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俨然( ) 诣太守( ) 邑人( )
刘子骥( )
间隔( )
郡下( )
便舍船( )
还家( )
huò( )然开朗
叹wǎn( )
阡mò( )
垂tiáo( )
yǎn
yì
yì
jì
jiàn
jùn
shě
huán
豁
惋
陌
髫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
(2)悉如外人____________
(3)才通人____________
(4)便扶向路____________
(5)及郡下____________
(6)后遂无问津者____________
类
全、都
仅仅、只
沿着、顺着
到
访求,探求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初极狭
B.欣然规往
C.遂与外人间隔
D.便要还家
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未果,寻病终
B.欲穷其林
C.处处志之
D.停数日,辞去
D
D
【解析】“要”同“邀”,邀请。
【解析】A项“果”,名词活用作动词,实现;B项“穷”,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走完;C项“志”,名词活用作动词,做记号。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村中闻有此人
操蛇之神闻之
B.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
C.寻向所志
寻病终
D.渔人甚异之
奇山异水
A
【解析】A项“闻”都是“听说”的意思。
6.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芳草鲜美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4)无论魏晋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新鲜美好
食物味道好
交错相通
原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现仅指运输事业
妻子儿女
男子的配偶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不要说,更不必说
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这类的景物。
(村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记号。
8.根据提示填写课文中的句子。
(1)描写桃林美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桃花源社会安宁、村民勤劳、生活幸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文中表明桃源人来此绝境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9.(核心素养专练)古代名贤都爱竹,陶渊明亦不例外。“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魅力桃源,令人神往。你班借学习《桃花源记》之机,准备开展“高风亮节话翠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为活动做准备。
(1)【感悟美德】冬笋又称“孟宗笋”,说的是古代有个名叫孟宗的孝子,其母卧病在床,很想吃鲜竹笋。时值隆冬,无笋可挖,孟宗只能扶竹哭泣,终于感动天地,笋为之出。从科学角度看,笋是哭不出来的。请问这个故事赞美了古人怎样的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赞美了古人孝敬父母的美德。
(2)【完成对联】唐诗云:“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竹子正因为有虚心、高节和耐寒的品性,才让人喜爱。你班秦大伟同学有感而发,写下了“虚心促上进”的句子,请你以此为上联,续写下联。
上联:虚心促上进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高节展风采/耐寒知高洁
(3)【撰写横幅】为支持国家“限塑令”的实施,某竹器厂生产出一批竹篮子上市,结果滞销,原因是人们图方便,习惯用塑料购物袋。为此,竹器厂厂长请你写一横幅,悬挂在竹篮子促销点,呼吁人们使用竹篮子购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使用竹篮保环境,利国利民利后代。②为保一方净土,请使用竹篮子!
(一)
阅读全文,然后答题。
10.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闻之,欣然规往 处处志之
B.不足为外人道也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欲穷其林
其如土石何
D.不复出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
【解析】B项两个“为”都是“对、向”的意思。
11.翻译句子。
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同乡的人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界的人隔绝了。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
12.作者在第一段中描绘的桃林美景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写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村里人“叹惋”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乡的今天,请描述你理想中的“桃源”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渲染神秘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源美好做铺垫。
渔人说的是秦末以来的历史。桃源中人“叹惋”的是:桃花源外面的世界变化如此之大,外面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外面的人们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
示例:我理想中的“桃源”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极其丰富,自然环境优美,人人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每一个公民都能分享到社会文明成果的美好社会。
(二)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穴中人》)
15.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B.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C.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D.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A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具答之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B.以耕以蚕
公亦以此自矜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凡衣服、饮食……之属
D.落英缤纷
居民之大聚落也
C
【解析】A.代词/助词,的;B.连词,用来/介词,凭借;C.类;D.落下/居住的地方。
17.翻译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只打算给你一些地,用来耕地养蚕,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食物(或白吃人家的)。
18.比较【甲】【乙】文段在叙述内容上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乙】文中的穴中人与桃花源中的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乐的生活。异:《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乙】文中杨氏是经老人引导才进入山中大穴的。
【乙文参考译文】老人带领杨氏来到一个大的山洞中,(洞里)鸡和狗都在快乐地叫,是一个民众聚居的大群落。来到一户人家,老人说:“这个人想到这里来,能容纳他么?”穴中人对杨氏说:“老人能领进来的人,一定是贤明的人。我们这里凡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之类(的东西),都不归私人,和大家均分,因此可以和平相处。你要是想来,不要带金银珠宝等珍奇物品,需要的柴米鱼肉之类的,这里都不缺。只按照人口分土地,用来耕种、养蚕,不能只吃他人的。”姓杨的人道谢并且听从了他的安排。老人又告诫说:“你要是来迟了,洞口就封了。”到了黄昏,(杨氏)和老人一起走了。
缘:沿着,顺着。行:走。之①:助词,的。忽:忽然。逢:遇到。夹岸:夹着河水的两岸。数:几。步:古代的计量单位,六尺为一步。杂:不纯,这里指别的。芳:指代芳香的花。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甚:很。异: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之②:代词,指代眼前的奇丽的景色。复:再,又。前:向前、往前。穷:尽。其:代词,那。
尽:动词,没有了,消失了。得:这里为看到之意。舍:本是舍弃、丢下的意思,这里指离开。入:进去、进入。初:副词,可译为开始、起初、刚刚。极:很、非常。狭:狭窄。才:只,仅仅。通:通过。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旷:广阔、空阔。然:均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南北方向的为“阡”,东西方向的为“陌”。交通:交错相通。鸡犬:鸡鸣狗叫的声音。相:互相。闻:听见。中:里边、里面。往来:来来往往。作:劳作。衣着:穿戴。悉:全,都。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
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怡然:和悦愉快的样子。自乐:自得其乐。
乃①:副词,于是,就。所:放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这里与“来”合在一起,表示“来的地方”。具:详细。要:同“邀”,邀请。设:置备。作食:做饭。闻:听说。此①:代词,这样。咸:全,都。问:打听、询问。讯:消息、音讯。自:自己。云:说。先:祖先。避:逃避。率:带、带着。妻子:
妻子儿女。邑人:同县的人,即乡邻。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复①:再。焉:兼词,兼有介词和代词的性质,相当于“于之”,从这里。遂:于是。与:介词,跟、和。间隔:隔绝、不通音讯。世:代,这里指朝代。乃②:竟然,居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言:说出、介绍。皆:都。叹惋:感叹。复②:又。去:离开。此②:代词,这、这里。语:告诉。足:值得。道:说。也:语气词,表示强调语气。
既:……之后。得①②:找到。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志①:做记号,动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及:到。郡下:郡城。指武陵郡。诣:拜访。说:报告。此:代词,这些情况。即:立即。遣:派。其:代词,他。寻:寻找。志②:与“所”构成“所”字结构,名词,所做的标记。遂:终于。迷:迷失方向。
也:语气词,表判断。之:代词,这件事。欣然:高兴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规:打算,计划。往:去。果:实现。寻:随即,不久。终:终了,这里指病死。遂:就。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者:代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