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
第
一
二
单
元
古代亚非、欧洲文明
社会阶段
文明
国家
发源地
发展历程
文明成就/象征
异
同
启示
奴隶社会
古代亚非文明
古埃及
尼罗河流域
①产生②统一
③强盛④灭亡
象形文字、太阳历、法老、金字塔
大
河
文
明
1、文明具有多样性
2、文明受自然地理条件影响
古巴比伦
两河
流域
①建国②统一
③强盛④灭亡
楔形文字、阴历、
60进位制
《汉谟拉比法典》
古印度
印度河流域
①早起②建国
③鼎盛④衰落
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
古中国
黄河
流域
分封制、青铜器、甲骨文
古代欧洲文明
古希腊
希腊
半岛
希腊城邦
雅典的民主政治
海
洋
文
明
古罗马
台伯
河畔
①共和国②统一③扩张④衰落⑤帝国⑥繁荣⑦衰落
《十二铜表法》
种姓制度
建
立:
雅利安人
实
质:
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内
容:
婆罗门:祭祀(祭司贵族)
世代相传、贵贱分别、互不通婚、界限森严
特
点:
影
响:
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社会进步
刹帝利:军事和行政(国王、官吏和武士)
吠
舍:农业、畜牧业、商业(农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首陀罗: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被征服的居民)
希腊城邦
最早的文明:
爱琴文明
城邦出现:
公元前8世纪
特
点:
小国寡民(民主政治诞生的土壤)
雅典和斯巴达(最大)
公民:成年男子
代
表:
城邦居民:
克里特文明
迈锡尼文明
非公民:外邦人(有自由)和奴隶
权利:参与统治、占有土地、活动
义务:参军大战
雅典的民主政治
诞生条件:
小国寡民的城邦政体
发展高峰: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
表
现:
扩大公民权利,公职人员几乎从全体公民中产生;
主席团轮流执政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建立了津贴制度,保证贫穷公民参政
特
点:
人民主权、轮番而至、公民内部平等
局限性:
占雅典绝大多数的妇女、奴隶、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实
质:
奴隶主阶级统治下的少数人的民主
公元前1000年
城邦
出现
公元前509年
共和国
公元前
3世纪
征服意大利半岛、控制西地中海
公元前
2世纪
征服东地中海、地中海霸主
公元前
73年
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
27年
罗马帝国建立
罗马共和国
公元
2世纪
黄金
时代
395年
帝国
分裂
476年
西罗马
帝国灭亡
1453年
拜占庭
帝国灭亡
东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
第
三
单
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中世纪欧洲
时间:
5-15世纪
政治:
法兰克王国
克洛维:481年建立
皈依基督教
无偿赐地
查理曼:8世纪上台——“什一税”
拜占庭帝国
时间:395-1453年
灭亡原因:①内因;②外因
启示:开放则兴,封闭则衰
贡献:《罗马民法大全》、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封君与封臣制度
形成:
内容:
纽带: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土地分封改革
封君(赐地)、封臣(受封)
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
关系:
封君(保护)、封臣(忠诚、兵役、金钱)
特点:
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与义务交织、契约意义
实质: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政治基础)
经济:
文化:
中世纪欧洲
经济:
西欧庄园
含义:
兴起:
欧洲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
9世纪开始,11世纪遍布欧洲
人员与土地:
领主(自营地)、佃户(份地)、共用地
剥削方式:
劳役地租(主要)和实物地租
性质:
自给自足的政治和经济单位
管理:
城市兴起
庄园法庭
兴起:
10世纪
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根本)
特点:
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市民阶层)
人员构成:
手工工匠和商人(农民或农奴)
争取自由与自治:
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手段)
“特许状”(形式)
代表:
琅城、巴黎、伦敦、威尼斯、米兰等
影响:
瓦解...资本主义产生...大学...文艺复兴
中世纪欧洲
文化:
大学兴起
时间:
原因:
12世纪
经济发展、古希腊罗马和阿拉伯文化传入
自治权:
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课程:
基础课程(教会影响)
专业课程(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
美誉:
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基督教
创立
时间、地点:
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巴勒斯坦地区
创始人:
耶稣
经典:
《圣经》
相关节日:
圣诞节、复活节
传播:
4世纪,罗马将基督教定位国教
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无偿赐地
查理曼——划分教区,贡献“什一税”
地位:
政治、经济、文化(精神)
第
四
单
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
时间、人物:
改
革
内
容:
影
响:
性
质:
大化改新
①内因:日本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②外因:中国文化的影响与推动
646年
孝德天皇
仿效唐朝
改
革
背
景:
①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地方设...
②经济:废私地私民,土地收归国有,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六年授田一次;统一赋税。
封建性质的改革
①部民获得土地,成为封建农民,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②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
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
622年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
国家雏形诞生
632年半岛各部归顺
初步统一
8世纪中期
创立:
→
传播
→
主张:
独尊安拉
经典:
《古兰经》
数学:
改造和传播阿拉伯数字、创造完整的代数学
→
地跨三洲的帝国
阿拉伯文化
《医学集成》和《医典》
医学:
文学:
《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
文化特点:
东西融合、兼收并蓄
文化贡献:
东西方文化传播的使者/桥梁
第
五
单
元
走向近代
萌芽、发展、确立、巩固、扩大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
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
英法美
资产阶级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
美国内战
日俄改革
资本主义
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被发现)
文艺复兴
(人被发现)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思想基础
经济基础
受到阻碍
早期殖民掠夺
推翻专制、
殖民统治
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雇佣关系
面向市场
分工合作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手工工场
租地农场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早期资产阶级
富裕农民
市民阶层
(社会经济)
(社会结构)
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时间与地点:
核心思想:
实质:
影响:
14世纪、意大利
人文主义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但丁
①思想大解放
②文化大繁荣
③思想文化基础
文
艺
复
兴
运
动
达芬奇
莎士比亚
——《神曲》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
封建教会的控制。
兴起的背景:
探寻新航路
探寻新航路热潮
探寻新航路的原因: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探寻新航路的条件:
迪亚士
达伽马
哥伦布
麦哲伦
对世界
对欧洲
造船、航海、王室
经济、社会、危机
欧洲----好望角
欧洲----好望角-----印度
欧洲----美洲
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大西洋-欧洲
打破隔绝,联为整体;世界市场
经济中心转移,商业发展;
时间
航海家
支持国
航线
取得成果
1487--1488
迪亚士
葡萄牙
1492
哥伦布
西班牙
1497--1498
达?伽马
葡萄牙
1519--1522
麦哲伦
西班牙
大西洋—好望角
大西洋—美洲
大西洋—印度
环球航行
第一个开辟新航路
发现了美洲
第一个到达印度
证明地圆说正确
对欧洲
早期殖民掠夺
早期殖民国家
英国的殖民扩张
荷法英殖民争霸
英西战争
三角贸易(三程、所带物品)
早期殖民掠夺
评价、影响
对世界市场
对殖民地
葡萄牙、西班牙
非洲
英国
归程
出
程
中程
火器
机械制品
黑奴
蔗糖
烟草
美洲
第
六
单
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原因
导火线
开始
人物
文件
政体
性质
考点一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封建专制统治
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1640.议会重新召开
克伦威尔
《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殖民统治
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1775.
来克星顿的枪声
华盛顿
《独立宣言》
1787年美国宪法
联邦制
民族解放战争
资产阶级革命
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
罗伯斯庇尔
《人权宣言》
共和制
资产阶级革命
波士顿倾茶事件
1789年召开三级会议
封建专制统治
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影响
相似
之处
考点一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①确立了议会的最高地位,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②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①结束了君主专制,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②对亚非拉地区的革命起到推动作用
①结束了殖民统治,
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②确立了联邦制共和制政体和三权分立原则,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③对亚非拉地区的革命起到推动作用
①原因相同:
②领导相同:
③结果相同:
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资产阶级领导
都胜利了,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名称
颁布时间
颁布机构
核心内容
意义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1787年宪法
《人权宣言》
《拿破仑法典》
1689年
英国议会
限制王权
1776年
大陆会议
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
1789年
制宪议会
权利与财产
权利平等
契约自由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宣告美国诞生
“第一个人权宣言”
资产阶级
纲领性文件
许多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
1787年
制宪会议
确立联邦制政体分权制衡
考点二
?英、美、法主要文献的比较
第一部
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这些文献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17—18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主张:自由、民主、平等
趋势: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第
七
单
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法国时,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概况
兴起国家
英国
主要原因
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手工工场不能满足大规模商品生产的需要
政治前提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起止时间
18
世纪
60
年代至
19
世纪中期
主要成就
珍妮纺纱机、改良蒸汽机的使用
主要部门
棉纺织业、冶金、采矿、交通运输业
重要发明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蒸汽机车等
引领时代
“蒸汽时代”、铁路时代
生产力:
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引起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调整内外的政策:
世界市场:
带来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工厂的出现,建立现代大工厂制度。
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自由主义和殖民扩张。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
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①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华战争,西方工业文明开始传入中国;
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中国自强之路。
名称
第一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显著特征
动力与能源
进入时代
主要发明
生产方式
生产组织形式
兴起领域
国际形势
蒸汽机广泛使用
1765年
“蒸汽时代”
改良蒸汽机(煤)
珍妮纺纱机、蒸汽机车……
工厂制
西方先进、东方落后,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开始于轻工业
机器生产
1.开始时间、国家、部门、标志:
2.政治前提:
3.主要发明及意义:
4.使用的动力、能源:
5.积极影响:
6.消极影响:
1765年
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瓦特改进蒸汽机,提高了生产力
蒸汽机
煤炭
①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
①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②两大阶级对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③造成了东方落后、西方先进的局面。
英国
棉纺织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点
珍妮机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诞
生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言
马克思主义
诞生
马克思主义
实践
第一国际:1864年
巴黎公社:1871年(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加深
国
际
工
人
运
动
的
兴
起
马克思、恩格斯
创建者
背景
诞生标志
意义
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