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专题5化学变化及其表示复习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专题5化学变化及其表示复习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1-01 22:1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变化及其表示
一、单选题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都不变
B.
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C.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D.
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a处粉末是红磷,能看到有白雾生成
B.
若a处粉末是木炭粉,观察到有二氧化碳生成
C.
若a处粉末是硫粉,b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
D.
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
将100mL双氧水均分成甲、乙两份,仅向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
a线表示甲溶液生成氧气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
B.
二氧化锰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C.
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
D.
甲、乙两份溶液最终生成氧气质量与二氧化锰无关
下列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A.
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B.
因为质子数不同,所以碳原子和氮原子所属的元素种类不同
C.
因为电子层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D.
因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B.
稀有气体能做保护气是因为化学性质稳定
C.
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化学变化
D.
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氯酸钾就不会产生氧气
“洁厕灵”和“84消毒液”是两种常见的生活用品。两者混合会生成有毒的,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B.
NaCl中的结构示意图为
C.
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D.
“洁厕灵”和“84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
一定条件下,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
2
27
4
8
反应后质量
待测
8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1:5
C.
丁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反应后丙物质的质量为20g
下列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冰受热融化为水后质量不变
B.
煤燃烧后质量减轻
C.
镁条燃烧后质量变大
D.
加热高锰酸钾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小于原高锰酸钾质量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
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气分子
C.
转化观:氧化镁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转化为金属镁
D.
守恒观: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36g水
为及时发现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乙硫醇,乙碳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
A.
B.
C.
CO
D.
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
C.
物质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D.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没有发生改变
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1g红磷在2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3g五氧化二磷
B.
完全电解10g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仍为10g
C.
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煤渣的质量一定和煤的质量相等
D.
10g水完全汽化后仍为10g水蒸气,所以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
C.
D.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若使16g硫完全燃烧能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硫
A.
16g
B.
32g
C.
64g
D.
8g
相同质量的C、、CO和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对于这些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的质量最少
B.
C消耗质量最多
C.
的生成物质量总和最多
D.
发生的都是化合反应
二、填空题
比较和归纳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下面是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酒精易挥发?
火药爆炸?
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铁熔化成铁水
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
用“”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表示纯净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表示单质的是________,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__。
下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
由该示意图,你能够得出哪些有关化学变化的信息写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五种物质中均含有氮元素,请按照氮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将它们排序:________________用序号填空。
???
???
???
云南盛产茶叶。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单宁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D.单宁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物质
26
2
8
40
反应后物质
14
22
8
X
______。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
物质甲、丁中所含元素种类总和与物质乙中所含元素种类______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相等。
如图,A、B、C三个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实验是______;
图A中白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放出热量。燃烧后恢复至室温后测量,若发现天平指针偏右,则造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图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由上述实验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填数字序号。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分子种类
分子数目
物质总质量
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氮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
图中的“”表示氮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
标出乙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丙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请尝试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气体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知识的核心之一.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写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
______

______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______
填标号,下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
______
作为收集装置.
是一种多功能装置,可用于集气、洗气等,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应从
______
?填“a”或“b”进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学们要学会从实验的原理、装置、现象、结论和实验的分析等多角度来获取正确的化学知识。某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小刘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小李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
【实验结论】?
小刘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小李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讨论交流】经小组成员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小刘的结论正确,导致另一个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的电解如图
微观分析:该反应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_________。
宏观结论:水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四、探究题
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再次称量,天平指针不发生偏转。之后若拧松锥形瓶上的胶塞,指针将会______填“向左偏”“向右偏”或“不偏转”。
如图1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该实验装置中仪器的名称______;
该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用图2实验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若药品不变,装置中烧杯可换为______填字母,下同;
若装置不变,下列各组药品不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
A.硫酸铜溶液与铁钉
B.水与蔗糖
C.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认为使用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在______填“敞口”或“密闭”容器中进行。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不是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如水通电分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可以加快也可减慢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C
【解析】解:A、若a处粉末是红磷,能看到有白烟生成,不能生成白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若a处粉末是木炭粉,有二氧化碳生成,由于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观察不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若a处粉末是硫粉,b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是因为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该选项说法正确;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A、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答案】C
【解析】解:由图象可知,反应过程中,甲溶液产生的速率比乙溶液的快,a线表示甲溶液生成氧气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故正确。
B.甲中加入了二氧化锰,分解的速率加快,图象体现出来了这一点,故正确;
C.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若充当了催化剂,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不改变,但是此图象这一点没有体现出来,故错误;
D.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甲、乙两份溶液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此图象这一点能体现出来,故正确。
故选:C。
根据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二不变”,“一变”是指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二不变”是指物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要根据图象的信息来分析解答。
分析图象信息,根据选项内容进行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故A说法正确;
B、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碳原子和氮原子的质子数不同,所以所属的元素种类不同,故B说法正确;
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钠原子和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故C说法正确;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A、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B、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
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D、根据催化剂的特点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原子的组成,催化剂的特点。
5.【答案】B
【解析】解: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选项说法错误;
B.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稀有气体可用作保护气,选项说法正确;
C.空气中含有氧气,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选项说法错误;
D.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但是没有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氯酸钾加热到较高温度下也能分解产生氧气,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来分析;
B.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C.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D.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以及催化剂的作用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空气的组成、成分气体的性质与用途、氧气的制取原理等,难度不大。
6.【答案】C
【解析】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反应前钠、氯、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3、1、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氯、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3、0、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则X的化学式是,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C、钠元素显价,氧元素显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则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D、若两者混合使用,会生成有毒气体,洁厕灵、84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B、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两者混合使用,会生成有毒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化合价的原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待测值,反应后甲、丙质量增大,是生成物,乙质量减小,是反应物,即乙反应生成甲、丙,是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9,该选项是说法不正确;
C、丁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有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反应后丙物质的质量为20g,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8.【答案】A
【解析】解:A、冰受热融化为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正确。
B、煤燃烧后质量减轻,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
C、镁条燃烧后质量变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
D、高锰酸钾受热后质量减小,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
故选:A。
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则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气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化镁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转化为金属镁,如电解熔融氧化镁时,氧化镁分解生成镁和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此反应中氢气、氧气和水的质量比为4:32::8:9,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氢气有剩余,生成水的质量小于36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化镁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利用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积的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子的概念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2、1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0、1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
故选:A。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答案】B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A.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选项说法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选项说法正确;
C.物质乙是氧气,是一种单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选项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利用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此解答.
该题关键是从模型图中看出各物质分子的构成,注意解题是要考虑到模型图中每种分子有几个参加反应,利用反应时的微粒个数关系及结构可很轻松的判断。
1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红磷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24:160,而不是1:2,所以1g红磷在2g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不是3g,故错误;?
B.完全电解10g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仍为10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正确;
C.煤燃烧生成的气体进入空气中,煤渣只是不能燃烧的部分,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煤渣的质量和煤的质量不相等,故错误;
D.10g水完全汽化后仍为10g水蒸气,是物理变化,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书写,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A.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故A错误;
B.硫酸钠的化学式错误,应为:,改正后再配平化学方程式,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B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没有标注反应条件“点燃”,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C错误;
D.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
【分析】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根据硫的质量计算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
【解答】
设16g硫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32?
?
?
?
?
?
?64
16g?
?
?
?
?
?
x
,故B正确。
15.【答案】C
【解析】解:这四种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12??????
32???????
44
16??
64????????????44
12??
48???????????
33
56??
32??????????
88
12???
???????
46???????
96???????????
88
12???????
25??????????
23
A、一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最少,错误;
B、甲烷消耗的氧气最多,错误;
C、甲烷燃烧反应物的质量最多,故生成物的质量最多,正确;
D、甲烷和酒精的燃烧反应都不是化合反应,错误;
故选:C。
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6.【答案】;
;C;A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化学变化是分子破裂,原子重组为新分子;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微观图示的辨别、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合价的计算以及化学式的意义和化学式的相关计算等,据已有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
酒精易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铁熔化成铁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综上所述,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故填:;
用“”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则图中微观示意图,表示纯净物的是BC,表示单质的是C,表示混合物的是AD。故填:BC;C;AD;
由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能够得出有关化学变化的信息有: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化学变化是分子破裂,原子重组为新分子等;故填: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化学变化是分子破裂,原子重组为新分子;
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价;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价;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为价;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价;则按照氮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将它们排序用序号填空为;故填:;
由单宁酸的化学式可知,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此说法正确;
B.由单宁酸的化学式可知,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此说法正确;
C.由单宁酸的化学式可知,单宁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此说法不正确;
D.由单宁酸的化学式可知,单宁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可知,单宁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此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ABD,故填:ABD。
17.【答案】32?
化合反应?
一定
【解析】解:.
故填:32.
反应后甲、丁质量减小,都是反应物,乙质量增大,是生成物,即甲和丁反应生成乙,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故填:化合反应。
甲和丁反应生成乙,物质甲、丁中所含元素种类总和与物质乙中所含元素种类一定相等。
故填:一定。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8.【答案】B?
白磷燃烧,产生白烟?
装置漏气等?
?
【解析】解: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实验是B,是因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故填:B。
图A中白磷燃烧的现象是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放出热量,燃烧后恢复至室温后测量,若发现天平指针偏右,则造成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等。
故填: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装置漏气等。
图C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由上述实验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物质总质量。
故填:。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9.【答案】???
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微观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的一格,难度不大。
【解答】
由元素周期表的一格可知,氮原子的原子序数为7,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填:7;
由元素周期表的一格可知,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故填:相对原子质量;
乙是氨气,氨气中氢元素显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氮元素的化合价为价,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表示为:;丙是甲烷,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填:;;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丁中2个氮原子,则丁是氮气。碳与氨气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生成甲烷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0.【答案】酒精灯;集气瓶;
;;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要求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扎实基础,灵活运用。
认识常见仪器的名称;
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实验发生装置,根据反应原理来书写化学方程式;
根据装置的特点来确定制取方法、根据收集方法的特点进行分析;
根据气体的密度来决定气体的进出口。
【解答】
从图中可知,仪器是酒精灯,是集气瓶;故填:酒精灯;集气瓶;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是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可用装置B做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是:,故填:B;;
装置B适用于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所以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要想收集到较为纯净的氧气一般采用排水法;故填:;D;
用F装置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由于气体的密度都比水的小,所以需短进长出,故填:b。
21.【答案】【讨论交流】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向空气中逸散;
【实验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原子质量也没有改变;
水分子;氢元素和氧元素。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方法的探究,对于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还要能够从微观的角度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
【解答】
【讨论交流】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B实验中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向空气中逸散,导致反应后烧杯中质量减小,所以反应后天平指针向右偏转;故导致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向空气中逸散;故填: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向空气中逸散;
【实验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从原子的角度分析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原子质量也没有改变;故填: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原子质量也没有改变;
水电解的反应原理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微观分析:该反应中发生分解的微粒是水分子;宏观结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填:水分子;氢元素和氧元素。
22.【答案】
?
向左偏
【解析】解: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后,天平指针不发生偏转,由于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若此时打开胶塞,空气补充进去,指针将会向左偏。
故填:;
向左偏。
根据实验的原理分析;
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若此时打开胶塞,空气补充进去分析。
此题以图示的形式综合考查了正确判断实验现象及规范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的综合题,解题时应充分利用题中给予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23.【答案】托盘天平?
不能?
A或B或D?
BC?
密闭
【解析】解:仪器的名称是托盘天平。
故填:托盘天平。
该实验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导致天平失去平衡。
故填:不能。
用图2实验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若药品不变,装置中烧杯可换为A或B或D,是因为A或B加上橡皮塞后能够形成密封装置,D也能够形成密封装置。
故填:A或B或D。
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水与蔗糖混合,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因此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生成的氧气逸出装置,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填:BC。
镁燃烧生成氧化镁,生成的氧化镁容易向周围扩散,因此使用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故填:密闭。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