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人教版
21.伟大的悲剧
liè
贮
zài
(2)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的词语“________”有错别字,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
(3)判断选择:“畏缩不前”一语中“前”的含义是( )
A.名词,与“后”相对。 B.动词,前进。
C.
前线;前方。
D.从前。
(4)请将画横线句子改为感叹句:
冰棱
冰凌
B
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啊!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癫狂 消蚀 风餐露宿 畏缩不前( )
(2)防御 呼啸 跚跚来迟 鲁莽大胆( )
(3)遗孀 烦恼 忧心仲仲 念念有词( )
(4)拖拽 帐蓬 精疲力竭 踉踉跄跄( )
(5)厄运 告罄 泱泱不乐 毛骨悚然( )
消——销
跚跚——姗姗
仲仲——忡忡
蓬——篷
泱泱——怏怏
3.下列画线短语的结构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A)树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他们的(B)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C)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逊在荒岛上(D)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B
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 )
(2)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 )
(3)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待一些时候。”( )
心理
外貌、动作
动作、语言
5.填空。
本文作者是________(国籍)作家________。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传记《____________》等。
奥地利
茨威格
象棋的故事
三位大师
6.江淮中学团委开展“科学·探险·奉献”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七(1)班同学写的《爱科学,讲奉献》倡议书,请你修改存在的问题。
“爱科学,讲奉献”倡议书
各位同学:
【甲】科学就是探险,探险需要奉献。古今中外,无数的科学家、探险家为了科学探险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不惜甚至牺牲性命。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居里夫人发现镭,斯科特南极探险……哪一次都饱含巨大的艰辛,需要无私的奉献。
【乙】我们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我们建设祖国的有力武器,我们岂能不爱科学,不继承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我们特发出如下倡议:
1.本学期,每人读一本科学家传记。
2.本学期,每班出一期“爱科学,讲奉献”黑板报。
3.九九重阳节来临时,每班慰问走访一位退休的老科学家。
让我们爱科学,讲奉献,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2019年4月
江淮中学七(1)班
①【甲】段中画波浪线句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把【甲】段中画横线句改成反问句,不得改变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倡议书有一处格式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甚至不惜牺牲性命。
哪一次不都是饱含巨大的艰辛,需要无私的奉献?
“2019年4月”和“江淮中学七(1)班”互换位置。
(2)语文老师说,上边倡议书中,【甲】段省略号前举例不全面,不能体现前文“古今中外”,请你补充一个中国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徐霞客徒步深山老林,考察江河湖山。
②尧茂书不怕牺牲,在长江漂流。
(3)有人认为“探险利大于弊”(推崇探险),也有人认为“探险弊大于利”(反对探险),你赞同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理由。(60字左右)
示例:我赞同“探险利大于弊”的观点,因为探险可以更好地开发地球资源,为社会进步做贡献;探险是一项很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富有刺激性,它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能证明生命的价值。(或:我赞同
“探险弊大于利”的观点,因为探险是没有意义的冒险,它消耗了许多时间,浪费了许多钱财,还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一)
阅读“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到“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回答下列问题。
7.选段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①探险队三名队员冻死在帐篷内;②队友找回斯科特等人的遗体。
8.把“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改成“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原句通过“却……”强调队员们临死前的表现,更能突出探险队员们视死如归、勇于为探险事业奉献的英雄气概。
9.体会“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遗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一句中“搂”字的表达效果。
动作描写。这个细节传神地表现出这个英雄的团体,在临死的时候仍然具有集体友爱的精神。
10.“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这两处均是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南极的酷寒、阴冷,烘托出斯科特等三人此时失望、沮丧终至绝望的心情;为下文他们献身南极做铺垫。
11.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能将斯科特、王锋称之为“英雄”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链接材料:“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获奖者——王锋,男,38岁。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10月1日下午,王锋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了人世。
他们都明知环境恶劣,仍然深入险地,并献出宝贵生命,体现出他们坚毅、执着的英雄气概以及对人民的挚爱之情。
(二)(原创题)
尧茂书雕像在建川博物馆落成
肖莹佩 黄瑶
2017年7月24日上午10点半,成都建川博物馆长江河流馆门前,随着红色绸布拉下,一尊尧茂书汉白玉雕塑展现出来,栩栩如生。
尧茂书(1950—1985),四川省乐山市人,32年前的长江漂流,让他的名字,为世人知晓,被称为“长漂第一人”“长漂英雄”。7月24日,是尧茂书罹难32周年纪念日,建川博物馆聚落为其隆重举行了雕像落成仪式。馆长樊建川、尧茂书姐姐尧显峰、彭富伦三人共同为雕像揭幕。原长江漂流队员王岩、
张国宪、沈大刚、吴涛、杨帆、罗显裕、李大放、秦大安以及捐赠汉白玉的宋元清先生等人,参加了揭幕仪式。
提到长江漂流,总少不了尧茂书的名字。
作为西南交大电教室摄影员,尧茂书29岁时便立志要对长江做一次完整的考察。为此,他研读山川地理,学习漂流技术。1983年自费到长江源头实地考察,并赴大渡河、沱沱河等地尝试橡皮筏漂流险滩技术。
1985年,美国将派“激流探险队”于当年秋天漂流长江。这个消息,促使尧茂书决定“捷足先登”。他说:“漂流长江的先锋应该是中国人!征服中国第一大河的第一人,应该是炎黄子孙!”尧茂书本着一份民族的情感和怀着为国争光的决心,毅然决定和三哥尧茂江提前实施漂流长江计划。
1985年6月20日,尧茂书兄弟从长江源头开始漂流,成功漂流过长江源、沱沱河。6月24日,三哥尧茂江因假期已满,带着第一批影像资料成果——18本彩色电视胶片和几十个胶卷,告别了尧茂书。尧茂书一个人继续漂流,他漂过通天河,进入金沙江段。
7月24日,尧茂书在漂流33天、行程1270公里后,在金沙江段与激流峡谷暗礁拼搏中,触礁身亡。1986年4月,共青团四川省委授予尧茂书“首漂长江、勇于献身祖国的优秀青年”光荣称号。
尧茂书烈士虽死犹荣,他犹如夏花般绚烂的生命,唤醒了无数青年的热情和斗志。1986年是“长江漂流年”!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探险队、中美联合长江上游漂流探险队、中国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无数探险队员踏着尧茂书的足迹,在汹涌江水之上高歌猛进,最终宣布漂流长江成功。
从1985年尧茂书首漂长江开始,两年间,共有18名勇士在长江和黄河漂流运动中遇难,这是一项凝结着难以言语的悲剧色彩的运动,是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史上未曾有过的。
2013年6月23日,建川博物馆聚落建成开放了长江漂流纪念馆。馆中陈列了当年的皮艇、日记、遗书等近千件实物。当年的总指挥侯惠仁先生、尧茂书烈士姐姐尧显峰以及二十多位当年的长江漂流老队员赴馆纪念。
同年10月24日,
原长江漂流队员杨勇、冯春等耗资数万元,用新碑换下位于长江之畔的尧茂书纪念碑,将老碑捐赠给建川博物馆。
尧茂书当年罹难后,他的遗体未能被打捞起,融入了大原大山大江。对此,馆主樊建川一直心存敬意,他决定在长江漂流馆前塑一尊像,以永远供奉尧茂书之灵。经过深思熟虑,樊建川邀请四川著名雕刻艺术家彭富伦先生,为尧茂书烈士创作雕塑,传递长江漂流精神。
今年4月,彭富伦先生满怀激情投入创作之中。7月10日,一尊栩栩如生的尧茂书汉白玉雕塑,被安装在了长江漂流馆门前。尧茂书手持相机,脚下滚滚波涛,目光如炬,英勇坚毅。
“敢为天下先,满腔爱国热情,是茂书长江漂流的原动力。”站在长江漂流纪念馆门口尧茂书的雕像前,尧显峰难掩激动。馆长樊建川表示,他看到
雕像时,不禁自问:“樊建川,换作是你,你愿去干这件事吗?你敢去干这件事吗?”自己的答案则是:“我愿干呀,但我不敢去干。噫,人这一生,辛勤谋生、养家糊口、平安生活是主要的。但是,总需有人去闯荡,去冒险,去奉献,去牺牲。”
(摘编自四川在线)
12.根据文章内容判断选择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尧茂书是长江成功漂流第一人。
B.尧茂书生前是一名专业漂流探险家。
C.尧茂书是在漂过金沙江后触礁牺牲的。
D.尧茂书的塑像被安放在建川博物馆。
13.仔细阅读文章,梳理本文主要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简介尧茂书其人→____________________→后人纪念尧茂书→____________________→雕像落成。
D
长江漂流牺牲经过
雕像制作情况
14.阅读文中画线句,你能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①早早定下人生远大目标。②要为你的目标做充分而扎实的准备。
15.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全文采用________顺序,记录了尧茂书生前和________的主要事件,表达了对尧茂书“敢为天下先,满腔爱国情”的赞扬。整篇文章采用的是________(倒叙、顺叙、插叙)。
时间
死后/逝后
倒叙
16.文章朗读也要注意断句,否则就容易出错,或者读不懂。下面这个文中的句子正确的断句应该是( )
A.成都/建川博物馆长/江河流馆/门前
B.成都/建川博物馆/长江河流馆/门前
C.成都/建川博物馆长/江河流/馆门前
D.成都建川/博物馆长/江河流/馆门前
B
17.【写作技法】用环境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不同寻常的精神世界,是课文《伟大的悲剧》中十分鲜明的特色。
【写作导引】生活中,你一定也见过汗流浃背的劳动场景,也经历过天寒地冻的情形……请借鉴课文《伟大的悲剧》中用环境景物烘托人物精神的写法,写一个片段。(100字左右)
雪花纷纷飘落,头顶的帽子上、肩膀上已经堆了厚厚一层,眼眉上也挂了雪花。因为不时伸展,手臂上没有雪花,纷纷扬扬的雪花却会顺势钻进袖管里、脖子里。但这些全都不在他的心上,他一如既往地瞪着眼,严密注视着路口的车辆。为了安全,他丝毫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