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中学高一生物必修一测试题
梦想从这里起飞
班级
___________
小组
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
高一生物第二学期第8周测试卷(能量的供应和利用)
总分100分
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对生物代谢的描述,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兔子从25℃的室温中被转移到5℃的环镜中,其耗氧量将增加
B.脑组织中糖原极少,需及时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氧化供能
C.玉米胚细胞中丙酮酸的继续氧化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D.原核生物因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能在人体的内环境中起作用
B.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
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D.酶均是由腺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专一性
3.贮存的水果,通过测定下列哪项可准确判断其细胞呼吸的方式( )
A.水的生成量
B.酒精的生成量
C.有机物的消耗量
D.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
4.若下图Ⅰ中装置甲与装置乙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光照强度对小球藻产生氧气量的影响绘制曲线如图Ⅱ(净氧量=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是( )
A.P处净氧量为负值,是因为小球藻不进行光合作用,且细胞呼吸消耗氧气
B.Q处净氧量为零,是因为Q处小球藻不进行光合作用
C.甲与乙两管净氧量差异的原因是乙管小球藻叶绿素合成受阻,影响光合作用
D.由图Ⅱ可知,光照强度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5.下列生理功能或生化反应与ATP的消耗有关的是( )
①乳酸发酵 ②光反应 ③暗反应 ④根吸收K+ ⑤叶肉细胞吸收CO2 ⑥小肠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 ⑦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 ⑧DNA复制 ⑨翻译
⑩神经传导 ?矿质元素离子在植物体内运输
A.①②④⑤⑥⑩?
B.③④⑥⑦⑧⑨⑩
C.④⑤⑥⑦⑩?
D.③④⑥⑦⑩
6.下列各项措施中,能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的是( )
①延长作物的光合作用时间 ②增加作物的光合作用面积 ③对不同的作物给予适宜的光照强度 ④确保通风以保证二氧化碳的供给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如图曲线反映的是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在一定的温度和pH条件下,A点以前和以后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是( )
A.酶量和反应物浓度
B.反应物浓度和酶量
C.反应物浓度和反应物浓度
D.酶量和酶量
8.下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①、④过程都产生[H]
C.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
9.下面有关ATP和ADP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ATP在酶的作用下,可以连续脱下3个Pi,释放大量能量
B.ATP在酶的作用下,可以加上一个Pi储存能量
C.ATP和ADP的相互转化都需要酶的参与
D.ATP转化为ADP不需要酶参与
10.下列变化中,可在叶绿体基质中完成的是( )
①H2O―→[H]+O2 ②ATP―→ADP+Pi+能量
③C3―→C6H12O6+C5+H2O ④CO2+C5―→C3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下列关于叶绿素合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
B.低温抑制叶绿素的合成
C.矿质元素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D.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可进行光合作用
12.下列能正确说明酶不同于一般催化剂的催化特性之一的是( )
A.酶都是蛋白质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催化作用
C.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不断提高
D.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13.光能转化成骨骼肌细胞内ATP的能量,需经过的主要生理过程依次是( )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消化吸收
④主动运输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③②
14.科学家研究小麦2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cd段位置不断上移
B.a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C.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
D.外界条件均适宜时,c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数量有关
15.下列有关细胞呼吸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ATP的全部来源
B.稻田定期要排水,否则水稻幼根因缺氧产生乳酸而腐烂
C.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通常用相应的试剂检测有无二氧化碳产生
D.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细胞内的生命活动都是以ATP作为直接能源
16.下列是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一些比较,其中错误的是( )
A.同一叶片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其光合作用速率和细胞呼吸速率都有差异
B.温度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影响的原理是一样的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目前生产中光合作用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
D.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来增加光合作用的速率
17.用大豆新鲜绿叶进行如图装置的实验,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分析D处的气体成分,最可能发现( )
A.O2量多于B处
B.O2量与B处一样多
C.无CO2和O2
D.CO2量多于B处
18.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室内空气中的CO2含量进行了24
h测定,并根据数据绘制成下图曲线。请问图中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点是( )
A.a、b
B.b、c
C.a、c
D.a、d
19.利用小球藻培养液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在其中加入抑制暗反应的药物后,发现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释放氧气的速率下降。主要原因是( )
A.叶绿素吸收光能的效率下降
B.NADPH等的积累,光反应速率减慢
C.合成ATP所需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D.暗反应中生成的水减少,使光反应的原料不足
20.某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存在两种主要的代谢过程,如下图所示。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
A.a表示光合作用,只在叶绿体中发生
B.b表示有氧呼吸,只在线粒体中发生
C.a过程会产生氧气和水
D.b过程会消耗氧气和水
21.如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内物质的转变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④过程产生ATP最多,①过程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ATP中
B.进行②过程的CO2只来自大气,产生的C6H12O6存在于液泡中
C.进行③过程时需有水参与,产生少量ATP
D.给植物浇灌HO,根细胞会产生C18O2,④过程不会产生HO
22.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图所示有关曲线表示正确的是( )
23.在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中,萨克斯的成就是( )
A.植物能够吸收CO2,同时放出O2
B.叶片在光下能够产生淀粉
C.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D.追踪到光合作用中碳元素的行踪
24.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图所示),若土豆片为4片时,在温度为35℃的条件下,每隔5min收集一次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出如图曲线1。利用同样的实验装置,改变某条件后,收集数据可绘制曲线2。则改变的这种条件是( )
A.增加土豆片的数量
B.降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C.将温度提高到80℃
D.将针筒换成更大容积的
25.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两者都可产生的物质是( )
A.[H]、ATP
B.O2、[H]、ATP
C.[H]、ATP、CO2
D.[H]、ATP、丙酮酸
26.细胞呼吸对生命活动意义重大,下面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有叶绿体的细胞可以自行合成ATP,因此不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C.动物停止细胞呼吸就不能合成ATP,作为生命基本特征的新陈代谢就此终结
D.细胞呼吸中有机物的分解必须有水和氧气参与才能释放储存的能量
27.下列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化过程中需要ATP的是( )
A.葡萄糖→乙醇+CO2
B.葡萄糖→乳酸
C.H2O+CO2→C6H12O6
D.蛋白质→氨基酸
28.农技员为准确把握蔬菜大棚内CO2的浓度变化情况,在大棚内安装了CO2测量器,假定6时、18时分别为日出、日落时间,请你预期一天内大棚中CO2变化的最可能情况是下图中哪条曲线所示( )
29.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有多种功能。下图的模型主要表明了细胞膜的何种功能( )
A.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促进物质的运输
D.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30.下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1、2、5
B.结构1中产生的CO2扩散出来进入2中被利用,穿过生物膜的层数为4层
C.结构3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D.结构2和4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40分)
31.(2010·福州)(14分)甲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乙图代表植物从外界吸收CO2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过程,根据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的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________,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是________,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是________。
(2)①、③和④过程产生的[H]分别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图的过程能在具有细胞结构的各种生物体中进行的是________,该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图的过程能产生ATP的是________。
(5)影响①过程进行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
(6)在乙图a点时,说明甲图的过程________和________强度相等,在O点时,甲图中植物体内不能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和________。
32.
(9分)图示绿色植物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强度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曲线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对图中曲线的分析,你认为光合作用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在温度为40℃,光照强度为c时,限制光合作用进行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光照强度为b的条件下,温度为30℃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如果大棚栽培蔬菜,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什么措施有利于蔬菜的生长?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5)在光照强度为b,温度为20℃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大棚栽培蔬菜,此时应采取什么措施有利于蔬菜的生长?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3.(8分)将长势相同、数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品种的大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在光照、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玻璃罩内CO2的含量,结果如图。据图回答:
⑴0~25min期间,影响甲品种大豆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含量。
⑵乙植株比甲植株固定CO2的能力
。
⑶0~15min期间植株释放O2速率的变化趋势是
。
⑷30~45min期间两个玻璃罩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4.(9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田间棉花的光合作用强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原理:①光合作用强度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合成有机物的量表示。
②5%的三氯乙酸能杀死筛管细胞(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结构)。
实验材料:号牌、5%的三氯乙酸溶液、分析天平、称量皿、记录表、纱布、刀片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晴天在田间选定有代表性的棉花叶20片,按编号1~20持号牌。
第二步:将选定叶片的叶柄用5%的三氯乙酸溶液点涂一圈,杀死叶柄筛管细胞。
第三步:按编号顺序分别剪下叶片对称的一半,依次夹于温润的纱布中,贮于暗处,记作甲组;4小时后,按编号顺序以同样的速度剪下另外半片叶,也依次夹于湿润的纱布中,记作乙组。
第四步:返回实验室后,在同号叶片的对应位置各取1
cm2的两个叶块,将两组叶块分别置于两个称量皿中;将两个称量皿中的叶片分别进行烘干处理,在分析天平上称重,记录数据,计算结果。
请分析并回答:
(1)将叶柄管细胞杀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材料不是一片叶片而是20片叶片,目的是(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测定棉花的光合作用强度,除了本实验所用称量干物质的质量外,理论上还可以采用测定________。
(4)第三步中的甲组叶片内C5的含量变化情况是________。
高一生物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八周测试卷(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总分100分
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D
2.C
3.D
4.B
解析 由图可知:Q处的光强条件下,小球藻的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等于小球藻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
5.答案 B
解析 ①②均能产生ATP,⑤是自由扩散,不能耗ATP,?中既不消耗ATP也不产生ATP。
6.答案 D
7.答案 B
解析 此题中酶量是定值,反应物浓度为自变量。A点表示当反应物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A点前的限制因素为反应物浓度,A点后的限制因素为酶量。
8.答案 C
9.答案 C
10.答案 C
解析 叶绿体基质是进行暗反应的场所,主要进行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在该阶段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而①过程是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
11.答案 D
解析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条件需要光、叶绿体色素、酶、适宜的温度和二氧化碳等,提取的叶绿素溶液不具备以上条件,所以光合作用不能进行。
12.答案 D
13.答案 A
解析 太阳光能首先被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有机物被动物食用后进入消化道内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小肠上皮细胞经主动运输进入内环境,再进入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把能量释放出来储存到ATP中。
14.答案 A
15.答案 D
16.答案 D
解析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但并不能增加光合作用的速率。
17.答案 D
18.答案 B
解析 a~b、c~d测得温室里CO2含量上升,是由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b~c测得CO2含量下降,是由于呼吸作用小于光合作用。b、c两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19.答案 B
20.答案 B
21.答案 C
22.答案 B
23.答案 B
解析 萨克斯采用碘液检测淀粉的方法,确定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鲁宾和卡门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水,卡尔文用14C标记的CO2追踪了碳元素的行踪。
24.答案 B
25.答案 A
解析 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H]和ATP。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H],三个阶段均产生ATP。光合作用产生O2,不产生CO2和丙酮酸,细胞呼吸产生CO2和丙酮酸,不产生O2。
26.答案
C27.答案 C
28.答案 C
29.答案 A
30.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6小题,共55分)
31.答案 (1)③ ② ④f
(2)还原三碳化合物 与氧结合生成水 与氧结合生成水
(3)③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或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
(4)①③④⑤
(5)光、温度等
(6)①② ③④⑤ ① ②
32、答案 (1)光照强度和温度
(2)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3)暗反应过程中的酶的数量和酶的最大活性
(4)光反应 适当降低温度 降低呼吸消耗
(5)暗反应中酶的活性 适当提高温度 提高暗反应过程中酶的活性
解析 图示曲线中自变量有光照强度和温度,因变量是光合作用强度;在10℃至40℃的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c点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增强而增强,限制因素主要是内部因素,即有关酶的数量和活性;30℃及40℃时,a~b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太小,光反应不足,产生的[H]和ATP太少,此时大棚内宜采取适当降温的措施,以减少有机物消耗;10℃及20℃时,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强,其限制因素主要是温度低导致暗反应的酶活性太低,此时可通过适当提高温度来提高暗反应中酶的活性。
33、答案:⑴CO2
⑵强
⑶减慢
⑷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与其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量相等(或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
34
(1)阻止实验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物输出
(2)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
(3)O2的释放量(或CO2的吸收量)
(4)减少
解析 (1)导管主要运输水分、无机盐,而筛管主要运输有机物。(2)一片偶然性大,多片可以减小实验误差。(3)要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可以称量干物质的质量、测量O2的释放量或CO2的吸收量。(4)叶面积减小,光合作用的强度降低,还原阶段受阻,C5的含量减少。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