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2章盐的复习习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2章盐的复习习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31 15:0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盐的复习习题
一、单选题
下列各组内物质为同一种物质的是
A.
冰、干冰、水
B.
氢氧化钙、消石灰、生石灰
C.
盐酸、氯化氢、食盐
D.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
“”是氨碱制纯碱中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加压的条件下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能加速的生成
B.
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为的不饱和溶液
C.
该条件下的溶解度比的大
D.
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纯碱,有关原料分别有氯化钠、二氧化碳、氨气和水,产品为碳酸钠和氯化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碳酸钠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B.
氯化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海洋、盐湖、盐井、盐矿等都是氯化钠的来源
C.
侯氏制碱法消耗了二氧化碳,极大地缓解了酸雨的形成
D.
氯化铵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中国著名的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通过“联合制碱法”制得的是
A.
NaOH
B.
C.
D.
NaCl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流程简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中为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应先通入二氧化碳
B.
反应Ⅰ得到的另一物质在农业上可用作化肥
C.
反应II得到的循环使用可以提高物质的利用率
D.
取过滤所得固体直接低温烘干后,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固体质量减少,则固体中的质量为
化学式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三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
A.
氧气分子
B.
1个氧分子
C.
2个氧元素
D.
氧原子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仅通过观察和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不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A.
、KCl、、
B.
KCl、、、NaOH
C.
、HCl、、
D.
NaOH、、HCl、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化学推理中,正确的是
A.
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所以盐中一定有金属元素
B.
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C.
中和反应都要生成盐和水,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复分解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各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实验操作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A.
甲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B.
乙表示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C.
丙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
D.
丁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下列除去杂质少量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KCl固体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HCl
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C.
溶液
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aO
加水、过滤
A.
A
B.
B
C.
C
D.
D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能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的是?
???
A.
、NaCl、
KCl
B.
?
、NaCl、
C.
?、
NaCl?

D.
NaCl、、?
下列有关物质的除杂、鉴别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aO固体中的
加水溶解、过滤
B.
除去中少量的CO
通入氧气后点燃
C.
除去溶液中少量的
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Mg粉,过滤
D.
鉴别、NaCl、三种固体
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固体是否溶解以及所得溶液的颜色
A.
A
B.
B
C.
C
D.
D
荔枝种植是广东农业的“亮点”之一。某农民种植的荔枝因欠缺磷肥和氮肥而出现生长较慢,叶色泛黄,且产量低的现象。下列肥料最适合它使用的是
A.
B.
C.
D.
KCl
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以及分离、提纯的做法,正确的是
A.
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可用碘酒溶液
B.
鉴别和两种固体:加氯化钡溶液
C.
除去固体中的少量: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
分离Cu和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分类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干冰、五氧化二磷、氯酸钾都是氧化物
B.
浓硫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都能做干燥剂
C.
氯化铵、硝酸钾、磷酸铵都是复合肥料
D.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二、填空题
化肥和农药是关系农业生产的两类重要物质。现有、、三种物质,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__,常用来制农药的________。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业生产中常常使用下列一些化肥:过磷酸钙
硝酸钾
磷酸氢二铵
氯化钾
碳酸氢铵
尿素。请完成下列填空:
属于复合肥料的是填序号________。
能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抗倒伏和病虫害并能促进糖分和淀粉生成的是填序号________。
纯净的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保留一位小数。
三、推断题
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转化
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已知: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C均由两种元素组成,D由三种元素组成。
写出D的化学式:______;
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A是氧化物,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若A为无色液体,则A的化学为_____。
关于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反应一定放热
??
可能是化合反应
?可能是分解反应
??
反应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
四、流程题
为了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并用提纯的铜粉制取胆矾。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反应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
已知:浓。
??????
稀?
???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
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若要得到纯净、干燥铜粉,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烘干。
除去铜粉中的铁粉,可选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本题利用试剂X除去铜粉中的铁粉,可观察到“有气泡放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
溶液中通入发生化合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
由Cu制?溶液,途径Ⅱ中,若不通入,反应不会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途径Ⅱ与途径Ⅰ相比较,其显著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回答一点即可。
五、实验题
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请回答以下有关中和反应的问题.
图1图象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
pH变化.进行该反应的实验操作是按照图______填甲或乙图所示进行的,曲线上M点表示
______。
图3是N
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图可以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
?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
???????????????????。填“改变”或“没有改变”
?
______和
______离子实质上没有参加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根据乙图进行的实验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4所示:
?
由图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
恰好中和时溶液温度达到
______.
六、探究题
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并填空:
猜想假设
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猜想三:______。
查阅资料
溶液显中性
溶液与溶液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用小试管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完全溶解,再滴加过量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
______
不正确
Ⅱ取Ⅰ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______
猜想二正确,猜想三不正确
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样品已部分变质,其化学成分是NaOH与的混合物,引起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反思交流
步骤中,加过量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某同学认为用溶液代替溶液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另一位同学认为不可以,理由是:溶液和NaOH溶液相混合也会出现______。因为是______。
不能用适量溶液代替过量的溶液的原因是______。
除去变质后产生的杂质应用______,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实验室应______保存氢氧化钠。
七、计算题
将150mL稀盐酸密度为加入盛有53g含少量杂质的石灰石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及生成物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96g,计算保留一位小数.
计算: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