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目标】
1、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经过及取得初步胜利等基本内容。
2、认识五四运动的意义,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理解五四运动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
教师提问:同学们是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的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
二、新课讲授
探究任务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教师引导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并思考: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国的待遇?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正文,并找出:(指定学生回答)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让全班学生大声整齐喊出五四运动的口号,体验当时历史情境,并记住五四口号内容。
探究任务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教师引导
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外对五四运动都有什么反应?学生看书读出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扩大后的时间、主力变化,中心的转移。
结合史料图片及教材,引导学生说出五四运动的结果。
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4、列表让学生总结五四运动的过程,进行阶段巩固小结。
探究任务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师引导
1、材料一: 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根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说出哪句“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学生回答:“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材料二: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其阶级力量、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革命也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材料三:五四运动最突出的思想贡献就是引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经验,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无产阶级力量的伟大,深入到工人当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进一步传播,促进了工人阶级觉悟的提高,要求成立能领导自己斗争的政党。一个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政党应运而生。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看材料并回忆所学:五四运动中哪些人冲锋在前?后来哪一阶级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转化运动主力?五四运动中引进并传播的新文化新思想是什么?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起了重要作用。
3、现在我们通过前面三组材料对比总结: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新变化,看看新在哪里?(让学生回答)
新的革命力量:
新的革命思想:
新的斗争特点:
总结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知识拓展:新、旧民主革命时期的对比
阶段小结,并让学生读记: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2、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起了重要作用。
3、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探究任务四:五四运动的精神
教师讲述引导:为了纪念青年学生发起的这场爱国运动,为了让五四的火炬代代相传,我国政府把每年的五月四日定为“五四青年节”。从中你悟出了哪些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学生回答:
五四运动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和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引用习主席五四寄语,引导传承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升华课堂。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课知识点。
【评测练习】检测同学们知识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