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能力检测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里的“它”与下列哪个朝代有关(
)
A.夏
B.商
C.周
D.秦
2.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蔚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
A.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B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C.皇帝亲自控制军权
D.丞相、太尉职位合
3.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在(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4.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有(
)
①推行郡县制
②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③焚书坑儒
④修筑长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关于陈胜、吴广起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秦朝统治的残暴
B.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揭竿而起
C.建立了“张楚”政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D.经过了充分的组织和发动工作
6.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
A.汉初经济贫困
B.刘邦出身于平民之家
C.吸取秦亡的教训
D.刘邦的远见卓识
7.贾谊在《治安策》中写道:“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カ”这一思想启发了西汉政府实施(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刺史制度
8.汉武帝开创了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他的大一统措施(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C.大力反击奴
D.统一货币、度量衡
9.刘秀巩固统治的措施有(
)
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②態处贪官污吏
③合并郡县
④禁止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这反映出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意义之一是(
)
A.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
B.加强了西汉对西域的经营
C使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权管辖
D.密切了与欧洲国家的友好往来
11.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
A张骞曾出使西域
B甘英曾出使大秦
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D.中亚与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
12.右图是出土于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西汉文帝或景帝时期墓葬中的一张纸。该纸质薄而软,纸面平滑,纸上用黑色线条绘制出山川、道路等图形。材料直接说明了(
)
A.我国当时造纸技术臻于成熟
B该纸发明早于“蔡侯纸”
C.当时纸张主要用于绘制地图
纸在当时已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13.下图是建于河南南阳的张仲景“医圣祠”,人们纪念他的主要原因是(
)
A.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编写了《伤寒杂病论》
B.他发明了“麻沸散”,在世界上首开麻醉手术之先河
C.他创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D.他曾任长沙太守,清正廉洁
14.右图为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绘有各种运动姿势的帛画导引图。据此得知,汉代医学已认识到(
)
A.麻醉可减轻外科手术痛苦
B.体育运动能强身健体
C.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D.收集民问药方的重要性
15.青岛崂山被誉为“海上第一仙山”,上面有很多著名的建筑,如崂山太清宮、上清宫等。那么对于与之相关的宗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生于东汉时期
B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C.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老子
D.东汉末年广受下层民众信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6分,第17题15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4分,共55分)
16.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现固統一,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視何雄!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進?(2分)“秦王扫六合”有何历史意义?(4分)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式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五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李斯反对的是周朝的什么制度?(2分)李斯的反对得到了皇帝的支持,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
材料三
(3)在材料三中,哪位官员是负责监察百官的?(2分)汉武帝时,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监察,设立了什么制度?(2分)
材料四
汉兴之初,海内断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候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宮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挢枉过其正矣。
——《汉书·诸侯王表》
(4)为了解决材料四中出现的问题,武帝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来维护国家统一的?(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与西域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1)材料一中的“然骞凿空”指的是什么事情?(2分)
(2)“骞凿空”为材料二中“这条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这条道路”被称为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条道路”在中外交往中的重要地位。(3分)
(3)材料三出自东汉明帝时西域都护班超之口。西域都护有何职责?(2分)西域都护的设立说明了什么(4分)?简要叙述一下班超为管理西域做出的卓越贡献。(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的文字和作品均在不同程度上记述了历史。它们在记述历史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4分)
(2)综合所学知识,图一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历史价值?(3分)图二和图三的作品在记述风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
19.识读下列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图一回答,造纸术发明于何时?(2分)蔡伦在造纸术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分)
(2)佛教起源于何国?(2分)通过什么途径传入中国?(2分)佛教传后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除图二中的白马寺外,请再举出两处河南省有关佛教的寺院或建筑。(2分)
(4)以上两幅图片说明汉朝文化有什么特点?(2分)
参考答案
1.D
2.C
3.B
4.D
5.D
6.A
7.C
8.D
9.A
10.A
11.C
12.B
13.A
14.B
15.C
16.(1)秦始皇(或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分封制。郡县制。
(3)御史大夫。刺史制度。
(4)颁布了“推恩令”,削弱了封建王侯的势力。
17.(1)张骞通西域。
(2)丝绸之路。它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3)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派甘英出使大秦,从而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长期留守西域,苦心经营30余年。
18.(1)图一:内容主要是记事,载体为兽骨;图二:是系统编修的历史书,载体是书、纸,体例为纪传体。
(2)图一:甲骨文是我国有正式历史记载的开始。图二和图三:都带有强烈的文学色彩。
19.(1)西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工艺,扩大了造纸原料,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2)古印度。丝绸之路。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3)嵩山少林寺;开封大相国寺;洛阳龙门石窟。(任答两处即可)
(4)人民文化水平多元化、丰富化,文化整体素养有所提高;中外文化交融或兼容并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