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了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河,上述做法主要反映出新文化运动追求(
)
A.科学
B.民主
C.平等
D.新潮
2.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与求富②变法维新③民主共和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3.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才发现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请你说说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4.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A.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政治革命——新文化运动
C.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
5.陈独秀说:“文明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欧美社会国家的文明制度,连影儿也没有,所以口一张,手一伸,不知不觉都带君主专制臭味。”可见,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
A.没有触及封建制度
B.没有真正触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旧思想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
6.下列言论按时代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②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③今日之中国,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④今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
7.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
)
A.戊戌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爱国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8.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说到:“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的“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
A.明确反对封建主义;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B.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C.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开始宣传民主科学: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9.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寄语广大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五四精神的内涵是(
)
A.勇于解放的精神
B.追求真理的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10.“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游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是(
)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反映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11.“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是它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的地方。”“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的地方”是指五四运动(
)
A.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12.对于下面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C.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D.导致中国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
13.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思想家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说:“要是我们国家十几岁的孩子,领导人民开展一场大清洗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且是各行各业的人都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那是难以想象的。”杜威所说的这场运动的直接结果是(
)
A.取消二十一条
B.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国共合作实现
14.《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
A.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C.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
D.中华民国的建立
1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上午9点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的书记是谁(
)
A.孙中山
B.陈独秀
C.毛泽东
D.李大钊
16.中国共产党在(
)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二大
17.中共成立后,集中领导了全国的工人运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但是它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
)
A.必须搞武装斗争
B.要坚持党的领导
C.必须建立根据地
D.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18.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是(
)
A.秋收起义
B.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武昌起义
D.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下列不属于中共一大会议内容的是(
)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C.确立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D.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20.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 )
A.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B.中国革命必须由城市转入农村
C.坚持掌握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D.单靠工人斗争是无法战胜敌人的
二、简答题
21.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它所孕育激发出来的“五四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为此,基本历史小组就五四运动进行研究性学习。
(走进历史)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五四运动时期,运动的中心和斗争的主力有哪些变化?
(体验历史)
(3)如果你是当时北京大学的一名学生,准备上街游行,你准备到什么地方去游行?游行的口号是什么?
(感悟历史)
(4)什么是五四精神?我们应该如何发扬它?
三、综合题
22.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二: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2)材料二中,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人物是谁?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系。
试卷第1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依据题干“北京大学首次招收了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河”的信息可知,新文化运动提高了妇女的地位,追求男女平等,C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2.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①自强求富出自洋务运动,时间是十九60—90年代;②变法维新出自戊戌变法,时间是1898年;③民主共和出自辛亥革命,时间是1911年;④民主科学出自新文化运动,时间是1915年。因此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①②③④,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3.A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我翻开历史一查……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看出材料反映的是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材料内容属于新文化运动中的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故选A;BCD都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但是不符题意,排除。
4.C
【详解】
依据题干“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走的道路是学习经济——政治——思想,这是错误的道路,应该是学习思想——政治——经济,这样才能使国家富强,即先新文化运动,再政治革命,再洋务运动,C符合题意;ABD三项的顺序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
5.B
【详解】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文明中国多数国民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口一张,手一伸,不知不觉都带君主专制臭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辛亥革命并未真正触及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旧思想,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D项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排除。故选B。
6.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1905年,孙中山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并在《同盟会宣言》中提出“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即建立民国,19世纪六十年代,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员掀起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维护清朝统治,李鸿章提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在呈递光绪帝的《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指出“今日之中国,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发动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与科学,提出“今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因此按时代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②③①④,B正确,ACD排除。故选B。
7.C
【详解】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正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C符合题意;戊戌变法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除A;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排除B;国民革命运动出现在五四运动之后,排除D。故选C。
8.C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没有明确反帝相比,明确反对帝国主义,这就是所谓“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五四运动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就是所谓“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C正确,A排除;五四运动时,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B排除;开始宣传民主科学以及宣传马克思主义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D排除。故选C。
9.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因此五四精神的内涵是爱国主义精神,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
10.C
【详解】
根据材料中反映了学生,民众和工人联合反对列强侵略的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应该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领导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选项C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A排除;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B排除;虎门销烟,反映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D排除。故选C。
11.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同辛亥革命相比,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彻底的革命运动,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排除;BD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故选C。
12.D
【详解】
依据“还我青岛”并结合图片信息,可知图片体现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理论、阶级力量和干部准备,推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转折。故ABC说法正确,排除ABC项;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故D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
13.B
【详解】
由题干中的“要是我们国家十几岁的孩子,领导人民开展一场大清洗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且是各行各业的人都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那是难以想象的”,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打着“外争主权,内除国贱”的口号,掀起了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后来上海工人开始声援学生运动,罢工等,在全国人民的斗争下,北洋政府释放学生,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所以B项符合题意;取消二十一条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在1921年,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国共合作实现是在1924年,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14.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在1949年建立新中国,完成了民族、国家独立的任务,故B符合题意;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故A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故C不符合题意;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袁世凯很快窃取辛亥革命成果,民主共和有名无实,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选项B符合题意;A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
16.D
【详解】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这次会议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故选D;综上所述可知ABC与题意不符,排除。
17.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D正确;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排除A;BC与题干描述的不符,排除BC。故选D。
18.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罢工工人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二战”,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故选B;秋收起义和武昌起义不是工人运动,排除AC;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与题意不符,排除D。
19.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故D符合题意;中共一大正式决定建立共产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的主要内容是: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大会确定了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带工人运动。大会还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是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故ABC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D。
20.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A正确;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得出中国革命必须由城市转向农村,B错误;北伐战争失败后使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必须坚持掌握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C错误。D是对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原因的分析,但没有提出战胜强大敌人的策略。因此D错误。综上故选A。
21.(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6月5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
(3)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
(4)“五四精神”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斗争到底、不怕牺牲的民族主义精神(或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作为新世纪的中国青年,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建设繁荣民主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1月,在一战中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但由于大国操纵,竟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由日本继承,激起我国爱国人士情绪高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2)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在6月5日以后因为上海工人罢工,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
(3)依据所学可知,如果我是当时北京大学的一名学生,准备上街游行,我准备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去游行;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到天安门前,并举行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五四运动爆发。
(4)依据所学可知,“五四精神”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斗争到底、不怕牺牲的民族主义精神(或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作为新世纪的中国青年,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建设繁荣民主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22.(1)原因: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影响:促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李大钊。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创造了思想条件。
【详解】
(1)据材料一“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要到“民间去”的原因是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据材料一“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可知这一举动促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积极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的旗帜,成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根据材料二“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及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创造了思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