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一单元
1
社戏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
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查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lǒng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①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②“大船?③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④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cuān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
(1)请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怠慢( ) 聚lǒng( ) cuān( )掇
(2)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dài
拢
撺
查
察
(3)文段中四处标点(见角标①②③④),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D
【解析】问号应在引号内。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________,使我的心也________,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________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A.悠扬
沉重
消失
B.
悠扬
沉静
弥散
C.
轻扬
沉静
消失
D.
轻扬
沉重
弥散
B
3.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借代)
B.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
C.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比喻)
D.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拟人)
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保护并了解“社戏”这种传统艺术,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我们是否能弘扬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各级部门的重视。
C.《社戏》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中国作家鲁迅的作品。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D
【解析】A项语序不当,“保护”与“了解”应调换位置;B项两面对一面,删去“是否”;C项前后矛盾,删去“的作品”。
5.(原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B.“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C.老生和小生都是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之一,小生是指扮演年幼男子,老生是主要扮演老年的男性角色。
D.“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句中的“朦胧”是动词。
C
【解析】小生是指扮演年轻男子,老生是指扮演中年以上男子。
6.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内容。
2月10日,元宵节临近,位于北京昌平长峪城村的村民在该村的永兴寺排演社戏,《香山》《斩龙袍》等曲目将轮番上演,一直持续至正月十七。长峪城村有唱社戏的传统,表演者及伴奏队伍均为本村村民,自明代成村以来,已唱了近600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京郊村民唱社戏迎佳节。
7.(核心素养专练)学了《社戏》后,同学们一致认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有责任把我国的传统戏曲发扬光大。为此,学校决定举行一次以“拯救戏曲”为主题的活动。
(1)学校发出通知,将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一时间,全社会对于戏曲是否应该走进课堂的争论不断升温。一位学生的爸爸说:“现在学校里学习多紧张,有学戏曲的时间,还不如让孩子多学学英语和奥数。”你听了以后这样劝说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叔叔,您好。京剧是我们的国粹,了解和学习一些京剧的基本知识,是我们继承国粹的一种方式,而且还能提高我们的艺术水平,这是其他的学习内容所不能替代的,况且这并不影响学习,您说对吗?
(2)中国传统戏曲,到底是去,还是留?同学们为此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正方的辩题是“中国传统戏曲更有生命力”,反方辩题是“流行音乐更有生命力”。假如你是正方一辩,请你作简要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中国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形式。它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不断丰富、革新与发展,一直延续到现在,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在当今中外戏剧文化的撞击与交流中,中国戏曲不仅展示出中华民族传统戏剧的浓厚韵味,而且对世界未来戏剧艺术的发展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我方认为中国传统戏曲更有生命力。
(3)在这次班会中,特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请你写出下列脸谱所属的行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小旦;②:老生。
(一)
请阅读“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这部分内容,然后答题。
8.看社戏前有哪些波折?写这些波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社戏前的波折有:①没有合用的船;②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起去。作用:这一波三折,极力渲染了“我”盼望看社戏的急切心情;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9.双喜是怎样说服母亲和祖母的?他的这一行为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喜用三个理由说服了母亲:①八叔的船大;②迅哥儿不会乱跑;③伙伴们都识水性。双喜的行为,说明他富有组织能力和号召能力,表现了他善解人意、聪明机智、果断自信、考虑周到、稳重能干的特点。
10.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描写。表现了“我”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以动写静的写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黑夜中起伏连山的颜色和形状。以动写静,将山写活了,衬托了船行之快和孩子们驾船技术高超,表现了“我”想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11.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月夜行船时两岸的景物?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描写了月夜行船时两岸优美的景色,烘托了“我”及伙伴们去看社戏时的兴奋、急切、陶醉的心情。
(二)(原创题)
儿时看戏
雷子芬
三十多年前,在我们村里有个戏园子。因为我们村是乡政府驻地,所以级别略高于邻村。
戏园子坐落在进村必经之路的路边,比村里那些房子都高,门朝西,而且还有一个铁栅栏的大门。
乡里总会在阴历的十月,人们过完秋之后赶会。此时,戏园子总会请马戏团、河北梆子剧团、吕剧团、歌舞团等来,让劳苦了一年的父老乡亲们愉悦一下乏味的生活。
那时候,我三十多岁的父母亲,正整日忙活着,断然没有时间带我去看戏。爷爷
奶奶也忙,一家人谁都没机会带我去看戏。所以,小小的我,每到傍晚放学后,就搬个小板凳,抱着小黑狗坐在自家大门外,看本村的、邻村的小伙伴在父母或爷爷奶奶的陪伴下去看戏。
深秋初冬的傍晚,风中的我坐在小板凳上,瑟瑟发抖,可心里一点都不觉得冷。我以一种艳羡的神情顾盼着,期待我也能在家人的带领下去看戏。
戏园子的园长是我村里的,是我同学的父亲。当时我特羡慕那个同学,对她极尽巴结逢迎。目的就是期盼有一天她能带我走进那个向往已久的戏园子。直到今天我也没有通过这条途径走进戏园子。
我大爷家的哥哥们知道戏园子的南墙那里有一个洞,可以绕过正门进入戏园子听戏,于是,我把奶奶藏起来准备过年蒸黄面窝窝的枣,偷了两兜给哥哥,他们才答应带我去。天黑之前,我们就来到南墙下,只等里面锣鼓
一响,我们就钻进去。可是,我们没等到锣鼓响,却等来了我同学的父亲,因为他已经知道有人从这个墙洞里爬进去听戏,所以早早就躲在一边“恭候”我们了。我们被“请”进了戏园子办公室,那可是我第一次走进戏园子里,虽然没有看到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但终归是踏了进去。那次,我是作为一个逃票者被爷爷领回家去的。
第二天傍晚,爷爷让奶奶早早地做好了晚饭,吃过饭之后,爷爷对我说:“芬,拿着你的大棉袄,我带你去看戏。”我以为自己听错了,爷爷又重复了一遍,我才迅速爬上炕,拿上母亲给我做的带毛领的大棉袄跟在爷爷后面,兴高采烈地走向通往戏园子的路。从我家到戏园子顶多五百米,可是我却希望那条路能够再拉长一些。实际上那条路已经盛载不下我满心的欢喜和兴奋,还有对戏园子的探秘。
爷爷走到买票的门口,卖票的说我个头小,由大人带着不用买票。我有些沮丧,
期盼了这些时日,费了那么大劲儿想进的戏园子,在大人的陪伴下,我竟然不需要买票。
我们去得尚早,爷爷带着我找了个比较靠前的位置,我紧挨在爷爷身边,看台上浓妆重彩的人生演绎。我听不懂。看着看着,我就双眼迷离,继而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爷爷说回家了,我却迈不动双脚。爷爷把我背回了家。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要求过去看戏。因为我知道,我乐的是进戏园子这件事,而不是听戏的内容。
(2016年3月2日《德州晚报》)
12.将下列故事情节补充完整。(用四个字概括)
盼望看戏→__________→__________→怀念看戏
“钻洞”(偷着)看戏
随爷看戏
13.从“我”家到戏园子顶多五百米,“我”却为什么希望那条路能够再拉长一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社戏》中有“偷豆”的情节,选文中有“偷枣”的情节,请说说你对《社戏》中“偷豆”情节及选文中“偷枣”情节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那条路已经盛载不下“我”满心的欢喜和兴奋,还有对戏园子的探秘的强烈愿望。
《社戏》中的偷豆的情节反映了小伙伴们待客的热情,显示了小伙伴们纯洁无私的天性。《儿时看戏》中偷枣的情节表现了“我”急切看戏的心情。
15.《社戏》中与《儿时看戏》的结尾“因为我知道,我乐的是进戏园子这件事,而不是听戏的内容”意蕴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6.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有一次他独自偷偷出门,在马路边观望熙熙攘攘的市景,快乐得忘了神,走着走着,竟和路边的电线杆子撞了一头,额角上鼓起了一个包,闹了一场小小的笑话。
(1)文中“他”是________。
(2)从以上文段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聪
专心致志、忘我的人。
17.【写作借鉴】“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作者运用景物描写把静态的山写活了,烘托了“我”急切的心情。
【片段仿写】请你也进行一段景物描写,渲染气氛或烘托人物心情。(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文】老奶奶颤巍巍地坐在那里,瘦弱的身体蜷曲着,夕阳下的她被照成了青铜色,是那样苍老、凝重。她的那双无神的眼睛里,填满了凄凉和悲伤。迈着沉重的步子,我走到她的身边,摸出身上仅有的两元钱,轻轻放在那件毛衣上……夕阳就要落山了,风吹过一片紫云,将它遮掉了一半。那一片残阳,似血。那似血的残阳啊,会有人去关心吗?
小说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及其作用
描写方法
主要作用
语言描写
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动作描写
展示人物精神面貌,透视人物心理,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心理描写
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
外貌描写
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揭示人物的突出特征。
神态描写
描写人物的面部表情,表现内心世界,反映人物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