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溜 索
阿 城
第 二 单 元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生字词。
2.梳理小说的叙事过程,把握情节,感受笔记小说的特点。
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映衬等艺术手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4.细读小说,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
新课导入
溜索,一种原始的渡河工具,有时也可指原始的渡河方法,一般设置于峡谷地带的河流之上,索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河流两岸。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那么,什么是溜索呢?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
阿城,1949年出生于北京,原名钟阿城,当代作家。其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多以白描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围,透露出浓厚隽永的人生逸趣,寄寓了关于宇宙、生命、自然和人的哲学思考。代表作有《棋王》《遍地风流》等。
作者简介
笔记小说是一种笔记式的短篇故事。
特点:篇幅短小、内容繁杂。笔记小说于魏晋时期开始出现,学界一般均依鲁迅的观点概括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种主要类型。广义上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举凡天文地理、朝章典制、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代表作品有《搜神记》《世说新语》《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
此文选自阿城的《遍地风流》,它继承了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传统,多写世俗社会中的凡人小事,篇幅都比较短小,大部分只有数千字,是很纯粹的短篇小说。笔法上也多用白描,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场景和人物的线条,看似随意,其实形神毕现,环境、氛围、人物神态扑面而来,显示了高超的艺术功力。
重点字
腮上 坠落 呕吐 踩踏 盘桓 涓涓 探视 俯身 扭绞 顷刻 寻思 拳打脚踢 千钧之力
战战兢兢
sāi
zhuì
ǒu
cǎi
huán
juān
tàn
fǔ
niǔ jiǎo
qǐng
xún si
quán
jūn
jīng
zī zhū
蓦地
锱铢
mò dì
【迟疑】 拿不定主意;犹豫。
【马帮】 驮运货物的马队。
【拳打脚踢】 用拳打,用脚踢。形容凶狠地打别人。
【涓涓】 细水慢流的样子。
【蓦地】 出乎意料地;突然。
【千钧之力】 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
【锱铢】 比喻极微小的数量。锱和铢是古代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
【悄没声】 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战战兢兢】 状态词。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顷刻】 极短的时间。
【寻思】 思索;考虑。
重点词语
整体感知
阅读全文,并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一个领队带领驮队和“我”一起溜索过怒江。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开端(1-9):马帮来到怒江边,准备过溜索。
发展(10-17):驮队的汉子们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高潮(18-21):“我”在领队的指导下胆颤心惊地溜索。
结局(22-25):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1.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起笔突兀,营造出一种将有大事发生的气氛,把读者带入特定的情境,同时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问题探究
2.“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这句话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把“马帮”比作“极稠的粥”,用“慢慢流向那个山口”形容马帮行进缓慢,生动形象,从侧面表现了环境的奇险。
3.作者多次写到鹰,有什么用意?试简要分析。
衬托出环境的奇险;与马帮汉子相互映衬,进一步烘托人物形象。
4.文中写首领的文字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首领的形象。
(1)写首领“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笑一笑”等,表现出首领镇定从容、胸有成竹的特点。
(2)写首领“敲一敲那索”、“哑声”问汉子们是否还歇、提醒“我”不要看下面等,表现出首领细心、认真、负责、关爱同伴的特点。
(3)写首领“瞟一眼”就有汉子站出来溜索,问一声“可还歇”汉子们就去卸驮子等,表明首领受人尊敬,也体现出他和汉子们配合默契的特点。
(4)写首领溜索,打着尖尖的呼哨,“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表现了首领沉着冷静、举手投足间尽显英雄本色的特点。
5.本文主要写马帮汉子溜索飞渡怒江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深刻意蕴:
(1)飞渡怒江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的勇敢品质。
(2)马帮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互相信任、互相关爱的美好品质。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一样振翅飞翔。
(4)“我”与首领的对比: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
情感取向:
(1)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的环境的赞美。
(2)首领、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勇敢无畏的人生态度的赞美。
(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表现的厌弃。
(4)本文描绘的画面:对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的赞美。
1.用词精妙,生动传神。
语言特色
如:“(瘦小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顶”中的“小”字,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将瘦小汉子在溜索上快速划过怒江峡谷时给“我”带来的视觉感受传神地表现出来,富有表现力。??
2.比喻新奇,巧妙传神。
如:作者写马帮行进缓慢,“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比喻新颖别致。再如,“万丈下的怒江,倒像是一股尿水,细细流着”,把“万丈下的怒江”比作“一股尿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从绝壁上看到的怒江的形态,突出了地势的高峻,也流露出汉子们溜索之后的豪迈之情。
3.对比、映衬手法的运用。
如:通过写怒江峡谷的地势险恶来烘托出马帮汉子们沉着冷静、从容淡定的姿态。以“我”在怒江峡谷前的紧张畏惧和溜索时的“战战兢兢”反衬出首领和汉子们的身手矫健、无所畏惧。
如:“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中的“稳稳”和“首领缓缓移下马”中的“缓缓”,用普通的词语写出了首领的镇定从容、胸有成竹。再如,写首领溜索时,“飞”“跃”“弹”等动词的运用,表现了首领的沉着冷静,体现了马帮汉子的英雄本色。
4.平中见奇,回味无穷。
本文通过写一处奇险的环境,一群过河的马帮汉子,一次溜索的经历,赞美了马帮汉子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无所畏惧的英雄本色,也传达出马帮汉子团结协作、互相信任、互相关爱的美好品质。
课堂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