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被迫同西方侵略者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的(
)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争取外交平等
3.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代表耆英、伊里布到南京下关江面英舰“皋华丽号”上,被迫接受英国代表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内容中,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条款是(
)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割让香港岛
D.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税款,必须经双方协议
4.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
B.1918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D.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2020年7月1日《港区国安法》开始执行,维护国家安全,了解有关近代香港史实,可以查阅(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6.《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清朝海防空虚
C.“马神甫事件”
D.“亚罗号事件”
8.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
A.英国
B.沙俄
C.美国
D.法国
9.160多年前,圆明园惨遭焚掠,从此下落不明的“马首”铜像于2020年12月1日正式回归圆明园。“马首”的回归反映了“民族弱则文物失,国力强则文化兴!”圆明园惨遭洗劫发生在(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主要是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
①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贸易的纠纷②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④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深入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12.“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这里“夏宫”和“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
)
A.圆明园,英美联军
B.圆明园,英法联军
C.颐和园,英法联军
D.颐和园,英美联军
13.《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相信“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为扭转这一局面,英国采取的行动是(
)
A.割占中国香港岛
B.抢劫北京城
C.在中国设立工厂
D.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4.《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将每户足够食用以外的粮食归入国库,有婚娶弥月、疾病灾荒等开支,全由国库支给……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太平天国(
)
A.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B.追求平等自由的政治生活
C.具有平均主义色彩
D.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
15.史载:太平军刚入南京城一个月,敌人威胁还未解除,就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天王府。每天征用万余民工,宫中金碧辉煌,重殿叠宇,金龙殿饰以黄金,绘以五彩,光彩夺目。在外征战的太平军将领一直源源不断将各种奇珍异宝运到天王府。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
A.兴建天王府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B.农民阶级无法克服自身的局限性
C.太平天国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成为太平天国推翻清朝统治的象征
16.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
)
A.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
B.对西方列强侵略缺乏警觉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17.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
)
A.《资政新篇》
B.《原道救世歌》
C.《天朝田亩制度》
D.《原道醒世训》
18.“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其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1905年柳亚子《题大平天国战史》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这场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的新情况是(
)
A.政府军队和地方地主武装联合镇压
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C.长期受到敌人的围困和封锁
D.内部矛盾斗争导致队伍分裂
19.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其性质是(
)
A.反对帝国主义的农民运动
B.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C.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D.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20.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事件是(
)
A.天京事变
B.清军攻陷安庆
C.洪秀全病逝
D.天京陷落
二、简答题
21.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谁?他于1851年1月在哪里发动起义?领导的军队被称为什么?
(2)1853年3月,太平军在哪里定都?之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3)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如何?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三、综合题
2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过,如果不是林大人禁烟,英国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场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实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图。???
材料二:“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1)上述两则材料中所说的“战争”,指得是哪一场战争?
(2)材料一中“林大人禁烟”指得是哪一事件?分析,“英国发动战争更深层次的意图”是什么?之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体现了这一意图?
(3)阅读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4)这场战争给你带来了怎样历史思考?
试卷第1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成,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符合题意;《辛丑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均晚于《南京条约》,排除ACD。故选B。
2.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故选项C符合题意;保护鸦片贸易、
割占中国领土,是鸦片战争后取得权益,但不是主要目的,故选项AB排除;争取外交平等说法错误,故选项D排除;所以应选择C项。
3.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D符合题意;A项赔款2100万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不符合题意;B项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不符合题意;C项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不符合题意;故选D。
4.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现象”是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结论”是从前提推论出来的判断,一般指对人或事物所下的最后论断。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使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这一历史现象而得出的历史结论。故选项D符合题意;ABC三项都是历史现象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项。
5.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A正确;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岛屿给日本,B排除;1858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迫签订《天津条约》,但没有涉及割让领土的内容,C排除;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但没有涉及割让领土的内容,D排除。故选A。
6.A
【详解】
根据题干“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B;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故选A。
7.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故A符合题意;清朝海防空虚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排除B;“马神甫事件”
和“亚罗号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排除CD。故选A。
8.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沙俄,而不是英国、美国、法国,排除A、C、D项;故选B。
9.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劫走了所有能搬动的贵重文物海外图书典籍,十二生肖兽首丢失,为了掩人耳目,英法联军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B正确;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没有侵略到北京,排除AC;八国联军侵华之前,圆明园的文物已经被掠走了,排除D。故选B。
10.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①说法错误;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英法等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增开汉口、九江等10处通商口岸,使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一系列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所以,②③④项说法正确,故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D
【详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强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故D项符合题意;取得协定关税特权指的是英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获得的权利,排除A;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的是英法联军,排除B;获取中国大量赔款与题干的“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不符,排除C。故选D。
12.B
【详解】
根据材料“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结合所学可知,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1860年10月,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十二兽首丢失,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因此材料中“夏宫”和“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圆明园和英法联军,B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由英法联军为主凶,而不是英美联军,美国以帮凶的身份参与,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而不是颐和园,排除C、D项。
13.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打开中国市场;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故D符合题意;割据中国香港岛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A;抢劫北京城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在中国设立工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排除C。故选D。
14.C
【详解】
由材料“将每户足够食用以外的粮食归入国库,有婚娶弥月、疾病灾荒等开支,全由国库支给”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构建了一个有衣同穿、有饭同吃的理想社会,具有平均主义色彩,故选C;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的是《资政新编》,排除A;《天朝田亩制度》并不主张建立代议制政府,其并不强调对自由的政治生活的追求,排除B;材料没有提及土地制度的变更,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
15.B
【详解】
修建天王府,反映了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腐朽思想和等级观念,是太平天国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大兴土木、修建宫殿的事实,修建天王府不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直接原因,故A错误;材料看不出是否具备科学理论的指导,主要反映的是天国领袖人物的腐朽思想的影响,故C错误;修建天王府不是推翻清朝统治的表现,故D错误。
16.C
【详解】
“采用了宗教……建设天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没有进行符合中国实际的斗争,没有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实际上是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故选C;太平天国拥有现实的革命目标,进行了彻底的斗争,排除AD;材料主要是强调了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指导,不能说明是对西方列强侵略缺乏警觉,排除B。
17.C
【详解】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著名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希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一纲领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也体现了太平天国对理想社会的追求,C符合题意;《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纲领,是洪仁玕提出的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只能表明太平天国少数领导人接受西方文明,不是农民战争的产物,A排除;《原道救世歌》和《原道醒世训》是洪秀全宣传拜上帝会的宗教文献,不符合题意,BD排除。故选C。
18.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遇到了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的新情况是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不仅遭到清政府的镇压,还遭到英法等列强以及洋枪队的镇压,它是一场农民反封建反侵略运动,B正确;ACD项所述情况在以往的农民起义中都曾经发生过,排除。故选B。
19.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建立了政权,提出了鲜明的纲领,坚持斗争1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在华势力,严重动摇了清朝的统治,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国家还没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因此反对帝国主义的农民运动表述不正确,排除;BD项表述不全面,排除。故选C。
20.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64年7月,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排除;BC项不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排除。故选D。
21.(1)洪秀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太平军。
(2)南京或天京;《天朝田亩制度》。
(3)天京事变;失败;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依据所学可知,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之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3)依据所学可知,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者享乐腐化、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争权夺利,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日渐尖锐化,1856年,杨秀清逼封万岁,结果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出走,太平军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这就是天京事变。天京事变是领导集团的一场血腥内讧,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22.(1)鸦片战争
(2)虎门销烟。目的:掠夺原料,打开市场。条约:《南京条约》条款: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3)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落后就要挨打等(意思接近就可以)
【详解】
(1)根据材料“如果不是林大人禁烟,英国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可知这件事是在指虎门销烟,与之相关的战争是鸦片战争。
(2)根据材料“如果不是林大人禁烟,英国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可知这件事是在指虎门销烟;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掠夺原料,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条款: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开放通商口岸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掠夺原料,打开市场的意图。
(3)结合所学可知,1840-
-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本题答案开放,言之有理即可。清政府闭关锁国,在世界上落伍了,腐朽的封建制度,衰落的封建经济,藩后的武器装备,中国封建制度腐朽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给我们的启示是: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就要亡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