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人教版
14.驿路梨花
第四单元
A.含义相同
B.词性相同
C.含义不同,词性相同
D.含义不同,词性不同
瓣
miè
陋
火堂
火塘
D
(4)“快看,有人家了。”请将本句改为反问句,不改变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看,那不是有人家了?
A
【点拨】“启示”指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也指通过启发提示而领悟的道理。“启事”指为了说明某事而登载在媒体上或张贴在墙壁上的文字。这里“寻狗启示”应为“寻狗启事”。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B.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C.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
D.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A
4.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祥子呆呆地立在(茶馆)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老者一边走还一边说话,语声时高时低;路上的灯光与黑影,时明时暗。祥子听着,看着,心中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难受。
选段中的“一老一少”是____________,祥子“心中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难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马和小马
从老马和他孙子的遭遇上,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意思对即可)
(2)在小说《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一行人在航海过程中遭遇了一系列困难,当破冰遇到困难时,尼摩船长想到的解决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尼摩船长拯救“鹦鹉螺号”和他人生命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在遇到土著人袭击潜艇的险情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险为夷。
用热水浇,同时不断凿冰
给船身充电吓跑土著人
5.江淮中学团委开展“学雷锋·树新风”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活动任务。
(1)团委安排小明同学做“国旗下的讲话”,下面是演讲稿片段,请你修改存在的问题。
①在这和风送暖、春光明媚的三月,我们在尽情地享受这大自然美好恩赐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这个月所特有的价值,那就是我们要纪念一位战士。一位普普通通,却给我们带来极大影响的战士;一位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却从不图回报的战士;一位精神永驻我们心间,一直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的战士。他就是雷锋。
②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讲了关于许多雷锋的故事,使我幼小的心里树立了向雷锋学习的想法,而今天,当我长大了,当我更清楚、更具体了解了雷锋的时候,我更加深刻地崇敬他。他的那种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更是我努力学习、攀登知识高峰的动力。
①第②段中加点字“崇”的读音,小明拿不准,请你帮忙注音:________________。
②第①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
③第②段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óng
妈妈就给我讲了许多关于雷锋的故事/妈妈就给我讲了关于雷锋的许多故事
排比
(2)校园里需要张贴关于学雷锋的标语营造气氛,请你拟写一条,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字。
示例:①学雷锋,做新人 (对仗)
②雷锋精神,永不凋谢的花儿 (比喻)
(3)为了充分调动同学们学雷锋的热情,形成良好的学雷锋氛围,本周五下午,学校团委召开各班支部书记会议,会上要求七年级各班团员同学,结合《驿路梨花》的学习,写一篇读后感。所有团员都写,每班挑选3篇上交,准备请语文老师指导修改加工润色,然后作为广播稿,每天在课间播放。下周二交齐。你作为团支部书记,需要在微信群把这个传达给全班5位团员,你将怎么说?请用简明的话写在下面。
请本班团员同学围绕《驿路梨花》写一篇读后感,下周一交给团支部书记。
(一)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
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
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6.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她美丽、活泼、纯洁、热情,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7.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雨,他们想到并且为过路人盖了一间小茅屋。解放军走了,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小茅屋。插叙的作用是: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描写了老人行礼的动作,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谢之情。
“很受感动”表明了她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也点出了日后照管小茅屋的感情因素。“常常”说明她发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成为了自觉行动。
9.文中“驿路梨花”的梨花指的是( )
A.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
B.具有美好心灵的哈尼族小姑娘梨花。
C.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D.语意双关,既指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又指心灵美好的哈尼族姑娘梨花,更是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D
(二)
山果
黄兴蓉
我从北京出发到云南元谋县,进入川滇边界,车窗外目之所及都是荒山野岭。火车在沙窝站只停两分钟,窗外一群约十二三岁破衣烂衫的男孩和女孩,都背着背篓拼命朝车上挤,身上那巨大的背篓妨碍着他们。
我所在的车厢里挤上来一个女孩,很瘦,背篓里是满满一篓核桃,她好不容易地把背篓放下来,然后满巴掌擦着脸上的汗水,把散乱的头发抹到后面,露出俊俏的脸蛋儿,却带着菜色。半袖的土布小褂前后都是补丁,破
裤子裤脚一长一短,也满是补丁,显然是山里的一个穷苦女娃。车上人很多,女孩不好意思挤着我,一只手扶住椅背,努力支开自己的身子。我想让她坐下,但三个人的座位再挤上一个人是不可能的,我便使劲让让身子,想让她站得舒服些,帮她拉了拉背篓,以免影响人们过路。她向我表露着感激的笑容,打开背篓的盖,一把一把抓起核桃朝我的口袋里装,我使劲拒绝,可是没用,她很执拗。
慢慢地小姑娘对我已不太拘束了。从她那很难懂的话里我终于听明白,小姑娘十四了,家离刚才的沙窝站还有几十里,家里的核桃树收很多核桃,但汽车进不了山,要卖就得背到很远的地方,现在妈妈病着,要钱治病,
爸爸才叫她出来卖核桃。她是半夜起身一直走到天黑才赶到这里的,在一个山洞里住了一夜,天不亮就背起篓子走,才赶上了这趟车。卖完核桃赶回来还要走一天一夜才能回到家。
“出这么远门你不害怕吗?”我问。
“我有伴儿,一上车都挤散了,下车就见到了。”她很有信心地说。
“走出这么远卖一筐核桃能赚多少钱?”
“刨除来回车票钱,能剩下十五六块吧。”小姑娘微微一笑,显然这个数字给她以鼓舞。
“还不够路上吃顿饭的呢!”我身边一位乘客插话说。
小姑娘马上说:“我们带的有干粮。”
那位乘客真有点多话,“你带的什么干粮?”
“我已经吃过一次了,还有一包在核桃底下,爸爸要我卖完核桃再吃那些。”
“你带的什么干粮?”那位乘客追问。
“红薯面饼子。”
周围的旅客闻之一时凄然。
就在这时,车厢广播要晚点半小时,火车停在了半道中间。我赶忙利用这个机会,对车厢里的旅客说:“这个女孩带来的山核桃挺好吃的,希望
大家都能买一点。”
有人问:“多少钱一斤?”
姑娘说:“阿妈告诉我,十个核桃卖两角五分钱,不能再少了。”
我跟着说:“真够便宜的,我们那里卖八块钱一斤呢。”
旅客纷纷来买了,我帮着小姑娘数着核桃,她收钱。那种核桃是薄皮核桃,把两个攥在手里一挤就破了,生着吃也很香。一会儿,那一篓核桃就卖去了多半篓。那女孩儿仔细地把收到的零碎钱打理好,一脸的欣喜。
很快到了站,姑娘要下车了,我帮她把背篓背在肩上。然后取出一套红豆色的衣裤,放进她的背篓。对她说:“这是我买来要送我侄女的衣服,送
你一套,回家穿。”她高兴地侧身看那身衣服,笑容中对我表示着谢意。此时,一直在旁边玩扑克的4个农民工也急忙站起来,一人捏着五十元钱远远伸着手把钱塞给小姑娘:“小妹妹,我们因为实在带不了,没法买你的核桃,这点钱拿回去给你妈妈买点药。”姑娘哭了,她很着急自己不会表达心里的感谢,脸憋得通红。小姑娘在拥挤中下车了,却没有走,转回来站到高高的车窗跟前对那几位给他钱的农民工大声喊着:“大爷!大爷们!”感激的泪水纷挂在小脸上,不知道说什么好。那几位农民工都很年轻,大爷这称呼显然是不合适的。她又走到我的车窗前喊:“阿婆啊,你送我的衣服我先不穿,我要留着嫁人时穿,阿婆……”声音是哽咽的。
“阿婆,我叫山果,山——果——”
灿烂阳光下的这个车站很快移出了我们的视线。我心里久久回荡着这名字:山果!眼里也有泪水流出来。车上一阵混乱之后又平静了,车窗外那一簇簇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静静地从灌木丛中探出素白的倩影倏尔而过,连同那个小小的沙窝站,那个瘦弱的面容姣好的山果姑娘,那些衣衫不整的农民工,那份心灵深处的慈爱消隐在茫茫群山中。
(选自《文摘报》,有删改)
10.简要概括小姑娘的形象特点。
小姑娘是一个瘦弱、穷苦、俊俏的孩子,她对生活充满自信和乐观,懂事孝顺,懂得感恩。
11.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画线句是对农民工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这些描写表现出农民工善良淳朴的性格特点,传达出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情感。
12.找出文中一处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示例:“车窗外那一簇簇漫山遍野的野百合……消隐在茫茫群山中”这里借助环境描写衬托了小姑娘的形象,与文章开头相照应,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13.简析本文以“山果”为题的好处。
“山果”既是文中主人公的名字,又是文章的题目,一语双关。同时文章还以山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14.【写作技法】景物描写可渲染气氛,暗示主题。如课文《驿路梨花》中:“一弯新月升起了……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暗示了下文小茅屋出现,给我们带来美好和温馨。
【写作导引】请借鉴课文《驿路梨花》和本文中关于月光的描写,写一个景物片段,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暗示主题,或者烘托人物心情。(100字左右)
例文:我独自一人走在家门口的路上,心中莫名烦躁,原因无二:我与妈妈吵架了。尽管已是晚上,盛夏的夜依旧热浪滚滚,让人透不过气来。云层中的月亮,像病了似的,恹恹欲睡。四周单调无比的蝉声,如同路边带刺的荆棘,时不时就刺在你手上、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