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人教版
3.回忆鲁迅先生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后我想起这件事来,私下和许先生谈过,许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
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到整整齐齐,他常常把要寄出的书,从许先生手里拿过来自己包。许先生本来包得多么好,而鲁迅先生还要亲自动手。
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就是包这书的纸都不是新的,都是从街上买东西回来留下的。许先生上街回来把买来的东西一打开随手就把包东西的牛皮纸折起来,随手把小细绳圈了一个圈。若小细绳上有一个gē瘩,也要随手把它解开的。准备着随时用随时方便。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学不了的( ) 捆上( ) gē( )瘩
(2)文中“随手把小细绳圈了一个圈”一句中,两个“圈”字,前一个是________词,后一个是________词。
(3)请把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iǎo
kǔn
疙
动
名
周先生的做人,哪里是我们学得了的?
2.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________(明朗 爽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2)鲁迅先生依着沿苏州河的铁栏杆坐在桥边的石围上了,并且拿出香烟来,装上烟嘴,________(悠然 安然)地吸着烟。
(3)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________(功夫 工夫),他不管。
明朗
悠然
工夫
3.(2019·成都)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宏的科幻世界,感受到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
B.成都市申办2025年世运会,无疑不是成都积极创建世界赛事名城的重要举措之一。
C.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D.市教育局推动的“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D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 )
(2)他从那圆转椅上转过来了,向着我,还微微站起了一点。“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 )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5.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朝花夕拾》部分篇目的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琐记》记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
B.《〈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C.《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叙述他在仙台学医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D.《范爱农》仅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D
(2)《红岩》中有个九岁多的孩子,大头细身、面黄肌瘦,个头却只有五六岁孩子那么高,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牺牲了的革命者遗下的女婴,被人们称为“_________________”。
小萝卜头
监狱之花
6.综合性学习。
(1)你一定在课外读过鲁迅的作品,请向大家推荐其中的一部作品,并写出一条推荐的理由。(课内学过的除外)
我的推荐:__________
推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五猖会》
有趣的“五猖会”,“不近人性”的文章,让你陌生又熟悉,
既遥远又亲近。
(2)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①鲁迅有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②生前,他立下遗嘱:“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我看到了一个甘于奉献、勇于探索,以及生活俭朴、克己容人的伟人和智者。
我师竹荪(2019·合肥市瑶海区期末卷)
吴道富
①蒋老师是1960年前后我就读新群中学高中时的语文教师,也兼过班主任。他上四十吧,尚单身,不善侃谈,夏天白衬衫长裤,春秋冬皆深色中山装外套。我头回“犯规”,乃因不知天高地厚写了自以为诗歌的《一串鲜花》充作文交卷,心犹发怵,谁料老师欣然将它在课堂上朗读、点评还表扬,给我莫大激励!
②入“学霸”之列的古同学,清清瘦瘦,四季总穿着打补丁但干净的衣裳;大冷天,课间他多在走廊搓手跺足取暖,上课则双脚并拢御寒;中午,同学回家吃饭,古自带饭盒解决。古与我住家近,也投契,放学常同行。某冬日,蒋老师叫我放学后留下,学生散尽,他带我去离校甚近的“静安别墅”家中,老师仅偏居一朝北小室,书刊多于生活用品。他拿出一包捆妥的软物交我送至古家,说:他家境差,冬天还穿着单裤,这条绒丝裤我只穿过一回,两人身高相似可以穿的,还有20元(当时在沪工作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月资48元5角)叫他买点吃的,也一定要收下。又再三叮嘱,你俩千万莫声张!
③是夜,我心热步急至古家,统共一间,古与父母众弟妹都感激得除了不断“谢谢蒋老师”,说不出更多的话,古同学闪烁的泪光我是看分明的。翌日禀告,说了句“奉命唯谨”,老师笑了。上课时我留意古,他双腿自然叉开着。古没考上大学,听说家庭成分使然,主动报名去新疆,从此失联。
④高中班主任不易当。一次,聪颖的戚同学不知怎的竟与“达瓦里希”(给俄语老师起的绰号)在课堂上互开俄语顶撞起来,老师状告班主任。放学后,蒋老师把戚叫到走廊扶栏谈话,我们有意从他俩身后走过却听不清,只见两人渐渐靠拢,戚甚而露出笑容。候戚问之,告“蒋老师讲得上路”。之后戚当面向“达瓦里希”道歉,师生复情。蒋师善教可见一斑。
⑤我到外地工作,常从蒋师那娟秀细密的字体中获得温暖和教益。我调回沪,通信仍频,惯称“道富兄”,羞赧受之。老师婚后搬至瑞金一路,居二室,师母特地腾出一室作其书房。退休后,老师除了参与《辞海》等大型工具书校注编写,还肩负《实用汉语词典》副主编重任,不论酷暑严寒,白天去图书馆报刊查资料,晚间伏案搦管,老亦有为。《新闻报》连载我小说《导游手记》不久,即奉师长信,在详评、肯定之余,指出错别字34个和“修辞方面可商榷者”15处。其阅览之广、用心之细、功夫之深、关爱之殷,令吾感佩!出书时我已按指点勘正。上海电视节,“新群”同窗吴思远(香港名导)应邀参会,他请我邀约蒋老师夫妇于锦江饭店欢聚。畅叙问思远忆昔:课余捧读,蒋老师问读什么?答“三国志”;师持书纠正——这是小说《三国演义》,《三国志》是陈寿写的历史书;蒋老师就是这样时时处处给我们赐教的!
⑥蒋老师名竹荪,籍云南,毕业于清华大学文学院,谢世十四年矣,平凡一生,给予我不平常的记忆。清明时节,驰念恩师,往往会诵出朱自清先生《背影》中的句子,浮现老师那普普通通的身影……
(选自《新民晚报》,有改动)
7.根据文章内容,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段落
事件
所体现的蒋老师的品质特点
①
④
当班主任成功说服学生,处理好师生矛盾
⑤
退休后参与工具书编写,担任词典主编
朗读、点评、表扬“我”充作文的诗歌
指出“我”小说中的错误
给学生指出小说《三国演义》不是历史书《三国志》
注重激励学生,善教,老而有为,时时处处给学生指导,关爱学生
8.文章第③段画线的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表明“古同学”穿上老师送的绒线裤后不再寒冷,侧面写出蒋老师的善举给同学带来了温暖;结构上,照应上文“上课则双脚并拢御寒”。
9.比较下面两个句子,指出原句在表达上的好处。
在评价、肯定之余,指出错别字34个和“修辞方面可商榷者”15处。(原句)
在详评、肯定之余,指出错别字和“修辞方面可商榷者”。(改句)
原句具体写出蒋老师指出“我”小说中错别字和“修辞方面可商榷者”的数量,比改句更能体现蒋老师阅览之广、用心之细、功夫之深以及对“我”的关爱之殷,能更好地表达作者对蒋老师的钦佩、赞美之意。
10.文章写自己的恩师,时时处处体现了作者的谦逊,试举出两例。
作文写成诗歌,说是“不知天高地厚”;对老师信中称“道富兄”,羞赧受之;收到老师的信,说是“奉师长信”。(其他如“获得温暖和教益”“给我们赐教”等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