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景》教学设计
课题 辽海版 第六单元《朝景》
课时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上课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能 力。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欣赏音乐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作曲家、民族乐派,并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音乐素质较好,经过了七、八年级的学习,对初中音乐已经有乐于一定的了解,因此,本学期要继续加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欣赏《朝景》这首乐曲,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更轻松的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力度、节拍等对音乐形象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
学生对乐器的听辨。
四、教学方法
分组探究法、推理法、对比法、观察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
师:同学们,你怎样理解朝景这个词?
你能用什么方式去表现它?
听老师的一段演奏视频,看看我是用什么去表现的?(钢琴)
可以用其他乐器去表现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交响乐所描绘的“朝景”。
设计意图
解析朝景,引出主题。利用白板展示教师演奏,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环节
识别长笛、双簧管、圆号,区分不同的音色,欣赏《朝景》的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
通过了解长笛、双簧管、圆号这几样乐器,比较得到他们音色的区别。利用信息技术查找资料,解决不确定的问题。
教学环节
学生演唱主旋律。小组轮唱形式用不同力度演唱,感受乐曲的节拍,回答节拍的特点。
设计意图
通过演唱让学生学会主题旋律,并且通过不同力度的演唱感受力度变化对于音乐形象的影响。通过分析68拍让学生了解节拍特点以及其表现的形象。
教学环节 听辨下一段旋律的主奏乐器(大提琴),教师演奏大提琴、学生感知大提琴音色特点,回答大提琴描绘的形象。
设计意图
通过大提琴听辨、教师演奏让学生感受大提琴音色特点及其所描绘的形象。
教学环节 提问大提琴后面音乐力度的变化,学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霞光冲破乌云、光芒万丈的画面。再次复习双簧管、圆号的音色,完整的聆听乐曲,用iPad作画,作品上传到微信群中展示。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的演奏让学生对大提琴音色有直观印象,以用来感知它所描绘的画面。利用电子设备、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抒发脑海想象画面。更明确音乐与绘画的关联。
教学环节 了解作曲家、乐曲创作背景、民族乐派等音乐知识。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利用电子设备、信息技术手段更为深入的研究、探讨问题,并且在海量信息中寻找自己需要的关键知识点。
教学环节 创编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利用ipad以及苹果系统中的库乐队软件,每个小组选择一样乐器,对《朝景》的主题旋律进行创编。
设计意图 总结本课,培养学生创编能力。
七、板书设计
朝景【挪威】格里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