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4司马光
主备教师教学设计 个性化修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司、跃”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掌握重点字义,理解课文意思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学会借助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文章大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利用想象,走进人物内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的优秀品质。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积累祖国优秀的传统的语言文化。
教学重点:
积累理解文言文词句的方法,如看插图、用注释等;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看插图、用注释等方法,学习文言文。加上想象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法:情境创设法、读书释义法,教师示范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自主体验与教师的点拨相结合。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备课日期: 7 月 15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要点:
1、学会本课“司、跃”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这个小故事的。
2、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
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课件出示主人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读课文,学生看、听。
2、学生自由试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师检查读文情况。
①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②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③理解字词的意思。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今天,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2、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3、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4、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四、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课文中哪个地方写出了司马光很聪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五、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读一读。
2、生先观察,发现要求注意的地方,给其他同学提示。
3师示范书写“司、庭、登”,生练习。
4学生练写其它生字,每个写一个。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交流。规范书写汉字。)
六、读文感知,课堂检测
1、学生再读课文,感悟大意。
2、课堂演练
(设计意图:通过再读文本,课堂检测,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七、作业布置:
1、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2、晚上回家以后把这篇小古文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要求,一要背正确,二要背出记节奏,三要背出味道,如果你还会摇头晃脑地背,爸爸妈妈一定会表扬你!
板书设计:
24.司马光
司 庭 登 巧组词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要点:
1、正确跟读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背诵课文。
2、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回顾背诵。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谁能背一背?
2.上节课我们对司马光有了初步的了解,你们想知道他小时候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这篇课文。
二、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先学后教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愿,从而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精读课文(片段),品味欣赏
(一)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学生划出停顿。汇报交流,划错了的同学赶紧改过来。对的小朋友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交流: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二)读出拖音
1、拖音地读。部分音节适当拖音,学生练读,指名读。
2、摇头晃脑地读,入情入境。
四、读懂课文,理解文意
(一)第一句: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随机交流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1)根据字形理解“跌”。
(2)联系生活理解“庭”“群儿”。什么是庭?你家有庭院吗?你的庭院里有什么?课文的庭院里有什么?群儿是什么意思?拓展群山、群鸟、群马。这个群儿里边里都有谁呀?交流:司马光、掉进缸里的小孩子,司马光的朋友等等。
(3)想象拓展理解。群儿在庭院里干什么呢?哪个字的意思就是玩耍嬉戏?在庭院里嬉戏叫戏于庭,在树林里呢?在公园里呢?在水池里呢?
(4)指导写“登”字。
2、文白对照理解。小朋友,第一句话你读懂了吗?我来考考你们,我来说白话文当中的句子,你们就说小古文当中意思和它一样的相对应的句子。
(二)第二句话: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师生合作读一读。教师读现代文,学生读小古文。
2、理解“弃”字。众是谁呢?就是群儿吗?全部都在里面吗?司马光也在里面吗?一个小孩一不小心掉水瓮里,他们在干什么?哭,丢下缸里的小朋友光在哭了。在喊救命,丢下水缸里的小朋友去找大人来救命了。丢下水缸里的小朋友跑了。丢下他,其实就是哪个字“弃”。
3、聚焦司马光的行为。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用课文中的句子告诉我。交流:光持石击瓮破之。
4、理解拓展“之”的用法。光持石击瓮破之。在这里,“之”是指什么?持石击瓮破之,之就是“瓮”,(手拿碗)那持石击碗破之的之呢?——碗,(手拿杯)那持石击杯破之的之呢?——杯,(手指教室的墙壁)持石击墙破之呢?——墙。总结:呀,这个“之”字可真有趣!以后咱们在读文言文时还会经常读到它。
(设计意图:在个人展示、小组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五、拓展延伸,当堂检测课后习题。
1、小朋友们,现在这个小古文你读懂了吗?你能借助注释借助插图,把这个故事讲下来吗,自己试试看,然后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随堂检测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讲故事培养其口语表达能力。)
六、拓展延伸,体会总结。
1、司马光用什么办法救了小伙伴?用原文回答。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2、危险面前不要慌,我们都是“司马光”。 假如你在广场看到有人拿刀行凶。你会怎样做?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交流,理解感悟课文主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七、作业设计:
1、完成本课同步练习。
2、写几句话夸夸司马光。
板书设计
24 司 马 光
起因 勇敢 看插图
经过 破瓮救友 机智 用注释
结果 善良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