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如何寻找中心论点课件(共33张ppt+教学设计+课后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如何寻找中心论点课件(共33张ppt+教学设计+课后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01 21:25:04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
——如何寻找中心论点
中考议论文阅读常见题型
1.概括文章的论点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3.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4.分析论证思路
3—4个题目,14分左右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是以理服人的文章。
议论文的三要素:
①论点
②论据
③论证
证明
作者所持的观点和看法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
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主要观点,是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是文章的灵魂。
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是作者对所述问题的最主要的见解和主张。
一是正确,能揭示真理,表现规律,符合客观实际;
二是鲜明,是非清楚,不含糊,不隐晦,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态度明朗;
三是新颖,表达的见解非常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论点的特点
从内容上讲:
形式上: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句。
不能是一个短语。
如:灿烂的阳光(偏正短语)
我们和他们(并列短语)
很少用反问句式,如:难道人不应该讲诚信吗?变成肯定句,人应该讲诚信
一般不是比喻句
要将比喻义换成本义
比如:成功有时候也会成为包袱
可以换成:成功也可能成为你前进的精神负担
不能用疑问句式
只是提出一个问题,没有回答
找论点的方法:
一看标题
二看位置(开头、结尾、中间)
三看论据(看论据用来证明什么观点)
四看分论点(将几个分论点合并、提炼、分析并归纳)。
注意语言提示,文中有提示文章论点的词语,提示词语一般是“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
等。
(一)看标题
议论文的题目有两种:一是论点式的,一是论题式的。
1.直接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题目就是文章的论点。
《我们都是成功者》(论点式的)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2.题目是文章的论题:谈谈关于“教养”。
《谈教养》(论题式的)
《敬业与乐业》
《怀疑与学问》只交代论题
《谈创造性思维》
《谈教养》只交代论述的对象

辨别下列标题类型,看那些能作为中心论点,那些不能,并说明理由
1.谈读书
2.幸福究竟是什么
3.多好的草地都有瘦马
4.人应当学会原谅
否,只交代了论述的对象
否,论点不能用疑问句表示
否,论点不能用比喻句表示
换成本义:多好的条件也有不成才的
是,能揭示一定的道理
(二)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
1、论点在文章的开头。
A.开宗明义、开门见山亮出观点。
B.通过一个故事、诗文等引出中心论点。
C.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归纳出中心论点。
我们每读一本书,每见一件事,都应该多动脑筋、多思考。这样才能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上发现新的东西,由此锻炼出我们敏锐而正确的观察判断能力;这样才能在知识的学习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此丰富我们的头脑。
例:开门见山
论点:我们每读一本书,每见一件事,
都应该多动脑筋、多思考。
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
①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②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改进教育方式,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阅读节等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小学6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竟能读1700本课外书。阅读不仅让孩子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成绩,还锻炼了口才和思维,跟爸爸妈妈在家里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
③有感于读书给孩子带来的变化,玉峰实验学校的一位家长突发奇想,让孩子与读过的书合一张影,结果发现书堆起来,跟孩子身高一样高。如果要解码该校一些小学生“6年读1700本书”的奧秘,或许正源于学校通过改进教育方式,让这里有了更多“读书等身”的孩子,其实现路径就是挤时间读书——“只要每天坚持花
20分钟时间,就能在小学6年读完1700本书。”
④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8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
67本,与2017
年基本持平;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阅读,纸质阅读比例下降:在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2.
1%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6.
3%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比较多,37.
8%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一般,41.
5%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成年国民阅读数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忙没时间”。相比小学生“读书等身”,我们是否有点汗颜?
中心论点: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例:“名言警句”引出中心论点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
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
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我所说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
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论点:但我确信“敬业乐业”
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说“勤”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
中心论点: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
作用: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引出论题,证明本文的论点,是文章更有说服力
例:故事引出中心论点
谈热忱
明朝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自幼喜爱寻幽探奇。他一生遍访名山大川,期间虽屡历险境,九死一生,却始终对自己钟爱的事业充满着热忱,最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有着热忱情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中心论点:一个有着热忱情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作用:列举徐霞客怀着对寻幽探奇的热忱,完成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的实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中心论点,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了中心论点
语言的力量
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所以,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用: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引出论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实战演练
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
①现代西方教育中有“尝试错误”的理论,认为学习就是要不怕错误去尝试,才有机会成功,于是有“自古成功在尝试”的说法。其实在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学”的观点。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②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每当他有所主张,左右总是连声称“善”,钦佩拜伏。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平时在百战百胜中,他愈来愈自负,大难临头了,还在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自己很难从自负的巅峰走下来,放不下身段,弄到无颜回江东去,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③反观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
。有人当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暗暗踩他一脚,告诉他不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有人在他迷恋各国佳丽时诚恳告诉他赶快迁都回关中去……他都会在错误中幡然改图,每次是在错误中学到很多,所以沈君烈说刘邦虽不读书,一生学问全在错误中得力。
中心论点: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2.论点在文章的中间
关注文中的过渡句,可能是中心论点
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总结了上文又引出了下文,起概括作用
(1—
5)
课文再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2、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3、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一)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二)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6——9)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中心论点在结尾,是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
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表示总结性的词语。
3、论点在文章的结尾
③真正的信仰是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真正看重信仰的人决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宗教或别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两千四百年前,苏格拉底就是被雅典民众以不信神的罪名处死的。他的确不信神,但他有自己的坚定信仰,他的信仰就是:人生的价值在于用智慧用理性省察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在审判时,法庭允许免他一死,前提是他必须放弃信奉和宣传这一信仰,被他拒绝了。他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活着不如死去。他为自己的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④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主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当然,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独立思考,而且需要相当的阅历和比较。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改变信仰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不足为怪。在我看来,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所谓真诚,第一就是要认真,既不是无所谓,可有可无,也不是随大流,盲目相信;第二就是要诚实,决不自欺欺人。有了这种真诚的态度,即使你没有找到一种明确的思想形态作为你的信仰,你也可以算作一个有信仰的人了,因为你至少是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追求的人生境界。
⑤因此,人应该确立起真正的信仰,让自己的人生有崇高的追求。
中心论点:因此,人应该确立起真正的信仰,让自己的人生有崇高的追求。
4.也有少数议论文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须由自己进行概括。
1.根据论题、论据进行归纳总结
2.根据文中高频出现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归纳
通过论据找论点是最保险的方法。我们知道,论据对论点起着证明的作用。因此,我们看文中的论据是否能够证明我们所找的那个句子。如果能,那这个句子就是中心论点。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关注对论据进行简要分析的句子,因为这些分析都是
围绕论点进行的分析,通过这些句子就可以很容易
确定该句是不是中心论点了。
通过论据来找论点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人人必须尽责任
除了中心论点,议论文中还会出现分论点,分论点是从几个方面来证明中心论点的。分论点一般出现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对本段起着总括的作用,即中心句的作用
。据此,也可以去寻找中心论点。
(四)通过分论点寻找论点
交友之道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说明朋友的重要。《诗?小雅》言:“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说明朋友的至要。《孟子?滕文公上》载:“出入相友”,说明朋友的必要。朋友的重要、至要、必要,在古人看来,是“友也者,友其德也”的。所以,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也就是说,交友要有选择,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
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交友呢?
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对朋友,古人们看得很重,认为是“五伦之一”,是“平居可与共道德,缓急可与共患难。”并认为,“友则两相关切。若酒肉饮博,相与往还,此党也,非友也。”(蒲松龄语)所以,择友,就要或道同相助,或品德相亲,或学问相成,或气节相感,或然诺相信,或才技相合,或诗文相尚等,要两相共赢,昭昭可鉴。毕竟,择友只有志趣相投,互为“人镜”,补充提高,才能获取增加一倍的智慧,放大一倍的力量,才能如同读一本圣贤经传,或一篇名人诗篇,使身心得到滋补,境界得以升华。而这,是从一般人那里难以得到的。
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
交友之道关键是取友。世间尽管有“一见如旧识,一言知道心”的交友取友之道,但取友毕竟是取优,故不可等闲视之、草率取之。自古至今,为人称颂的取友之道,“慢热型”的居多。这种慢热型,往往是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初次见面,就亲热得不得了,未必是真友、至友,很可能是遇上了“见面熟”。这种“见面熟”式的朋友,当你遇到挫折,甚至将要掉进深渊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拉住你;当你一帆风甚至头脑发热有点得意忘形而误入歧途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指引你。取友,就是要智可以砥砺,行可以辅弼,有了错误可以指正。司马迁在《史记?汲郑列传》中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这“六个一”,全在人生的关节点,道出了取友的最佳点。所以,对贫贱之交、生死之交,不仅终生不可忘,而且要始终一契之。
交友之道重点是结友。结友要结真友。无疑,在生活中,友有面友、真友之分。面友者,友而不心也。真友者,生无请言,死无托辞也。交友就要交真友。真友是需要风浪的考验、时间的检验的。人的一生不可能年年顺意,事事行时。在遇到人生的逆境、背时,才能对面友或真友看得清,分得明。这方面的教训很多。如战国中期有一对同习兵法、一师之徒的同窗朋友孙膑与庞涓,由于孙膑的才能略高一点而招致庞涓嫉恨在心,以至利用自己先到魏国并深得魏王重用的机会,密招孙膑入魏,口言善,说是要向魏王力荐;身行恶,实则借刀杀人,对孙膑施以膑刑,“断其两足而黥之”,使孙膑成为一个“刑余之人”而不能进入仕途。这就警示人们,饮酒要饮醇,结交要结真。否则,不仅自己会吃尽苦头,而且连残至死都不知啥个原因。
交友要交优。只有多看朋友的长处,把朋友的长处吸收为自己的长处,从而让朋友的优点、优势也能体现在自己身上,才能在人生路上肩并肩手挽手,共谱新篇章。
交友之道关键是取友
交友之道重点是结友
1.阅读全文,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4分)
答:
2.文章开头用俗语和古籍中的语录有何作用?(4分)
答:开头用以及古籍中的语录作道理论据,既表明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交友之道,又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文章第2段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内容上:作者用设问句进一步提出了要论述的问题,引起读者思考;结构上起到有古到今的过度衔接作用。
交友要有选择,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
分析论点要注意常犯的错误:
(1)、误把分论点当作中心论点。
(2)、误把结论当作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的归纳和提取
理解内容是核心
理清层次是手段
明确概念是依据
形式位置是参考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如何寻找中心论点评测练习
一、辨别下列标题类型,看那些能作为中心论点,那些不能,并说明理由
1.谈读书
(否,只交代了论述的对象)
2.幸福究竟是什么
(否,论点不能用疑问句表示)
3.多好的草地都有瘦马
(否,论点不能用比喻句表示换成本义:多好的条件也有不成才的)
4.人应当学会原谅(是,能揭示一定的道理)
二、找出每一个语段的中心论点
1、我们每读一本书,每见一件事,都应该多动脑筋、多思考。这样才能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上发现新的东西,由此锻炼出我们敏锐而正确的观察判断能力;这样才能在知识的学习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此丰富我们的头脑。

论点:我们每读一本书,每见一件事,都应该多动脑筋、多思考。开门见山型)
2、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
①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②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改进教育方式,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阅读节等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小学6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竟能读1700本课外书。阅读不仅让孩子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成绩,还锻炼了口才和思维,跟爸爸妈妈在家里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
③有感于读书给孩子带来的变化,玉峰实验学校的一位家长突发奇想,让孩子与读过的书合一张影,结果发现书堆起来,跟孩子身高一样高。如果要解码该校一些小学生“6年读1700本书”的奧秘,或许正源于学校通过改进教育方式,让这里有了更多“读书等身”的孩子,其实现路径就是挤时间读书——“只要每天坚持花
20分钟时间,就能在小学6年读完1700本书。”
④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8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
67本,与2017
年基本持平;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阅读,纸质阅读比例下降:在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2.
1%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6.
3%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比较多,37.
8%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一般,41.
5%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成年国民阅读数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忙没时间”。相比小学生“读书等身”,我们是否有点汗颜?
(论点: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用上面的方法再找,仍然直接提出论点)
3、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
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
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我所说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
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名言警句”引出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
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谈热忱
明朝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自幼喜爱寻幽探奇。他一生遍访名山大川,期间虽屡历险境,九死一生,却始终对自己钟爱的事业充满着热忱,最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有着热忱情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故事引出论点:一个有着热忱情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5、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所以,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归纳出中心论点:所以,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过渡句充当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7、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
(归纳总结中心论点:人人必须尽责任)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
——如何寻找中心论点
一、
题型介绍:
(一)向学生介绍新疆近年中考议论文阅读常见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约占14分左右。
1.概括文章的论点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3.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4.分析论证思路
二、授课过程
(一)介绍文体知识。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是以理服人的文章。
(二)复习议论文的要素。
论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看法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
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中心论点的定义
1、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主要观点,是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是文章的灵魂。
2、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是作者对所述问题的最主要的见解和主张。
(四)论点的特点
1、内容上:
一是正确,能揭示真理,表现规律,符合客观实际;
二是鲜明,是非清楚,不含糊,不隐晦,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态度明朗;
三是新颖,表达的见解非常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2、形式上: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句。
(1)、不能是一个短语。
如:灿烂的阳光(偏正短语)
我们和他们(并列短语)
(2)很少用反问句式,如:难道人不应该讲诚信吗?变成肯定句,人应该讲诚信
(3)一般不是比喻句
要将比喻义换成本义
比如:成功有时候也会成为包袱
可以换成:成功也可能成为你前进的精神负担
不能用疑问句式
只是提出一个问题,没有回答
(五)找论点的方法:
一看标题。
二看位置(开头、结尾、中间)。
三看论据(看论据用来证明什么观点)。
四看分论点(将几个分论点合并、提炼、分析并归纳)。
注意语言提示,文中有提示文章论点的词语,提示词语一般是“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
等。
1、看标题
议论文的题目有两种:一是论点式的,一是论题式的。
(1).直接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题目就是文章的论点。
如:《我们都是成功者》(论点式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2).题目是文章的论题:谈谈关于“教养”。
如:《谈教养》(论题式的)《敬业与乐业》《怀疑与学问》只交代论题。《谈创造性思维》《谈教养》只交代论述的对象
2、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
(1)论点在文章的开头。
A.开宗明义、开门见山亮出观点。
B.通过一个故事、诗文等引出中心论点。
C.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归纳出中心论点。
(2)论点在文章的中间
关注文中的过渡句,可能是中心论点。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总结了上文又引出了下文,起概括作用
论点在文章的结尾
中心论点在结尾,是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表示总结性的词语。
.也有少数议论文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须由自己进行概括。根据论题、论据进行归纳总结,根据文中高频出现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归纳。
3、通过论据来找论点
通过论据找论点是最保险的方法。我们知道,论据对论点起着证明的作用。因此,我们看文中的论据是否能够证明我们所找的那个句子。如果能,那这个句子就是中心论点。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关注对论据进行简要分析的句子,因为这些分析都是围绕论点进行的分析,通过这些句子就可以很容易确定该句是不是中心论点了。
通过分论点寻找论点
除了中心论点,议论文中还会出现分论点,分论点是从几个方面来证明中心论点的。分论点一般出现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对本段起着总括的作用,即中心句的作用
。据此,也可以去寻找中心论点。
课堂小结
(一)分析论点要注意常犯的错误:
(1)、误把分论点当作中心论点。
(2)、误把结论当作中心论点。
(二)中心论点的归纳和提取(老师归纳几句话)
理解内容是核心
理清层次是手段
明确概念是依据
形式位置是参考
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