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一测试题
出题时间:
梦想从这里起飞
班级
___________
小组
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
高一生物第15周测试卷(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总分100分
时间
90分钟
选择题(25×2分=50分)
1
、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
A.
水分子通过细胞壁B.
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
C.K+通过原生质层D.
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2
、将一种动物细胞浸没于质量分数为
5%
的蔗糖溶液中,它会膨胀破裂,则它的细胞液的浓度(
)
A.
小于
5%
B.
等于
5%
C.
大于
5%
D.
不能确定
3、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
)
①
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②
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③
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④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
、将人体的血液置于浓度为
9%
的食盐溶液中,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血细胞(
)
A.
质壁分离B.
呈正常状态C.
细胞膜破裂D.
皱缩
5
、下列细胞能成功用于做质壁分离实验的材料的是(
)
A.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B.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
叶的下表皮细胞D.
用开水煮过的洋葱鳞片叶紫色外表皮细胞
6
、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
30%
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则此细胞的原生质与细胞壁之间的物质应是(
)
A.
水
B.
低于
30%
蔗糖溶液
C.
等于于
30%
的蔗糖溶液
D.
高于
30%
的蔗糖溶液
7
、一学生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显微镜下只有一个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其他细胞都出现了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这可能是因为(
)
A.
该细胞是正在发育过程中的细胞B.
该细胞是死细胞
C.
蔗糖溶液浓度太小D.
实验操作不正确
8
、把体积与质量百分比浓度相同的葡萄糖和蔗糖溶液用于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隔开(如右图),一段时间后液面的情况是(
)
A.
甲高于乙
B.
乙高于甲
C.
先甲高于乙,后乙高于甲
D.
行甲低于乙,后乙低于甲
9、(2006上海高考)将相同的四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四种溶液中,一小时后测定薯条质量变化的百分率,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溶液
Ⅰ
Ⅱ
Ⅲ
Ⅳ
质量变化率
+8%
-6%
-4%
0
A、Ⅰ的浓度最低
B、Ⅱ的浓度较Ⅲ低
C、Ⅳ的浓度最高
D、Ⅳ可能是蒸馏水
10、右图表示以洋葱表皮为材料,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0.3g/mL尿素溶液及清水进行相关实验(时间m表示开始用四种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时间n表示开始用清水处理洋葱表皮),测得该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化,图中代表尿素溶液处理结果的是
(
)
A.a
B.b
C.c
D.d
11、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现取同一新鲜蔬菜若干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液浓度,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细胞吸水,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B.B点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C.BC段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恢复原来位置
D.此曲线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
12、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
)
A.
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
B.
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外
C.
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
D.
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
1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下列实例中能反映该特点的是(
)
①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②变形虫能伸出伪足
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Na+?K+的吸收
④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
⑤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A.
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①②③④⑤
14、某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该过程(
)
A.
没有载体参与
B.
为自由扩散
C.
为协助扩散
D.
为主动运输
15、
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下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B.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C.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D.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16、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若线粒体DNA受损伤,则下列细胞的功能受影响最大的是(
)
A.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B.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
C.
神经细胞吸收K+
D.
肺泡细胞吸收氧气
17、
在水池中沉水生活的丽藻,其细胞里的K+浓度比池水里的K+浓度高1065倍据此判断下列哪项正确(
)A.
随着池水中富营养化程度的提高,K+进入丽藻加快
B.
池水中好氧细菌大量繁殖时,K+难以进入丽藻
C.
池水中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时,K+难以进入丽藻
D.
池水中鱼是较多时,K+难以进入丽藻
18、
如图不能够表达的生理过程是(
)
A.
肾小管细胞分泌K+
B.
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C.
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
D.
肠腺细胞分泌肠液
19、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尿素的运输方向是Ⅱ→Ⅰ?
B.细胞间的识别、免疫、细胞的癌变与①有密切的关系?
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
D.
b过程不需要ATP,a过程未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一生理特性
20、某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四种关系,分别用下列四种曲线表示在研究具体的物质X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④相符,试问: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
(
)
A.主动运输
B.自由扩散
C.胞吞
D.胞吐
21、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则
(
)
A.甲运输被促进
B.乙运输被促进
C.甲运输被抑制
D.乙运输被抑制
?
22、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膜融合的是
(
)
A.植物体细胞杂交
B.受精过程?
C.氧进入细胞中的线粒体
D.浆细胞产生抗体
23、下列关于细菌细胞、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和人的血液中成熟的红细胞的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三种细胞都有双层膜结构?
B.三种细胞都没有内膜系统?
C.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
D.细菌和成熟的红细胞除了有细胞膜外,无其他生物膜
24、关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线粒体内的水必须通过生物膜才能进入细胞质基质?B.细胞核内的RNA必须通过两层生物膜才能进入细胞质?
C.氧气进入线粒体不需要消耗能量?
D.Na+通过液泡膜时,必须有载体协助?
25、(2009年盐城模拟)2002年我国首次发现了一种“穿肠蛋白质”(可被肠道直接吸收),为许多药物的利用提供了一条途径。“穿肠蛋白质”被肠道吸收的方式是
(
)
①自由扩散
②渗透作用
③主动运输
④以上都不是?
A.①②③
B.③
C.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26(20分)、下面甲、乙两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请根据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乙图是发生了较长时间的渗透作用之后,通过漏斗内外的水分子达到平衡时的状态。甲图中:①为清水,②为30%的蔗糖溶液)
(1)(每空1分)比较甲图中①和②处溶液浓度的大小
>
。?
(2)丙图中④的名称为
,甲图中的③相当于丙图中的
,它与丙图中相应结构的区别是
。?
(3)若把根毛细胞放入30%的蔗糖溶液中,它将出现
,再放入清水中,它又出现
。?
(4)若把根毛细胞放入50%的蔗糖溶液中,它会出现什么变化?
,过一段时间再放入清水中,又会如何?
,因为
。?
(5)盐碱地中的植物常出现萎蔫现象,其原因是
。
27(5分).在人和鼠的细胞融合实验中,用两种荧光物分别标记两种抗体,使之分别结合到鼠和人的细胞膜表面抗原物质上(如图4-7),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开始融合时,人,鼠细胞的表面抗原"泾渭分明",各自只分布于各自的细胞表面;但在融合之后,两种抗原就平均地分布在融合细胞的表面了.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细胞融合的实验表明了组成细胞膜的__________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由此也证明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
(2)在细胞融合实验中,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说明了这类物质在分子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性.
图4-7
(3)细胞融合实验若在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平均分布的时间大大延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1℃条件下,两种表面抗原便难以平均地分布,这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7分)、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2分)图中A的性质是由
决定的
(2)(2分)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当提高温度,能使A和B的相对运动加快,
通透性增加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B.在动物细胞中B的不饱和程度比植物高
C.该结构的选择透过性与B结构对极性分子的相对不透性和A的载体转运作用有关
D.甘油分子能迅速通过该结构,是由于甘油能溶于B层结构中
3)该结构的基本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此相关的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
(4)细胞识别、物质的跨膜运动等与图中
(填字母)有关。
(5)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结构中均有此结构,但执行的具体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其原因是由于图中_______(填字母)不同所致。
29(9×2分=18分)
如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
(1)若图甲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正常细胞减少的物质是________?
(2)若图甲是线粒体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________?b?c运输方式符合图________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
(3)若图甲表示人体红细胞膜,则表示Na+?K+运输的分别是图中________?Na+?K+的运输方式符合图________所示曲线?
(4)已知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而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请设计实验加以确定?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
第二步:甲组细胞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a.若甲?乙两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基本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生物第15周测试卷(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
D
[
提示
]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在供选答案
D
项中,水是溶剂,原生质层可看作半透膜,故符合题意。
2
、
C
[
提示
]
细胞在
5%
的蔗糖溶液中膨胀破裂,说明此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从而引起细胞吸水胀破。
3
、
B
4
、
D
[
提示
]
学生容易将
9%
的食盐水认为是生理盐水(
0.9%
),从而误选
B
。
5
、
C
[
说明
]
要想看到质壁分离现象,所选用的细胞必须是具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而且还要具有半透膜,能发生渗透失水现象。
A
为动物细胞,
B
根尖分区细胞没有大液泡,都不会发生渗透失水作用;
D
选项中用开水煮过后的生质层丧失选择透过性。
6
、
C
[
提示
]
洋葱表皮细胞失水,发生了质壁分离,水进入外界蔗糖溶液中,使其溶液浓度略微下降,而由于细胞壁是完全透性的,蔗糖溶液可以通过,故
C
项符合题意。
7
、
B
[
提示
]
因为是同一个学生在同一次实验时的结果,所以
C
、
D
选项可以排除。而正发育中的细胞也可能与其他细胞一样发生质壁分离。只有原生质层已破坏的死细胞,不具有选择透过性,不发生渗透失水,因此也就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的现象。
8
、
C
[
说明
]
在体积与质量百分比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因为葡萄糖分子是单糖,蔗糖分子是二糖,所以同样的体积内葡萄糖分子数目多于蔗糖分子,即单位面积内半透膜甲侧的水分子数少于乙侧,水分整体表现为由乙向甲流动,导致乙侧溶液越来越高,水分又流向通过半透膜而蔗糖不能,导致乙侧溶液浓度越来越高,水分子又流向乙侧,最终表现为乙液面高于甲液面。
9
A
10
.B
11.D
12.
A
13.C
14.D
15.C
16
C
解析:若线粒体DNA受到损伤,线粒体不能完成正常功能,则耗能生理活动影响最大?A为协助扩散,B?D项为自由扩散,均不消耗能量?神经细胞吸收钾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故其受影响最大?
17
C解析:由题中提供的信息“细胞里的K+浓度比池水里的K+浓度高1065倍”可知,K+进入丽藻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能量?池水中富营养化可导致水体中缺氧,引起丽藻细胞呼吸困难,从而影响K+进入丽藻;池水中的好氧细菌大量繁殖时,说明此时的氧气较为充足,K+较易进入丽藻;而池水中的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时,说明此时的氧气不足,K+较难进入丽藻;池水中鱼虾较多时,说明此时的水中溶解氧较多,K+进入丽藻较易?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相对较大?
18
A
19
D
20A
21、D
22.C
23.D
24.B
25.C
二、非选择题
26、答案
(1)②
①
(2)原生质层
④
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3)质壁分离现象
质壁分离复原现象?(4)质壁分离
不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蔗糖溶液浓度过高,根毛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
(5)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根毛细胞失水
27.(1)蛋白质等
流动性
(2)特异
(3)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
环境温度很低时,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几乎停止
28、(1)核酸(mRNA或DNA)
(2)A
(3)保护和运输(或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4)B
(5)A
29、(1)糖蛋白
(2)O2?CO2
乙
(3)d?a
丙
(4)①乙组细胞抑制细胞呼吸,其他条件都相同.
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
②说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不是主动运输
若乙组细胞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或者完全不吸收,说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