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文艺版二年级音乐下册 第5课 《(演唱)咏鹅》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文艺版二年级音乐下册 第5课 《(演唱)咏鹅》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1-01 14:4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咏鹅》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新课程的改革对音乐学科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处在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于低段学生,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基础,激情、激趣,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加深学生对歌曲的体会和理解,从而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湘版教材二年级第5课内容《咏鹅》,是一节诵诗、唱歌的综合课。歌曲是编者在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设计的,他巧妙的将提倡学科综合的新理念融于教材之中。课中的《咏鹅》是小学低年级常用的古诗教材,其天真活泼、通俗易懂,并且充满童趣,深受学生喜爱。
在教学中设置了“综合展示表演”的环节,通过欣赏主题音乐把律动歌曲演唱和自我创编实践融入到了音乐审美体验中,根据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年龄特点,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首位,运用连锁问题的方式,领会情境、感受画面、转入旋律、启发想象。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更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咏鹅》,体味古诗词的韵味,感受鹅悠闲自在的形象。
2.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3.用自己喜爱的形式来创作表演《咏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2.反复记号的用法以及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运用。
五、教材课型、课时:
《咏鹅》一课是一节音乐综合课,它包括读诗、唱歌、律动几部分内容。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贴近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这一课我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以“鹅”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看、听、想、说、演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本课由一课时完成。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同学们,你们好!我们快乐的音乐课又和大家见面了,请同学们带着想象的翅膀和老师一起走进课堂吧!
【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最佳时机,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亲切。】
(二)导入歌曲: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一位朋友,你们猜它是谁?
(师放音乐,学生听音乐)生听完后回答:鹅
师:同学们能想到关于鹅的哪首古诗呢?谁能来朗诵一遍。
(指名朗诵《咏鹅》)
师:读的真好!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下的,诗中描绘了鹅在水中嬉戏游玩、悠闲自在的情景。
(三)教授歌曲:
(1)师:大家仔细听《咏鹅》这首歌,听后说说《咏鹅》这首诗,在歌曲中播放了几遍?同学们都伸出你的手,当听到第一遍时伸出一个手指头,听到第二遍时再伸出一个手指头,最后看看到底是几遍?(……)
(2)(师出示课件)同学们仔细看大屏幕的歌谱,你发现了什么?这位同学说说《咏鹅》这首诗在课本只出现三次,为什么我们听的是五次呢?谱子中出现了哪写符号?(生找出反复记号,师引出反复跳跃几号)
(3)(生答教师做总结)因为这首歌的旋律当中出现了反复跳跃记号。(认识学习反复跳跃记号在课本中的位置)现在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反复跳跃记号在音乐中起的作用和老师说的一样吗?(、、、、、)
(4)师:歌曲中有一遍是不带旋律的只有节奏,我们听第几遍是这样的?(、、、、、、)谁来把这节奏读一遍?(师找个别学生单独来读没节奏的歌词)生读完后,师:这位学生有一个小细节没注意到,(时指出谱子上的“0)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生答、、、、、、(师引出空拍,先边读节奏用击掌的形式来示范一遍,在让生模仿)
(5)师:再听,第1、2遍和4、5从旋律上来说是相同还是不同?比一比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6)音高的节奏和音低的节奏一样不一样?有什么不同?(大家听音乐,回答问题)
试试看你会读吗?听老师读一遍,(师按节奏读歌词)。
鹅 鹅︱鹅 0︱曲项 向天︱歌 -︱白 毛︱浮绿 水︱红掌 拨清︱波-‖
鹅 鹅︱鹅 曲项︱ 向 天︱歌- ︱白 毛︱浮绿 水︱红掌 拨清︱波-‖
听完之后,(原来呀,第一种节奏在鹅后使用了休止符(空拍),这就要求大家在演唱的时候,遇到“0”注意停顿)我们来完整练习一下。
(7)学生集体拍手打节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体现节奏两种节奏的不同,对比两个节奏的不同以及注意休止符的位置。】
(8)学生跟音乐小声演唱歌曲,感受旋律的不同。教师纠正错误的地方。
(9)生再次跟唱歌曲,注意速度。
(10)放范唱录音,学生听歌曲的情绪──优美的。(要求学生声音要竖起来,优美的有表情的来唱)
(11)生完整的听歌曲,教师引导学生模仿鹅的姿态。
(12)学生随音乐,自由编动作
(四)表现歌曲:
优美的音乐,激起了我们的表演热情,老师认为每个同学都有表演天分,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歌曲吗?可以和你的同桌想办法合作表演,看谁的动作最新颖、有创意、最精彩,谁的表情最丰富。师生评价,生生互评。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开心吗?让我们唱着这首优美的歌曲,模仿着鹅的姿态来和大家说再见吧。
五、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由于能注重启发式教学,重视发展学生思维和创造性,师生互动,环环相扣,既有音乐课的特色,又与其他方面的教育相结合,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在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并且随着音乐表现音乐形象时,学生更多是专注于手上的动作,而忽略了耳边的音乐,造成了课堂的紊乱,这一点我没有考虑周全。今后,我还要在古诗吟唱教学中,通过种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索其趣味,以激发兴趣,吸取古诗营养,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艺术审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