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后训练题《窦娥冤》+《雷雨》(Word版含答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后训练题《窦娥冤》+《雷雨》(Word版含答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31 14:22:12

文档简介

雷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蘩漪(yī)????
讹传(é)????
穿凿(zuó)????
忖度(cǔn
duó)
B.敲诈(zhà)????
内帷(wěi)????
自恃(shì)????
惶悚(huáng
sǒng)
C.模样(mú)????
轻薄(bó)????
指使(zhǐ)????
盥漱(guàn
shù)
D.伺候(cì)????
勒死(lēi)????
诨名(hùn)????
纨绔(wán
kuà)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郁热????
烦噪????贤惠????规矩
B.境况????纺绸????窟窿????家俱
C.半晌????清醒????哭啼????弥补
D.沉吟????拜望????联洛????交涉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曹禺这个名字对我们是很熟悉的,被列入全市首批文化建设重点项目之一的曹禺故居纪念馆已经进入最后的布展阶段,将于5月1日对外试开放。
B.观众普遍认为,新版《雷雨》演员台词功底深,演戏老到,张弛有度,凸现人性回归的命运主题,他们让经典老戏绽放出了新的光彩。
C.郑榕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获得者,他从
1954年扮演《雷雨》中的周朴园开始,用了近50
年左右的时间,对人物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总结。
D.戏剧《雷雨》中周朴园的一句“无锡是个好地方”,
成了无锡对外城市形象的宣传用语。不过,这句话被译为“Wuxi
is
a
good
place”近日出现在锡城出租车的显示屏上后,引发了诸多网友和市民的关注与争议。
4、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十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在周公馆的不期而遇,引发了一系列激烈的矛盾冲突。
B.这位资深的演员在话剧《雷雨》中的精彩表演,令人叹为观止。
C.这篇评论《雷雨》的文章观点怪异,言语偏激,一旦刊载出来,必定会走投无路。
D.周朴园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多个小工,这种令人发指的事他都干得出。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
不提这一层。那么,我先说我的意思。
②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
,我有的是恨,是悔。
③《雷雨》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由于血缘?????????
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A.暂时?
委屈?
纠缠
B.暂且?
委曲?
纠缠
C.暂时?
委曲?
纠葛
D.暂且?
委屈?
纠葛
6、下列语句重新排序后,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关于这一点,创作者本人也从不隐讳:“我是一个忘恩的奴仆,一缕一缕地抽取主人家的金线,织成了自己丑陋的衣服,而否认这些褪了色的金丝也还是主人家的。”
②而这一伟大的剧作,与古希腊悲剧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
③这便是创作者为其注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使其成为中国化了的产物。
④正如曹禺自己所说的那样,《雷雨》在继承了古希腊悲剧某些因素的基础上,也有自己独特的改造与发展。
⑤《雷雨》是现代中国戏剧史上的奇葩,无论在情节结构、主题思想,还是在艺术技巧的运用上,都是同时代乃至后代的剧作家难以企及的。
A.⑤②④①③?????B.④③②①⑤?????C.⑤②①④③?????D.④③①⑤②
7、根据《雷雨》有关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两项是(??
?)
A.《雷雨》通过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罪恶,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B.《雷雨》最本质的矛盾冲突是以鲁侍萍、鲁大海为代表的劳动人民同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C.《雷雨》中的周冲,是一个受过“五四”新思潮影响的,和鲁大海一样的革命青年,但在家庭中暂时还没有勇气和父亲作斗争。
D.《雷雨》中的鲁侍萍是一个正在觉醒的底层劳动妇女的形象,她根本不相信有什么命运,大胆地向封建势力和不幸命运进行挑战。
E.《雷雨》第二幕中周朴园前后判若两人的不同态度,充分揭示了周朴园伪善、丑恶的心理,他认为金钱可以收买人心,可以化解仇恨,充分显示了他的资产阶级本质。
8下列常识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曹禺原名万家宝,他的处女作《雷雨》是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写成的。
B.他陆续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闻名中外的优秀剧作,解放后还写了历史剧《胆剑篇》、《王昭君》和《屈原》。
C.《雷雨》通过一个资产阶级的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中国社会现实。
D.四幕话剧《雷雨》中的周冲,是一个受过“五四”以来新思潮影响的,和鲁大海一样的革命青年。
9、根据下面的内容,以单句的形式给“悲剧”下定义。
①悲剧是主要的戏剧种类之一,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
②悲剧的基本特点是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
③古代的悲剧发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
④当时悲剧的内容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的史诗。
10、雷雨(节选)
鲁大海: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周萍:(冲向大海,打了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账东西!
????大海还手,被仆人们拉住。
周萍:打他!
鲁大海:(向周萍)你!
?????
仆人们一齐打大海。大海流了血。
周朴园:(厉声)不要打人!
?????
仆人们住手,仍拉住大海。
鲁大海:(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萍:(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鲁侍萍:(呆呆地望着周萍的脸.又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
?????
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随下。
1.你认为鲁大海是个怎样的人?
2.为什么鲁侍萍“呆呆地望着周萍的脸,又哭起来”?
3.你认为周朴园是坏人吗?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
叔本华把悲剧分为三种状况,第一种是起于邪恶的人物,第二种是起于盲目的命运和偶然的机运,第三种是起于普通的地位对立和相互关系。
??
他认为第三种悲剧正足以显示“不幸”乃人生所固有,即人生即苦痛,悲剧的本质就在于显示宇宙和人生的本质。所以真正的悲剧,既不是“盲目的运命”,也不是因为遭遇一极恶之人的陷害,而是“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是普通的人与人之间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所产生的结果,这样才是最具悲剧美的。这种美感可以用尼采的话来解释:看悲剧时,“一种形而上的慰藉使我们暂时逃脱世态变迁的纷扰。
??
王国维、鲁迅、张爱玲都曾经是叔本华的崇拜者和追随者,虽然他们最终的转向不同,但是都非同寻常地关注悲剧,并且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成功的体现了第三种悲剧也称为生存悲剧的悲剧美,并赋予它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价值。
??
曹禺先生的悲剧,也受到叔本华悲剧哲学的影响。曹禺先生对于《雷雨》的写作意图是这样说的:“《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结果,并不是报应,而是天地间的残忍。这种自然的冷酷,四凤和周冲的遭际足以代表,他们的死亡,自己并无过错。”我们都知道周朴园是《雷雨》人物不幸的制造者是罪恶的元凶,他是鲁侍萍和蘩漪这两个女性不幸的制造者。
??
按理周朴园这个人物应该死去才应顺应人心,但是曹禺让周萍死,四凤死,他让鲁侍萍疯,让蘩漪疯,最让人感到人不平的是作为剧中唯一一个保持纯洁个性与充满理想与美好愿景的人物周冲竟然也死了,他一直是为着自己美好的梦想而追求,多么天真,纯洁的人物,最后还是为救自己所爱的人死去。唯独没有让周朴园死也没让他疯,曹禺让他活着,孤独地活着,这是为什么呢?这一点就非常符合叔本华的第三种悲剧的哲学观点,即“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曹禺正是从这样一个意义上安排周朴园的结局,让他孤独地活着,这才是最不幸的。
??
从这几个人物的安排,可以看出《雷雨》的实际情节和结局完全体现了作者的这个本意。中国古代的戏剧家、戏曲家在戏中大多主要塑造的是好人好报,恶人恶报的模式表现好人和坏人之间的冲突,或者表现一些人间的悲欢离合,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等等的题材内容,或者表现大团圆的结局。他不写好人坏人的斗争,他所塑造的人物像周朴园、蘩漪,像周萍、陈白露,我们很难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而常常是好坏兼备,丑美并具。两者复杂地扭结在一起,这才体现了人性的深度,他思考和关注的问题不是好和坏的问题,而是致力于反映人物精神追求方面的深刻痛苦,深入探索悲剧人物的内心世界,运用艺术手段把这种精神痛苦传达得淋漓尽致,所以他就超越了传统戏剧模式。
??
曹禺同情的、批判的、痛诉的对象往往不是哪一个具体的人,也不是哪一个具体的阶级,而是整个社会,是人类自身。曹禺极为出色地塑造了蘩漪、陈白露这两个悲剧典型,十分成功地刻划了鲁侍萍和曾文清、周萍等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悲剧形象,这是曹禺对现代文学的贡献。曹禺悲剧给我们的启发是:关键在于要写出痛苦的深刻性。悲剧的“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悲,而只是些“具有普通品德的人物,在普通的环境中,彼此处于对立的地位,它们的地位逼使他们明知故犯地、争着眼睛地相互造成了极大的灾难。而他们当中,没有一方是完全错误的”。才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悲,这样的悲就是深刻的悲,才是至悲,最美的悲。
选自顾颖《从“叔本华第三种悲剧说”看悲剧美感》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叔本华认为不幸是人生所固有的,悲剧的本质就在于显示宇宙和人生的本质,这也是第三种悲剧所展示出来的。
B.叔本华说"盲目的运命"和遭遇一极恶之人的陷害所造成的悲剧,并不具有悲剧美;最具悲剧美的是"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
C.尼采认为,看悲剧时,"一种形而上的慰藉使我们暂时逃脱世态变迁的纷扰",这种观点与叔本华所说的真正的悲剧美一致。
D.王国维、鲁迅、张爱玲都非同寻常地关注悲剧,并且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成功的体现了第三种悲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曹禺受叔本华悲剧观的影响,把《雷雨》的写作意图定位为表现天地间的残忍,这在无过错的四凤和周冲的死身上得到了体现。
B.周朴园是《雷雨》人物不幸的制造者和元凶,是他造成了四凤和周萍的死,他逼疯了鲁侍萍和蘩漪,但自己最终却没有死。
C.周冲是《雷雨》中最天真、纯洁的一个人物,他短暂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美好的梦想而追求着,最终却为救心爱的人而死。
D.《雷雨》实际的情节和剧中人物的结局,很好地诠释了第三种悲剧的哲学观点,尤其在主要人物周朴园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戏剧家、戏曲家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上,在人物的矛盾冲突、剧本的结局安排上、所表达的主题上,相对比较单一。
B.曹禺创作的剧本超越了中国传统戏,他笔下的人物很难贴上好人坏人的标签,常常是好坏兼备,丑美并具,表现出人性的深度。
C.中国传统戏剧都是好人好报,恶人恶报的模式,曹禺突破了这一点,他把笔触深入到悲剧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多地表现人物的精神痛苦。
D.曹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塑造了一系列的悲剧形象,他的悲剧写出了痛苦的深刻性,表现处于对立的地位的普通人物在普通环境下相互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12、《雷雨》中的周朴园,是十分可悲的人物。从他的身上,
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请联系现实,写一段250字左右的文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A项“凿”应为záo;B项“帷”应为wéi;D项“绔”应为kù。
2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A项,噪—躁;B项,俱—具;D项,洛—络”。
3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A项,“曹禺这个名字对我们是很熟悉的”主客颠倒,应改为“曹禺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是很熟悉的”。
B项,偷换主语,“凸现人性回归的命运主题”的主语应该是“新版《雷雨》”。
C项,“近”和“左右”去掉其一。
4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C项,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用在这里不合语境。A项,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B项,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D项,令人发指:使人愤怒得头发都竖了起来,形容愤怒到极点的样子。
5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査近义词辨析。暂时:名词,指短时间之内。暂且:副词,暂时,
姑且。委屈:遭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委曲:勉强服从。纠缠:绕在一起,理不出头绪。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
6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谈《雷雨》在借鉴古希腊戏剧的同时,进行了民族创新。⑤句应放在段首,总体提出《雷雨》的地位;②句承前转折,过渡到
“与古希腊悲剧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①句中的“这一点”指“相似之处”,①句应在②句之后。④句中“曹禺自己所说的那样”指①句中的引言。③总结全段文字。
7答案及解析:
答案:CD
解析:
8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9答案及解析:
答案:悲剧发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的史诗,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为基本特点,后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
解析: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1.鲁大海是个有觉悟的工人,他自幼随母亲饱尝艰苦,痛恨剥削者、压迫者,敢于反抗斗争。他“鼓动罢工”,“闹得最凶”。面对老奸巨猾的周朴园,他寸步不让,揭发周收买工人代表的卑鄙行径和枪杀三十多个矿工的罪行之后,还控诉了他血淋淋的发家史。但他此时的斗争还处在自发的阶段,斗争经验不足,也不怎么讲究斗争策略,以致被工人中的败类出卖。他幼稚、鲁莽,但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表,他表现出了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他的斗争虽然失败了,但他勇于反抗压迫者的精神是值得赞美的。
2.?
鲁侍萍此时的心理是矛盾的。侍萍听了周朴园的表白,起初是抱有幻想的,但当她见到周家人对鲁大海的态度时,尤其是周萍打大海后,她是非常失望的,所以她伤心地大哭,愤怒地喊出“这真是一群强盗”,她也认清了周朴园的虚伪面目。
?
鲁侍萍“又哭起来”表达了那种母子相见却不能相认的痛苦复杂的心情。侍萍对周萍又是爱又是恨又是失望,所以她走的时候才会呆呆地望着周萍,继而又哭起来。
3.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坏到连他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他是上流社会的人,是“名流”“贤达”,但其实他是靠发昧心财、血腥财才阔起来的。这样一个人,你说他没道德,可他觉得自己高尚得很。他又是那么“多情”,那个被他糟蹋过的丫头,都被他升格为“前妻”了,甚至连那间房子里的摆设,他都一直保持原样,不准别人动一动。他自以为是好丈夫、好父亲、正人君子,其实是在外杀人如麻、在家冷酷专制的魔王。
解析:1.鲁大海这个人物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代表着那个时代不成熟的工人阶级。
2.鲁侍萍的特定身份决定了她在这场冲突中的为难,两个都是儿子,她无力去做任何事情。
3.分析一个人的本质,要看他都做了什么,他怎样对待别人。行动是一个人思想的外化,也最能揭示一个人的本质。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B;
3.C
解析:1.“盲目的运命”和遭遇一极恶之人的陷害所造成的悲剧,也具有悲剧美,只不过不是“最具悲剧美”。
2.四凤和周萍的死,不能归咎于周朴园,他逼疯了鲁侍萍和蘩漪,也有点夸大其词。
3.中国传统戏剧都是好人好报,恶人恶报的模式不对,应该是大多是这种模式。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
德是人间宝贵根
?????
白岩松说:“当下的中国,由于欲望,我们的人性正处于退步的阶段。”这话虽不好听,却道出了实情。随着科学的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许多,但欲望却愈加疯长起来了。渴望名利、富贵,这本是人之常情,但有的人为了所谓的名利与富贵不择手段,这就很危险了。《雷雨》中的周朴园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为了金钱,甘愿牺牲爱情、亲情;为了金钱,置那么多人的生命于不顾。周朴园的悲惨处境,正是他作恶多端的应有报应。中国有句名言:“小成靠智,大成靠德。”德乃立人之本。《周易》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见,人生的根本就是德行的培养和积累。人们啊,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一定不要忽视美好品德的构建。
解析:
PAGE窦娥冤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盗跖(zhí)????
嗟怨(jiē)????
甘霖(lín)????
前合后偃(yǎn)
B.罪愆(qiān)????
衔冤(xián)????
亲眷(juàn)????
湛湛青天(zhàn)
C.错勘(kān)????
亢旱(kàng)????
寒暄(xuān)????
苌弘化碧(cháng)
D.埋怨(mái)????
尸骸(hái)????
提防(tí)????
哥哥行(háng)
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怕硬欺软????
杳无音信????
顺水推舟????
忍气吞声
B.望帝啼鹃????
孤身只影????
苌弘化碧????
东海孝妇
C.负屈衔冤????
死而无怨????
六月飞霜????
前合后堰
D.错勘贤愚????
湛湛青天????
亢旱三年????
天降甘霖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窦娥冤》是关汉卿近四十岁左右时的作品,那时元朝刚刚统一天下,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正是元朝“最清明、最鼎盛”的时期。
B.让窦娥临终的三个愿望都实现,也从侧面表现了
“神灵”和“天道”还是存在的,世界上还是有“公理”和“正义”的。
C.政府主导,媒体监督与宣传,社会各界积极行动,
是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约5800万缺失父母庇护的留守儿童身心成长、学习生活所面临的失管、失教和失衡问题。
D.窦娥冤案只是一桩冤案,并无曲折离奇的情节,
但这粧冤案却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它是法制黑暗和官吏昏聩的写照和典型。
4、下列句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将窦娥与小白菜两人相提并论,这是不甚准确的。
B.我本是要把这本言情小说当废品扔掉的,听小明说他正在找这本书,我便顺水推船地把它送给了他,让他高兴了好一阵。
C.困难从来是欺软怕硬的,只要我们表现出坚忍不拔的精神,任何困难都将为之望而却步。
D.有个贪官造成了许多"窦娥冤",现在沦为阶下囚了,就流露出一丝后悔:"受贿之初,心有余悸,时间一长,就习以为常了,真不该有这第一次啊!"
5、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产生)
②不提防遭刑宪(刑罚)
③错勘贤愚枉做天(徒然)
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自己)
⑤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烧)
⑥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推荐)
⑦官吏每无心正法(同“们”)
⑧断送出古陌荒阡(丧失、毁灭)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②③⑤⑦?????D.④⑥⑦⑧
6、下列成语典故和传说中的相关的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望帝啼鹃
②苌弘化碧
③六月飞霜
④亢旱三年
A.①邹衍????
②苌弘
???
③燕惠王????
④东海孝妇
B.①邹衍????
②庄周????
③燕惠王????
④窦娥
C.①杜宇????
②苌弘????
③邹衍????
④东海孝妇
D.?①杜宇????
②庄周????
③邹衍????
④窦娥
7、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这句采用了兴的手法,引出窦娥对天地的指斥)
B.“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这句运用典故,是窦娥借古人的故事表明自己冤情之深)
C.“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这句采用了拟人手法,是窦娥感天动地冤情的直接诉说)
D.“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这句采用比喻手法,抒发了窦娥的一腔怨气)
8、下列关于元杂剧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有的有楔子。折是戏剧故事发展的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楔子是指四折以外增加的独立段落,通常在第一折前起交代作用。
B.杂剧剧本由曲词(元杂剧的主体)、宾白(剧中人物的对话)、科范(主要指演员的动作)和剧名等构成。
C.杂剧角色分末(男角)、旦(女角)、净(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人物)、杂(末、旦、净以外的杂角)等。正末和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
D.元代的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关汉卿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9、阅读关汉卿散曲选段,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主要信息,要求句式为单句。(假设选段中的“我”为关汉卿)
??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10、阅读下面三支曲子,完成下列各题。
?
【梅花酒】
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
?
【收江南】
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旱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
?
【鸳鸯煞尾】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要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强伏罪名儿改。
??
【注】这是《窦娥冤》第四折后部分,也就是全剧结尾部分。这是窦娥向其父窦天章——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诉说冤情后的三段唱词,它带有总结全剧、揭示主旨的意味。
1.【梅花酒】曲中“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这一句唱词比第三折中的“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这一句揭露得更深刻,试简析之。
2.【收江南】曲中“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是将俗语“衙门从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改造而成的,前者比后者反映的当时现实更深刻,结合课文简析之。
3.怎样认识关汉卿在【鸳鸯煞尾】一曲中开出的治世药方——“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
4.【鸳鸯煞尾】曲中“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要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一次展示了窦娥善良的心灵,请联系窦娥悲剧简析之。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
“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照通常的理解,前者属于“戏剧”,后者属于“诗”,我们的元曲研究也基本上按此一分为二而进行的。但对关汉卿而言,他是否也有“戏剧”与“诗”的分别呢?如果有,它们的分别在何处?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套数则合一宫调中诸曲为一套,与杂剧一折略同。但杂剧以代言为事,而套数则以自叙为事,此其所以异也。”
??
实际上,杂剧与散曲(王国维所谓的“套数”)有时并不易分别。赵景深先生《元人杂剧钩沉》中收入的套曲,当归为杂剧,还是归为散曲,是还可以继续探讨的。同样的,《全元散曲》中的很多套曲加上角色、宾白便与杂剧无异。杂剧研究、散曲研究的两分显然不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元曲。
??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断然将《元曲选》收入的明初贾仲明等所作六种杂剧排除于元曲之外,后来的研究者一般也依从王氏的区分,至于明代前期朱权、朱有燉继续进行的北杂剧创作,自然应归为“明杂剧”的研究范围。作为历史性研究,这样的区分无可厚非,但分割包片的研究有时却不利于较深入的研究。我们现在面对的元杂剧的基本材料主要是《元刊杂剧三十种》以及明万历年间的明抄、明刻本元人杂剧。元刊杂剧为民间坊刻本,错讹、残缺甚多,并不能代表元杂剧创作的“本来面目”。而朱有燉的杂剧现存明永乐、宣德年间的藩府原刻本,由于朱有燉作杂剧有意追求“金元风范”,所以他的现存剧作可能反映出一些杂剧创作的“本来面目”。又如《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最初发现时,曾引起很大的轰动。但半个世纪以来,除孙楷第、王季烈等先生曾作出一些考辨工作外,对于《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特别是其中的抄本杂剧,还缺少进一步的研究,而抄本杂剧可能反映了元杂剧表演形态等方面的问题。朱有燉的杂剧和脉望馆抄本杂剧长期不被重视,当然也有历史原因。前者出自贵族之手,后者染有帝王家的色彩。
??
80年代以来,戏曲文物研究成为戏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华戏曲》杂志的同仁们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山西新绛元墓戏雕的发现以及山西上党《迎神赛社礼节传簿》的发现,都是80年代元曲研究的大事。但是,戏曲文物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绩并没有在同期或稍后的杂剧研究中反映出来。有的研究者习惯于沿着既有的逻辑思路奔驰,昧于纸上而不及地上。如元杂剧的表演体制、元杂剧的流布等问题,如果忽略戏曲文物的研究而径直作出结论,都是很危险的。
??
自近代以来,“白话文学”、“俗文学”倍受青睐,元曲研究适逢其时。建国以来,重视有“人民性”的文学,元曲因为有“丰富的人民性”也得到高度评价。在雅与俗的取舍之间,元曲似乎总近于“俗”,所以与文人士大夫的雅词属两家。从建设看,也有理由分别归为曲学与词学。但元曲果真属于“俗文学”么?元曲乃宋金词之变,这是明清人比较一致的看法,今人多以为是无根之谈。在近人吴梅、王易等研究者那里,词、曲的研究也仍未分家。赵山林先生对金词、元曲关系演变的考察,或可开阔我们的视野。
??
元曲研究不能局限于元曲,仅仅凭借《元曲选》、《元曲选外编》和《全元散曲》,外加上《录鬼簿》等,在过去不够,在今日更显局促。多一点纵横上下,很有必要。
(摘编自邹德艳《二十世纪元曲研究刍议》)
1.请根据原文表述和所学过的相关知识,选出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般来说,“元曲”是由元杂剧和散曲两部分组成,按照文学作品的样式来说,元杂剧属于“戏剧”,散曲属于“诗”。
B.王国维认为散曲同一宫调的各曲合为一个套数,大体相当于杂剧中的一折,但杂剧以代言为事,套数以自叙为事。
C.元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之外可以加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剧本有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关汉卿与郑光祖、白朴、纪君祥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D.用两分法进行元曲研究,因一些研究材料在区分界限上的模糊,给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障碍,不利于更深刻地理解元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元刊杂剧虽为元人杂剧,但因错讹、残缺甚多,反而不如明代朱有燉的杂剧因追求“金元风范”,而能真实地反映元杂剧创作的“真实面目”。
B.近代有的研究者在戏曲文物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绩,但这些成绩并未在同期或者稍后的杂剧研究中反映出来,元曲研究已经步入一个认识的误区。
C.新中国成立以后,因为“白话文学”、“俗文学”具有较强的“人民性”而备受青睐,元曲因有“丰富的人民性”而适逢其时,得到了高度的评价。
D.明清时人们认为元曲是宋金之词的延续发展,而现代人多不认同这一观点,但从历史的角度多一些纵横上下,对于当今的元曲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收入的元曲,排除了元代以外的元杂剧,后人也多依从这种区分,但这种研究方法有局限性。
B.《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被发现时虽引起很大的轰动,但对它的研究较少,原因在于它出自贵族之手,染有帝王家的色彩。
C.无论是杂剧研究、散曲研究的两分,还是元曲研究的分割包片,都不利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可见元曲研究不能局限于元曲。
D.元曲有“丰富的人民性”,因此收到高度评价;但至于元曲究竟属于“雅文学”还是“俗文学”,一直以来却没有形成定论。
12、在《窦娥冤》中,窦娥最终被那黑暗的社会吞噬了,可她的冤屈、她的善良、她的反抗精神却至今广为流传。请以“善良”为话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不少于3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埋”读mán,“提”读dī。
2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堰”应为“偃”。
3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A项,成分赘余,“近”和“左右”
只能保留一处。B项,成分残缺,应删除句首的“让”字。C项,成分残缺,整个句子缺宾语,可以在句末添加“的主要方式”。
4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心有余悸:过去的事情,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与这里的“受贿之初”不符合。
5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①生:甚、深;④咱:相当于“吧”;⑥荐:祭,超度亡灵;⑧断送:发送,指殡葬。
6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典故的识记及积累。这些典故都出自《窦娥冤》。
7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D项没有运用比喻修辞。
8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选D,王实甫不属于“元曲四大家”,应为郑光祖。
9答案及解析:
答案:关汉卿是一位坚强不屈、誓与黑暗势力作斗争、充满反抗精神的正直的全能戏剧家。
解析: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1.“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这仅是对当时司法黑暗的揭露,“不打不招”这是当时司法审理案件时采用的首要方法,这方法不知使多少人屈打成招,冤死在刑棒下,而“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这一句揭露了官吏们敷衍公事、草菅人命的罪恶。据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可知,昏庸的官吏审理案件往往根据屈打成招的供词就草率判决,而公正的官吏则不轻信这屈打成招的供词,还要进行覆勘才定案。所以后一句比前一句揭露得更深刻。
2.后者仅揭露贪赃枉法的现象,而前者进一步揭露了贪赃枉法造成的严重后果,指出元代黑暗社会无官不贪、无案不冤的社会现象,《窦娥冤》就是典型的一例,它进一步引向对封建吏治的鞭挞谴责。
3.这表现了关汉卿对变革黑暗现实、改造吏治的渴望,但却把这一理想寄托在皇帝身上,这表明关汉卿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无法超越历史。
4.这几句唱词,进一步表明了窦娥那一颗金子般的心。她孝顺婆婆至死不变。除了平反冤案外,她想的不是自己的父亲,也不是自己,而是无依无靠的婆婆。这样使窦娥孝顺、善良的品格再一次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同时,也加重了窦娥命运的悲剧性。一个具有为他人而甘愿作自我牺牲之情操美德的人,却无端地被黑暗势力呑噬,真、善、
美被假、恶、丑无情地扼杀掉,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悲剧啊!这大概就是《窦娥冤》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的地方吧。
解析: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C;
3.B
解析:1.关汉卿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2.自近代以来,“白话文学”、“俗文学”倍受青睐,元曲研究适逢其时。建国以来,重视有“人民性”的文学,元曲因为有“丰富的人民性”也得到高度评价。
3.又如《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最初发现时,曾引起很大的轰动。朱有燉的杂剧和脉望馆抄本杂剧长期不被重视,当然也有历史原因。前者出自贵族之手,后者染有帝王家的色彩。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
《窦娥冤》让我们深深震撼于窦娥之冤,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窦娥之善。她为了让婆婆免受拷打,无怨无悔地承担起了药死公公的罪名,在赴刑场的路上,居然还在想着自己年迈的婆婆,
并为此要求绕道而行。由此我想到,为人子女者善良,就不会不懂得孝道;为官者善良,就不会成为贪官;为商者善良,就不会昧着良心生产(销售)有毒的奶粉、有毒的胶嚢;为医者善良,
就不会把贪婪的双手伸进患者的腰包。善良,实在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舒伯特因善良而成就《野玫瑰》,波兰前总理伊格纳西·帕德雷夫斯基因善良而挽救国家。善良,就像是一棵桂花树,虽不会开出艳丽的花朵,但是那温婉的清香,却往往使人更加留恋和难以忘怀;就像是一条绵延的小河,虽不及大海的波澜壮阔,但是那清澈的水流,却更能净化人的心灵;就像是头顶的一轮明月,虽不会像太阳那样光芒四射,但是那种安逸和祥和,更加使人觉得温馨而踏实。莎士比亚曾说:“善良的心地,
就是黄金。”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吧,那将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解析: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