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31 10:2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老子及其主张。知道孔子及其思想主张和教育贡献。
能力目标
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孔子和儒家学说 百家争鸣
三、教学难点
百家争鸣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百家争鸣的相关视频,
教师:视频中的场景是春秋战国时期跨越了300多年的世纪大辩论百家争鸣的缩影。争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发出声音,也为了听见不同的声音。向每位同学发出一份邀请函,邀请大家一起聆听诸子百家的声音,也可以利用本课所学发出自己的声音。走进第8课百家争鸣。
解释百家争鸣的含义。为什么当时会出现这么多的学术派别?先看一下当时社会的具体变化。
讲授新课:
分析百家争鸣的原因
出示:材料一:周简王六年(前580年)时,晋大夫郤至公然与周王室争土地,双方互不相让,竟然到晋国国君那里打官司。——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孔子“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 ,开创兴办私学之风,改变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材料三:齐国设立稷下学宫,燕国筑黄金台,秦国下求贤令,吸引各派学者前来讲学、著书、辩论治国之术。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社会变革。
思考探究(小组讨论):假设你是当时的周王室\诸侯\卿大夫,想想这些急剧的变化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百家争鸣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张
第一篇章:道家之祖——老子
自主阅读课本38页,找出老子的主张并回答。
教师:老子目睹了残酷的争霸战争,作为周朝的守藏官,提出了一系列治国安民的主张,主要体现在道德经中,引用道德经的两段材料,让学生了解老子的主张。
材料四: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道德经》
翻译:老百姓为什么会饿肚子?统治阶级收的赋税太多。老百姓为什么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因为统治阶级太想要万寿无疆了。老百姓为什么难以统治呢,因为统治者政令繁苛、喜欢有所作为,所以人民就难于统治。
材料五: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道德经》
通过阅读理解材料,得出老子的思想主张和政治主张。
第二篇章:儒家之宗——孔子和儒家说
出示孔子周游列国的路线图动画,了解孔子的思想学说不被当时的诸侯王所接受,引出孔子的主要思想。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在论语中出现了109次,“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准则。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推崇西周的政治制度。通过材料巩固对其认识。通过一个动画短片深入理解孔子的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问题:为什么当时孔子的主张不被统治者所采纳?不适应社会的急剧变化。在世界各地有2000多所孔庙和500多所孔子学院都能证明孔子的地位。
阅读课本39页了解孔子的教育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①创办私学,有教无类②主张德育和智育并重③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方法④他的言论被弟子编成了《论语》。
教师:孔子追逐一生未能把他的理想与理论变成现实。在他死后700年,汉武帝正式把儒家学说奉为唯一的官方学说。自此,历代帝王纷纷效法。到7世纪,唐朝大兴孔庙,孔子被奉为“圣人”。孔子逐步从人走向神。
孔子的影响非常深远:1.孔子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提出的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消极:维护旧秩序
第三篇章:百家之言——百家争鸣
过渡:“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墨家智慧是最友爱的一页,道家智慧则是最聪明的一页。”而这些合成的一首交响乐就是“百家争鸣”。
教师: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各学派纷纷著述立说,宣扬自己的观点。各个学派的中心及其归宿,除了寻求理想的人生道路。百家争鸣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墨之争,兴盛于战国时期,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治国,人与人,人与自然等方面。诸子们的主张虽有相通,但又大为不同。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之后,进行一场小型辩论赛。
辩论赛的主题面对社会剧变,如何治理国家。辩论方式全班分为儒、墨、道、法四个学派,先由每派主辩手依次陈述本方观点;然后各派其他辩手可巩固本派观点,也可以针对其他学派观点进行自由辩驳。各个学派可提前准备材料。辩论要求引经据典恰当,逻辑清晰,言简意赅。通过辩论赛同学们对各家学派有更深刻的理解。
假设:同学们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君,该采纳哪个学派的主张?
学生:法家更适应于当时的社会状况。
教师:百家争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课堂总结:
如果把中华文化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百家争鸣就构成了这棵大树的根基,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百家争鸣的诸多学派中其中儒家的思想由影响尤为深远,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而道家思想则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志的理论武器。可以这样说。百家争鸣,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