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初中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 19.2 证 明 举 例(5)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上海)初中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 19.2 证 明 举 例(5)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31 23:0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例(5)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几何证明过程的分析方法,进一步学习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
2、初步学会添加一条辅助线来进行几何证明。
3、继续引导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证明过程。
4、掌握几何证明的推理步骤和推理过程、以及几何证明中有关演绎推理的思想方法。
5、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灵活的解题思路,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交流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有效的基本图形,证明角度或线段相等。
难点:辅助线怎么添,添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你知道的证明角度相等或线段相等的方法有哪些?其中用得较多的有哪些?
二、新课:
(一)问题:如图,AB=AC,DB=DC。
求证∠B=∠C,
1、前面所回忆的方法在此似乎都用不上,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①添加辅助线的必要性
②如何添?添在哪里呢?为什么这样添线?
③如果这样添加的话,用的是什么方法证明角度相等?
这里投影出整个过程,尤其辅助线的叙述要引导学生说准确。
2、能否换一种思路添加辅助线?如何添?那样添加的话,又是利用什么解决问题?
小结: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不同的添线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形成不同的证明思路,学会比较,尽量选择更为直接、简便的方法。
(二)
1、例8
已知
:如图
AD与BC相交于O,AB=CD,AD=BC
求证:
∠A?
=?
∠C
这里学生比较容易先想到△ABO和△CDO全等,通过分析发现AD=BC这个条件用不上,如何构造全等三角形?
①连接BD②连接AC两种办法均一起书写论证过程,进行比较,选择更好的解决办法,体会好在哪里?
2、例9的引入:已知,如下图,点D、E在BC上,BD=EC,AD=AE。
则图中相等的线段还有哪些?
对前面学过的例题进行复习
例9
已知:如上图,点D、E在BC上,
AB=AC
,AD=AE,
求证:BD=EC
学生首先想到的多数还是全等,利用全等可以怎么证明?哪些三角形能证得全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除了两个底角相等之外,还有什么?
三线合一的用法复习:如图AB=AC,AH⊥BC
能得到什么?
证明:∵AB=AC(已知),AH⊥BC(作图)
∴BH=CH(或AH平分∠BA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回到例9,还可以如何证明?如何添加辅助线?
证明:过A作AH⊥BC,垂足为H
∵AB=AC(已知),AH⊥BC(作图)
∴BH=CH(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同理DH=EH
∴BH-DH=CH-EH(等式性质)
即BD=CE
比较全等和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证明方法,显然后者证明更为巧妙些。原因在于添加了辅助线之后巧妙利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适时小结添线要领
本节课的两个例题的共同点均用了添加一条辅助线的方法解决。
添辅助线的基本要领:
①在证题中,有时为了在已知与求证之间铺路搭桥,往往需要在图中另外添加一些线,这些线即为辅助线。
②一般地说,添加辅助线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一是为了把分散的几何元素转化为相对集中的几何元素,即把分散的、孤立的已知条件联系到一起,以利于公理、定理等的运用,从而推出所证结论。例如:把分散的元素集中在一个三角形或两个相关的(全等或相似)三角形中,以便使相应的定理能够针对使用。
四、巩固练习
课本练习P70
3
五、课堂小结
有时需要添加辅助线解决几何证明,理解
为什么要添线?
怎么添?
比较不同的添线方法,积累经验,总结规律,提高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