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选项A
B.
选项B
C.
选项C
D.
选项D
2.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
)
A.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B.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C.
木炭燃烧
D.
金属镁和稀盐酸反应
3.“珍惜地球资源,改变发展方式”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针对这一主题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水含量非常丰富,无需节约,可以任意使用
B.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C.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
“西气东输”输送的是CO,它是一种清洁能源
4.当代社会几乎离不开化石燃料,关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的“利”与“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利”而无“弊”,因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根本就离不开化石燃料,也离不开以化石燃料为原料生产的塑料、橡胶、纤维、药物、化肥、农药等
B.
只有“弊”而无“利”,因为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导致气候变暖、酸雨、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急剧上升
C.
“弊”大于“利”,虽然化石燃料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和物质,但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D.
“利”大于“弊”,虽然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
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D.
乙醇
6.下列标志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
)
A.
A
B.
B
C.
C
D.
D
7.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燃烧木柴需要架空,才能燃烧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8.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可将尾气转化为无毒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该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
)
A.
只有C
B.
只有N
C.
C和O
D.
C和N
9.保护地球、防止环境污染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合理利用资源是保护地球的重要途径,下列关于资源利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减少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
B.
为方便出行,提倡多开私家车
C.
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D.
积极开发太阳能
10.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
酒精灯不慎被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
电视机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
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
图书档案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11.“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要减少能量消耗,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
大量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B.
汽车使用乙醇等清洁燃料
C.
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
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
B.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会燃烧
C.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D.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1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纸张不可燃
B.
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
C.
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软化
D.
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
14.我们的衣食住行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衣料中的蚕丝和涤纶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B.
加碘食盐和铁强化酱油都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C.
建筑高楼大厦时用到的钢是纯净物
D.
用液化石油气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15.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
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
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化学在交通“节能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
(1)液化天然气(LNG)是我市正在推广的公交车燃料,它具有燃烧效率高、污染小的优点。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汽车尾气中NO与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一种无污染的单质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氢化镁(MgH2)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可为氢动力汽车提供能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我市倡导自行车“低碳出行”.采用碳纤维材料的自行车轻便、机械强度大,这应用了碳纤维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自行车采用铝合金材料,金属铝具有较强抗腐蚀性的原因: 。
17.汽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氢能源汽车备受人们关注。
(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采取使用(或安装)_____________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等措施;
(2)氢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从______能开始,最终转化为______能。氢能源有本身无毒、原料来源广、可再生、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填一点)。
(3)某些汽车轮胎是由合成材料和金属材料复合而成的。
其中使用的合成材料,主要利用它的_________等性能(填字母)。
A.耐高温、高弹性
B.透气性好、耐磨
C.密度小、熔点低
其中使用的金属材料一般为铁合金,主要利用它的_________等性能(填字母)。
A.导热性好
B.绝缘性好
C.硬度大
18.下表是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周报,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最容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_____。为减少城市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填序号)。①少用煤作燃料②采用燃料脱硫技术
③不必采取措施,无所谓④开发新能源(2)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是_____。①开发氢能源②使用电动车③对汽车加装尾气处理装置④戴呼吸面具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C.元素是宏观概念,只有种类,没有个数,所以2N表示2个氮原子,错误。
2.【答案】A
【解析】吸收热量即变化时温度会降低,对各选项的反应认真分析结合实验实际解决。
A.NH4NO3固体溶于水会吸收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降低;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是放出大量的热,C.木炭燃烧放热,
D.金属镁和稀盐酸反应也是放热的。
3.【答案】B
【解析】A.地球上水含量虽然丰富,但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紧张,要爱护水资源,不能任意使用,更不能随意浪费,A是错误的;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B正确的;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这些化石燃料都是有限的,C是错误的;“西气东输”输送的是CH4,D是错误的。
4.【答案】D
【解析】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看待问题要看主要方面,同时兼顾另一方面。虽然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是正确的。
5.【答案】D
【解析】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而乙醇是通过化学工艺由果实或种子发酵酿制的,不属于化石燃料。
6.【答案】A
【解析】A是回收标志;B是节水标志;C是禁止烟火;D是节能标志。
7.【答案】D
【解析】燃烧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火要虚”是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燃烧变得更剧烈。
8.【答案】D
【解析】比较反应前后各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碳是+2价,反应后是+4价,反应前氮是+2价,反应后是0价,反应前后氧都是-2价,所以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碳、氮。
9.【答案】B
【解析】防止环境污染,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者开发新的能源,提倡多开私家车,会导致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多,汽车尾气排放也造成空气污染,所以B是错误的。
10.【答案】B
【解析】电器着火直接用水浇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正确方法是首先切断电源,然后灭火。
11.【答案】C
【解析】根据“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要减少能量消耗,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A选项大量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是低碳生活;B选项汽车使用乙醇等清洁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低碳生活;C选项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与低碳生活无关;D选项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低碳生活,故答案选择C。
12.【答案】B
【解析】A.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如碘酒中溶剂为酒精,选项说法正确;B.可燃物要燃烧,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充足的氧气接触,二者同时满足,缺一不可,选项说法错误;C.因为点燃可燃性气体与氧气的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故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选项说法正确;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13.【答案】B
【解析】A.根据生活经验纸张是可以燃烧的,故A是错误的;B.乙醇汽油是把乙醇加到汽油中,属于混合物,是正确的;C.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有颜色有异味的物质,是不能将硬水软化的,错误;D.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容易发生爆炸,十分危险,所以D是错误的。
14.【答案】B
【解析】A.衣料中的蚕丝是天然纤维,涤纶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选项错误;B.加碘食盐中的碘和铁强化酱油的铁都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选项正确;C.钢是铁的合金,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D.液化石油气中含有碳、氢、氧、硫、氮等,会造成酸雨等空气污染,选项错误,故选B。
15.【答案】C
【解析】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关闭阀门防止煤气继续与空气混合,开窗通风降低室内空气与煤气的混合浓度,这样做都可以防止混合气体产生爆炸,故A正确;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切断电源可以防止触电或火势进一步蔓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可以防止有水时电器发生爆炸,故B正确;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泡沫灭火器会喷出大量的水,损坏图书,故C不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砍掉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可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得到控制,故D正确;故选C。
16.【答案】(1)CH4+2O2CO2+2H2O
(2)2NO+2CO2CO2+N2
(3)MgH2+2H2O═Mg(OH)2+2H2↑
(4)物理;表面容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解析】(1)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O与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N2,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氢化镁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4)碳纤维材料的自行车轻便、机械强度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这应用了碳纤维的物理性质。
17.【答案】(1)催化净化
(2)化学(或氢)
机械
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或热值高)
(3)A
C
【解析】催化净化装置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氢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从化学能开始,最终转化为机械能。汽车轮胎要满足在路上行走的需要,所以材料要求耐高温、高弹性,金属材料要硬度大。
18.【答案】(1)重庆,①②④;
(2)①②③
【解析】(1)酸雨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过多,随着雨水降落而形成的,因此容易形成酸雨的城市是重庆,预防酸雨的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是采用煤脱硫技术,或开发清洁的能源代替;(2)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是①开发氢能源,②使用电动车,③对汽车加装尾气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