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期末检测卷 教科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期末检测卷 教科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31 14:4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学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得分
一、选择题(50分)
1.表示下雪天气的是(
)。
A.
B.
C.
2.最早证明空气有质量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拉瓦锡
C.牛顿
3.在某次溶解实验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红糖水-底部有一小部分无法溶解的黑色杂质,小明用过滤袋进行过滤,则最终留在滤纸上的是(
)。
A.黑色杂质
B.红糖
C.什么也没有留下
4.如图所示为一天的气温折线图,最高气温出现在(
)。
A.12时
B.16时
C.14时
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
A.将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凉凉的B.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后明显变小
C.湿衣服慢慢变干。
6.我们用(
)图来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点。
A.气泡图
B.韦恩图
C.柱状图
7.(
)通常是灰色的,有时会覆盖大部分天空,变厚时,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A.层云
B.积云
C.卷云
8.我国新冠疫情的控制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效。但是自6月以来,进口冷冻食品尤其是冷冻生鲜产品外包装不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冷冻产品一般都需要控制在-18℃左右。在此冷链过程中,病毒等微生物不会被冻死也不会生长繁殖,能一直保持存活状态。
(1)新冠病毒通过咳嗽或打喷嚏在空气传播,说明空气具有(
)的特点。
A占据一定的空间
B.能压缩
C.会流动
(2)根据资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病毒在0℃以下也能存活
B.冷冻产品严禁购买。
C.对于购买的生鲜冷冻食品,到家后可优先对于外包装进行清洗灭菌,并及时清洁双手
9.走马灯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点燃灯里的蜡烛,纸轮风车随之转动,灯屏上就出现了人马追逐的影像。下列现象中与走马灯原理相似的是(
)。
A.电风扇转动
B.蜡烛燃烧
C.孔明灯升空
10.非洲大草原每年5月到10月雨量充沛,11月到次年4月则十分干旱,非洲大草原的气候特点是是(
 
)。
A.旱季和雨季分明
B.四季分明
C.四季如春
11.如图,用带漏斗的塞子紧紧塞住瓶口,然后把水倒进漏斗,水流不进瓶子里,
这是因为(
)。
A.倒入的水太少了
B.漏斗的颈部太细了
C.瓶内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12.有些生物也能预报天气。下列现象预示即将要下雨的是(
)。
A.蜘蛛结网
B.蚯蚓出土
C.春蚕吐丝
13.厨房的油烟机一般安置在灶台的上方,是因为(
 
)。
A.炒菜时产生的油烟上升
B.方便炒菜时照明
C.为了安装使用方便
14.与水的三态变化相似的是(
 
)。
A.白纸燃烧
B.压扁易拉罐
C.苹果发黄
15.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16.我们在实验室做“热气球”实验,塑料袋鼓起来但是没有飘起来,可能的原因是(
)。
A.蜡烛的火力不够大
B.塑料袋太小
C.加热时间过长
17.在做“空气可以被压缩”的实验中,科学老师用黄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来做这个实验,而不是用空气,是因为(
)。
A.观察得更加清楚
B.老师不小心用错了气体
C.不容易泄露
18.风是怎样形成的呢?根据图1~图3,做一个模拟实验。
图1
图2
图3
(1)如图2,点燃蚚烛后,盒子内外的空气不同的是(
 )。
A.
盒子外的空气热
B.
盒子内的空气热
C.
盒子内外的空气温度一样
(2)如图3,
将透明塑料简的侧面圆洞闭上,看到(
 )。
A.纸条飘动几次,蜡烛熄灭了
B.纸条依然不断飘动
C.纸条不再飘动
(3)为了看清简内外空气流动状况

可将点燃的蚊香放在图
1
的侧面圆洞旁,看烟飘动路线,其中路线正确的是(
 
)。
A.
B.
C.
19.水沸腾实验时,我们看到的气泡变化图是(
 
)。
A.
B.
C.
20.在做溶解实验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加热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烫伤
B.仪器摔破了及时用手捡起并扔掉。
C.搅拌时尽量不要碰到杯璧。
21.篮球比赛前,裁判拍了拍球,就又给球打了点气,主要利用空气(
 
)的特性。
A.质量大一点
B.体积大一点
C.弹性大一点
22.民间有这样一句谚语:“下雪不冷化雪冷。”其中包含的科学原理是(
 
)。
A.雪融化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空气的温度就会下降
B.雪融化时会释放空气
       
C.雪在融化
二、资料阅读题(10分)
入秋以来,台州是一路小晴歌,又晴又暖的结果是大地在喊“渴”。全市大部分地方都出现中等旱情。在抗旱的同时,各地在忙着人工增雨。在11月17日下午,随着暖湿气流加强,云中水滴颗粒增多,云层加厚,临海气象局抓住有利时机,在尤溪镇上白岩村开展地面烟炉增雨作业,向云层输送干冰增加有效降雨。干冰升华会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使水蒸气变成了小水珠。作业后,在风向的引导下,临海市西南范围内飘起了小雨。
1.如右图所示,11月17日的气温应该记录为

2.降水量的单位是(
 
)。
A.毫米
B.毫升
C.厘米
3.干冰升华的过程要(
 
)。
A.放热
B.没有热量的变化
C.吸热
4.临海市西南范围内飘起了小雨。可知,当时的风向是

5.作为小学生,面对旱情应该怎么做?
     

三、实验探究组合题
1.连一连:将下列的实验名称和实验材料用线连起来。(8分)
测量降水量
测量气温
蒸发
观测风向
2.圈一圈:(7分)
(1)你认为溶解的速度与
因素有关?
(2)根据你填写的因素,从下列材料中圈出实验材料
碎冰糖5克
冰糖块5克
碎冰糖5克
冰糖块5克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其他条件相同时,
,溶解得快。
3.画一画(7分)
(1)小明买了个新气球,他往皮球李充气。若用小圆圈代表空气微粒,则图甲、乙分别代表皮球充气前、打了10筒空气后的状态。若再打10筒空气,请在丙中画出皮球里的空气状态。
甲:充气前
乙:打10筒空气
丙:打20筒空气
(2)要测量皮球内空气的质量,下列物品中,最合适的是(
 
)。
A.绿豆
B.玻璃弹珠
C.苹果
(3)一开始小天平是平衡的,往皮球中再充入20筒空气后,小天平变成(
 )。
A.
B.
C.
4.测一测(18分)
我们在课堂上做过如下三个实验,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水沸腾
实验二:水结冰
 
实验三:冰融化
(1)在实验一中,将套有塑料袋(捏扁)的漏斗放在沸腾水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塑料袋发生的变化是
 
(填“变鼓”或“变扁”),是因为水沸腾后变成了
 
,体积
 

(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某组的同学测得水的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测量时间(分)
2
4
6
8
10
12
14
停止加热2分钟后
水温(℃)
40
68
82
96
99
99
99
90
根据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
A.96℃
B.99℃
C.90℃
(3)实验二和实验三都用到了橡皮筋,它的作用是

(4)在实验二的冰中加入食盐这样做的目的是
  

(5)实验后,如要分离出实验二中加入的食盐,则应选右图中的装置
(填“甲”或“乙”),其中装置甲中a的名称是
 
,若要分离出水中的面粉,则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甲”或“乙”)。
                              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