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统训试卷
考试范围:必修一第6章第1节(细胞增殖)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表示pH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pH为6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B.pH由低到高时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
C.不同物种淀粉酶的最适pH有差异
D.人的淀粉酶活性比植物淀粉酶活性高
2.将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
min测定一次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所示。对此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
A.此实验可用于验证A植物比B植物具有更强的固定CO2的能力
B.当CO2浓度约为0.8
mmol/L时,A、B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C.30
min以后,两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都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D.若A植物在第5
min时光照突然降低,C5含量将增加
3.某生物兴趣小组将一枝伊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
管中,以白炽灯作为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
距离,分别在10
℃、20
℃和30
℃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
录单位时间内不同距离下枝条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
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B.A点和C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温度和光照强度
C.B点条件下伊乐藻能进行光合作用
D.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右移动
4.如图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其他条件不变且适宜),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光照强度由a到d时,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增加
B.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C.若光照强度长期为c,该绿色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D.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CO2
5.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②过程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供能
B.适宜条件下,③过程在活细胞中都能进行
C.⑤过程产生的能量最多
D.①③④过程产生的[H]都能与氧结合产生水
6.如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
不正确的是
( )
A.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①、④过程都产生[H]
C.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
7.如图表示光照下叶肉细胞中甲、乙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交换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黑暗环境中甲结构将停止其生理活动
B.甲、乙结构均能产生ATP,并都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C.植物正常生长时,乙结构产生的O2全部被甲结构吸收
D.通过增施农家肥可以增加温室中的CO2浓度,促进乙的生理活动
8.如图为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之间的能量转变图解。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有在强光下同一叶肉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直接供自身光合作用利用
B.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只来自水,而呼吸作用产生的[H]只来自有机物
C.耗氧量相同的情况下,同一植株的绿色细胞和非绿色细胞产生ATP的量可能相同
D.在强光下一株植物所有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全部来自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氧气
9.如图表示高等植物细胞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某个同学在分析时,做出了如下判断,你认为其中判断有误的是
( )
A.甲为光合作用,乙为呼吸作用[]
B.甲中的H2O在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乙中H2O的消耗与产生都在线粒体中
C.甲和乙过程中都有[H]的产生与消耗
D.甲过程全在叶绿体中进行,乙过程全在线粒体中进行
10.如图为探究酵母菌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的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又进行无氧呼吸的是
( )
A.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不移
B.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
C.装置1中液滴不移动,装置2中液滴右移
D.装置1中液滴右移,装置2中液滴左移
11.如图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叶圆片,再用气泵抽出叶片内的气体直至叶片沉入水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含有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与NaHCO3溶液浓度的关系。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减小
B.在bc段,单独增加适宜的光照或温度或NaHCO3溶液浓度,都可以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
C.在c点以后,因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
D.因配制的NaHCO3溶液中不含氧气,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叶片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12.如果将一株绿色植物栽培在含H218O的完全培养液中,给予充足的光照,经过较长时间后,18O可能存在于下列哪一组物质中?( )
①周围空气的氧气中 ②暗反应过程产生的ADP中 ③周围空气的水分子中
A.只有①是正确的 B.只有①③是正确的
C.除③之外都正确 D.①②③都正确
13.温度会影响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下表为大肠杆菌在不同温度下繁殖一代所用的时间(min)。根据表格可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时间/min
860
120
90
40
29
22
15
20
80
A.酶的活性受时间控制 B.温度越高酶活性越强
C.10℃时细菌繁殖最快 D.低温可抑制细菌繁殖
14.大多数高等动、植物细胞的直径一般在20~30μm之间,原因不包括( )
A.酶促反应和核糖体占有的空间大于20μm
B.相对表面积越小,越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C.与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有关
D.体积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15.某科学家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测得一个细胞中放射性含量变化如右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CF不能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但可用它计算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B.AB可表示DNA复制
C.在细胞质中不可能检测到放射性
D.着丝点分裂出现在BC和EF段
16.连续分裂的细胞,计算细胞周期开始的时间应从什么时期开始( )
A.子细胞形成时
B.细胞核开始形成时
C.染色体出现时
D.染色体消失时
17.下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B.甲、乙、丙三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1
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D.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
18.下列关于一条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含有一个着丝点
B.只有一条染色单体
C.都有二条染色单体
D.只有一个DNA分子
19.下图是同一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可作出的判断是( )
A.下一细胞周期开始于图②时期的结束
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C.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
6个
DNA分子
D.图①时期细胞中的中心粒移向两极
20.2010年9月15日,新华网报道了这样的消息:古巴生物制药公司近期从古巴米蝎毒液中提取到3种抑制癌细胞增殖的蛋白质,该公司打算到年底用这三种蛋白质做成抗癌新药推向市场。既然这三种蝎毒蛋白有抑癌细胞增殖的作用,那么,若将一团肺癌细胞放在配有这三种蛋白质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现象很可能是( )
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增多
B.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增多
C.许多细胞在进行无丝分裂
D.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增多
21.a、b、c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图a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
B.图b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图c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D.图c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22.下列有关“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生区的细胞既小且方
B.根尖的整体呈乳白色,尖端(根冠)略显淡黄
C.处于分裂前期的细胞均无核仁
D.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图像向右上方移动
23.若将3H—TdR(一种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加入细胞培养液中,正在进行DNA复制的细胞就会立即摄取。在相同的条件下,向连续培养的两组细胞培养液中同时加入3H—TdR,定期取样,检查被标记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如下表所示,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A.两组都有25%的细胞不在细胞周期中
B.两组细胞复制所用时间大致相同
C.细胞周期的时间应是甲组小于乙组
D.乙组约有20%的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
24.关于豌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细胞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间期,核糖体上合成相关的酶
B.在前期,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在中期,线粒体为DNA的复制提供能量
D.在末期,高尔基体与赤道板形成有关
25.如图是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过程,和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DNA和染色体的复制
B.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
C.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一半
D.无丝分裂只发生在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有丝分裂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4分)下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乙为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顺序已打乱),请回答:
(1)甲图中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是________段,分别指出乙图中1~5的名称:[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5]________。
(2)乙图中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__。其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图________,消失于图______。
(3)若甲、乙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甲图中的2N=________。
(4)乙图中染色体数与其他各图不同的是图________,引起不同的原因是(1分)___________,此时有染色体________条,DNA分子________个,染色单体________条。
(5)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的是甲图中的________段,乙图中的________时期,此时细胞内染色体、DNA、染色单体之比为________。
(6)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乙图不同处主要表现在图________、图________与图________,具体表现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7.(14分)A、B是不同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表示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图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是________,其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图细胞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_条;姐妹染色单体_________条,DNA分子_______个,该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是形成_______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有______条。
(4)B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期,此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图代表的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_______________条,该图下一时期细胞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2分)有研究小组通过洋葱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实验,比较一个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长短,又根据细胞周期时间长短计算某个时期的细胞数,获得了表一所示的实验数据。
表一 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细胞数
细胞周期
间期
分裂期
前期
中期
后期和末期
实验小组1计数细胞个数
43
4
1
2
实验小组2计数细胞个数
44
3
0
3
……
……
……
……
……
全班计数细胞个数
880
67
18
35
计数细胞总数
1000
通过有关动物细胞培养实验获得B图所示实验数据,B图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用特殊的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的),A图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了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请根据表和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若已知洋葱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为12
h,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分裂间期的时间约为_____h(保留1位小数);分裂前期细胞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B图,DNA含量为4C的细胞,处在A图的_______期。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B图中DNA含量为2C的细胞数量会_____________。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处理,B图中DNA含量为________C的细胞数量会增加。根据A、B图示信息,S期细胞数是__________个。
29(10分).如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温桶内温度变化的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
材料用具:保温桶(500
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为
0.1
g/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的热量多。
(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装置
方法步骤一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三
A
加入240
mL的葡萄糖溶液
加入10
g活性干酵母
①__________
B
加入240
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2)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控制实验的______________变量。
(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C装置。请写出C装置
的实验步骤:
装置
方法步骤一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三
C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4)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A、B、C装置在温度大小关系是(2分)______(用“<、=、>”表示),则假设成立。
高一生物统训试卷参考答案
考试范围:必修一第6章第1节(细胞增殖)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C 2.C 3.D 4.B
5.D 6.C 7.D
8.C 9.D 10.B 11.C
12D
13D
14.B(细胞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15.C(AD或DG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CF从时间上等同于一个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但不能表示一个细胞周期,故A项正确;AB段,放射性增大至最大,表示DNA复制过程,故B项正确;线粒体中含有DNA,因此在细胞质中也能检测到放射性,故C项错误;BC段和EF段中放射性不变化,说明DNA含量未变,可表示前期、中期和后期,故D项正确。)
16.A
17.A
18.A(如果染色体没有复制,不存在染色单体,复制后含有两个DNA分子和两条染色单体,故B、C、D均错,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一个着丝点,故A项正确。)
19.A
20.D(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是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进行复杂的运动,而癌细胞的增殖方式正是有丝分裂,其中间期在细胞周期所占的时间较长。)
21.D(题图a有细胞壁,染色体分布于两极,应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故A项是错误的;人的红细胞不分裂,故B项是错误的;题图c表示的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应是动物细胞,其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位置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故C项是错误的。)
22.C(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的旺盛状态,细胞来不及长大又继续进行分裂,所
以细胞小且呈正方形。显微镜下看到的是物体倒立、放大的像,所以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图像向右上方移动。细胞分裂前期核仁是逐渐消失的,所以处于分裂前期的细胞有的可以看到核仁。)
23.B
24.A(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故需在核糖体上合成相应的酶来催化;豌豆为高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末期,高尔基体与新的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5.B(蛙的红细胞进行的是无丝分裂,该过程不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但仍有DNA的复制和平均分配,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保持不变。)
二、非选择题
26.(1)g→n 细胞板 核仁 纺锤丝(体) 染色体 细胞壁
(2)C→E→D→A→B→F C A
(3)6
(4)A 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变成两条染色体 12 12 0
(5)d→e(或k→1) D 1 ?2 ?2
(6)C E B、F 动物细胞的间期中心体进行复制,植物细胞没有此现象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一分为二的方式不同
27.(1)植物 有细胞壁,无中心体
(2)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3)4 8 8 2 4
(4)动物 后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并平均分配到细胞的两极
(5)6 染色体变成染色质丝,纺锤丝逐渐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28.(1)10.6 出现染色体,形成纺锤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2)G2+M 上升(增加) 4 2000
29.(1)①不加入石蜡油 ②加入10
g活性干酵母 (2)除去氧气 自 (3)③加入240
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④不加入活性干酵母 (4)A>B>C
PAGE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