝天天给她熬药,亲自为她母亲尝汤药。接下来的汉景帝叫刘启,是汉文帝的儿子,他继承和发展了他父亲汉文帝的事业,脾气比他父亲稍微暴躁一点。但是这两父子都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发展励精图治,进一步的推行这个休养生息政策。现在我们看到课本52页下面这段文字,来小组合作一下,一起在课文中找找文帝景帝的四个主要的措施找出来划出来。我们要学会在一大段文字中归纳出主要的信息点。(1分钟讨论归纳,自由发言)
一起来归纳一下这些措施:1.注重农业生产,关心农桑。(进一步发展农业,继续发展经济。)2.进一步减轻赋税徭役,田赋降到三十税一。(统治者不压迫人民,让人民休养生息,减轻人民的负担。)3.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4.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西汉有个皇帝就是出了名的节俭?汉文帝,他以身作则,穿衣简朴,那个时候已经有布鞋了,但是他还是穿着草鞋上殿办公,就连他的龙袍,也是一种很粗糙的色彩暗淡的丝绸,一穿多年,旧了就让皇后给他补一补再穿。汉文帝的后宫也是穿着朴素的,即使给自己最宠幸的夫人,也不准衣服长得下摆拖到地上。有人送他千里马,他也拒绝了,汉文帝本来想修一个露台的,算了一下要花的钱相当于十户百姓的家产了,所以为了省钱还是舍不得建造这些宫室、园林,连他自己的陵墓和其他皇帝的陵墓比起来,都显的很简朴。做皇帝的,能节俭到这份上,几乎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教师:经过了汉文帝、汉景帝的治理之后,出现了什么样的效果呢?
展示:“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栗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当时国家府库里积累了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的无法计算。国家的粮仓也很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我们也考古发现有一个西汉酒器里面残留了大量的液体,是2000年前的西汉美酒,这说明当时有很多人喜欢饮酒了,而这个酒就是粮食谷物酿成的,也就意味着这个时候的粮食产量多起来了,可以证明当时的粮食已经很充足了。所以经过了汉文帝汉景帝的治理,经济怎么样?有了显著的发展,国家也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政治怎么样?政治清明,因为百姓都安居乐业了,社会、政治也稳定下来了。所以这个时候称得上是治世,什么是治世?就是政通人和、社会安定,太平清明之世,和乱世是反义词。汉文帝汉景帝这一时期的统治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治世了,所以我们把这段时期称为什么?“文景之治”。
教师:文景之治使得西汉度过了贫弱的难关,国力开始增强了。
课堂小结:
回顾历史,秦的暴政导致了它的灭亡,汉初的休养生息,关注民生,促成了汉朝盛世局面的形成。我们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党和国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