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01 19:1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五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练习题
一、单选题
表格中二战的进程表明(
)
时间
概况
1937年7月
卢沟桥事变爆发,
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1941年6月
苏德战争爆发,欧洲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1941年12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
美国卷入战争。
1942年1月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A.
各国开展局部反法西斯斗争
B.
法西斯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
C.
二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D.
二战真正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数据是事实,数据分析可帮助人们作出判断,得出结论。分析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终止时间
小计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1945年5月8日
4年8个月零8天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8日
1945年9月2日
3年8个月零26天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1945年9月2日
13年11个月零16天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9日
1945年9月2日
25天
①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的?
②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③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没有帮助?
④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下面对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都属于战胜国
B.
英、法、美都是为正义而战,德国是非正义的
C.
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D.
起因都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940年5月,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
“我没什么可以奉献,
有的只是热血、辛苦、眼泪和汗水,
我们将战斗到底......”1941年,
斯大林说:
“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
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
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了(
)
A.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
法西斯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
C.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
D.
英国和苏联互相短视
学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诺曼底登陆”“德日法西斯投降”等内容后,
王刚同学有些新的认识。其之一就是(
)
A.
大规模登陆作战是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
B.
国际合作是谋求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
C.
德日法西斯投降后世界永无战争威胁
D.
妥协退让会增长国际邪恶势力的气焰
下列史实与结论的搭配,哪一项是法西斯走向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
A.
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
B.
莫斯科战役——打败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C.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正义力量的联合
D.
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国战胜法西斯的行动步伐
下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将它们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德国进攻波兰????
②诺曼底登陆?????
③日军偷袭珍珠港???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⑤《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⑤④②
C.
①④⑤②③
D.
⑤③④①②
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A.
战争所波及的范围
B.
战争爆发的原因
C.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程度
D.
战争的性质
--——()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下列关于该宣言签订说法正确的是:
①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②彻底改变了敌我双力量的对比
③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孤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势力
?
④它的签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在军事行动上,“它”是当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这里对“它”是指()
A.
斯大林格勒战役
B.
中途岛战役
C.
阿拉曼战役
D.
珍珠港事件
唐尼·格拉克斯坦在《二战秘史》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传统的观点虽然承认官方军队和抵抗运动组织的作用同时存在......但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问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
《凡尔赛和约》
B.
《慕尼黑协定》
C.
《联合国家宣言》
D.
《联合国宪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守望相助、共同战斗,最终挫败了法西斯势力。以上评述的是二战(
)
A.
全面爆发的背景
B.
艰辛的抗争历程
C.
胜利的主要原因
D.
深远的历史影响
1944年6月,盟军实施“霸王行动”计划,发动世界战争史上迄今最大规模的登陆战。这次战役()
①是遵照雅尔塔会议对决定发动的②是在法国的诺曼底地区登陆的
③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对困境④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世界正义力量团结在一起”——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标志是(
)
A.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B.
《欧洲联盟条约》生效
C.
《慕尼黑协定》签订
D.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1943年发表的一份国际文件明确要求:日本所所窃据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这份国际文件是(
)
A.
《凡尔赛和约》
B.
《独立宣言》
C.
《开罗言言》
D.
《联合国家宣言》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有一天,罗斯福总统对丘吉尔谈起,应该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个名称,丘吉尔应声便说:“不需要的战争!”他认为“战争主要是人们行事失策的记录”,要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决策者们处置不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不需要打的。
材料二:?
1929-1933年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把德国人民推到了灾难的深渊。这种经济上的大衰退,导致德国发生了深刻的政治社会危机,为德国法西斯的上台创造了很好的客观条件,提供了适宜的社会环境和打下了一定的政治基础。1933年,希特勒被兴登堡任命为总理。
材料三:?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二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四:
波兰近日宣布,拟于2019年9月举办二战爆发8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欧盟和北约的“盟友和伙伴国”共襄盛举。作为二战主要参战国和战胜国苏联的继承国,俄罗斯并没有在受邀请国之列。
(2)结合所学,指出波兰发出邀请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俄罗斯的态度会怎样?
为什么??
材料五:
30年来西欧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战后美国一跃成为雄踞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苏联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新局面。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参加了这场规模空前的正义战争。他们的力量得到发展,而战争又极大地削弱了殖民主义国家的实力,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系列新生的民族国家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
各交战国在战争中,为克敌制胜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科学技术。这为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后来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和现代火箭技术的诞生,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高中教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3)依据上述材料,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发展史上的重大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迫使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根据条约,德国交出了1/8国土、1/10人口和300万平方公里的全部殖民地,承担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废除德国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50公里内,德国不能设防。
材料二?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导致德国经济急剧下滑,工业生产下降40%,外贸减少了69%,7万多家企业破产,失业人口高达800万。面对困难,国会没有能力组建新的政府,导致了德国政局的极度混乱。
材料三?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次日,美英对日宣战……12月9日,丘吉尔致电蒋介石:“英国与美国也被日本攻击。我等向为良友,现则同对一敌共同奋斗矣!”16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提议在重庆、新加坡、莫斯科三地分别召开军事会议,筹设永久性机构,“以设计及指挥我等共同之努力”。重庆国民政府梦寐以求的局面很快就要实现了。
材料四?
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摘自
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挑起的。分析材料一、材料二,归纳导致德国发动战争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该阶段呈现的主要态势。

3)《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后,法西斯力量与反法西斯力量对比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反思历史,
反省战争,
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具有深远意义。请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
??材料一:“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各自保证对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
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摘自《联合国家宣言》
(1)材料中“野蛮和残暴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其“野蛮和残暴”的行径有哪些?(举两例)
(2)请举例说明“联合国家”如何开展“共同的斗争”?
?
?
材料二: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
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
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经过激烈斗争,
1946年5月3日正式开庭前庭长宣布,
“最高统帅已经同意,
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
?
?
?这次审判最终确认侵略战争为国际法上的犯罪,
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的28名甲级战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东条英机等7名主要甲级战犯被判死刑。后来,
由于美国急欲把日本变成反共的东方前哨阵地,对日本战犯竭力庇护和大批释放,到1958年4月7日,所有未服满刑期的战犯都得到了赦免。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3)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背景是什么?中国法官能排在审判席前列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特勒是个十恶不赦、杀人如麻、欲壑难填的魔鬼;而纳粹制度除了贪得无厌和种族统治之外,别无主旨和原则……因此,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俄国人民为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让我们从如此残酷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吧!在这生命尚存、力量还在之际,让我们加倍努力,合力奋战。
--丘吉尔
材料二: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罗斯福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挑起战争的德国的目的是企图用武力取得“阳光下的地盘”(即拥有大量的殖民地以解决其发展资本主义所需的市场等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首先挑起战争的德国的目的仍旧是企图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材料一中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丘吉尔为什么说“希特勒是一个十恶不赦、杀人如麻、欲壑难填的魔鬼”?
材料二中“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海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这次进攻的影响是什么?
列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两次“闪电战”。1942年初,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在华盛顿发表什么宣言?结成了什么联盟?
材料三中德国两次挑起世界大战,它达到挑起战争目的了吗?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二战真正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
【解答】
D.根据表格“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苏德战争爆发,欧洲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太平洋战争爆发,
美国卷入战争;《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这些事件涉及二战的主要国家,它表明二战真正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和扩张,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愤怒,为了对付共同敌人法西斯,国际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增,逐渐扭转战争形势,故
D正确。
AC.两项具有片面性,不能全面反映表格的内容,故AC错误。
B.题干无法直接体现法西斯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不符合题干的主旨,故B错误。
???????故选D。
2.【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要求运用所学解读表格信息。
【解答】
①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的从材料中的13年11个月16天可以看出来,故①正确。
②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从材料中体现出来,故②正确。
③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没有帮助材料不能反映,故③错误。
④全民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材料体现不出来,故④错误。
???????故选A。
????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ACD.两次世界大战中国都属于战胜国,都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都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ACD正确。
???????故选B。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题干中的两段话反映了英国和苏联决心与法西斯对抗到底的精神。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德意日法西斯成为了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共同敌人。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题目并未表现出英法之间的相互短视,只是反映了两国面对共同的敌人,故B正确。
ACD.三项与题干描述无关,排除ACD。
故选B。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诺曼底登陆”是世界众多国家的国际合作,在世界众多国家的国际合作和共同打击下,“德日法西斯投降”,因而学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诺曼底登陆”“德日法西斯投降”等内容后,王刚同学有些新的认识。其之一就是国际合作是谋求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故B正确。
A.本项以偏概全,依据题干信息不足以得出本项结论。故A错误。
C.战争威胁时至今日依然存在,故C错误。
D.本项题干无体现。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法西斯走向失败的最主要原因,要求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
C.据所学可知,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法西斯走向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各国协调行动共同抗击法西斯的侵略,故C正确。
???????ABD.这三项均与“法西斯走向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不符合,故排除ABD。
故选C。
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要求具备准确识记历史史实的能力。
【解答】
①③⑤④②.①德国进攻波兰是1939年;③日军偷袭珍珠港是1941年12月;⑤《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是在1942年1月;④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于1942年7月;②诺曼底登陆是1944年。综上,①③⑤④②的排序正确。
故选B(①③⑤④②)。
8.【答案】D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战争的性质。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两次世界大战最根本的区别。两次世界大战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战争的性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①②③.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它的成立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孤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势力,为最终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基础。故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故排除④。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珍珠港事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在军事行动上,“它”是当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这里的“它”是指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日本偷袭珍珠港,揭开太平洋战争序幕。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珍珠港事件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故D正确。
A.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对法西斯德国作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故A错误。
B.中途岛战役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1942年6月4日展开,美国海军在这次战役中成功击退日本海军对中途岛环礁的攻击,日军在海战中大败,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上,轴心国德国司令埃尔温·隆美尔所指挥的非洲装甲军团与英国伯纳德·蒙哥马利将军统领之英联邦军队在埃及阿拉曼进行的战役,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由材料“但着重强调不同力量间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194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美、苏、中、英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故C正确。
A.《凡尔赛和约》十一战后签订的,排除A。
B.慕尼黑协定是
1938年9月29日至30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张伯伦(首相)、达拉第(总理)、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的条约。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排除B。
D.《联合国宪章》于1945年6月26日在旧金山会议上签署,于1945年10月24日正式生效,排除D。
故选C。
12.【答案】C
【解析】略
1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诺曼底登陆,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②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向德军发动猛烈进攻,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法西斯陷于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局面,加速法西斯德国的战败,故②③正确。
①.雅尔塔会议的时间是1945年,故①错误。
④.《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故④错误。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标志,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走向联合,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故D正确。
A.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是诺曼底登陆,故A错误。
B.《欧洲联盟条约》生效,标志着欧洲联盟诞生,故B错误。
C.《慕尼黑协定》签订,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故C错误。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开罗言言》,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凡尔赛和约》是1919年签订,故A排除。
B.《独立宣言》是1776年发表,故B排除。
C.中、美、英三国于1943年冬,在埃及开罗召开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声明盟国将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并明确规定日本用武力从中国夺去的东北各省、台湾和澎湖列岛,战后必须归还中国。故C正确。
???????D.《联合国家宣言》是1942年签署,故D排除。
故选C。
16.【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决策者们处置不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宰割了德国,压制了日本);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德、日、意建立或强化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在绥靖政策的影响下,法西斯国家更加猖狂。
(2)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愤怒。原因: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转折点;攻克柏林—德国投降;苏德战场—二战主战场。
(3)使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促进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为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解析】(1)本题考查二战爆发的原因,要求具备材料分析概括与识记的能力。依据材料“要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决策者们处置不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可以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决策者们处置不当,指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宰割了德国,压制了日本;依据“1929-1933年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导致德国发生了深刻的政治社会危机,为德国法西斯的上台创造了很好的客观条件”可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导致法西斯政权上台;依据“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可知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同时,紧扣题意联系所学,还可以结合绥靖政策的影响归纳作答。
(2)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要求具备结合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紧扣“2019年9月”的时间可知,1937年的9月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第二、三问,依据二战形势可知,俄罗斯对此表示愤怒,其次结合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进行说明作答。
(3)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发展史上的重大影响,要求具备材料分析归纳的能力。依据“30年来西欧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战后美国一跃成为雄踞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可知二战严重削弱了英法等国,使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依据“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新局面”可知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依据“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可知促进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依据“这为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可知为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进一步联系所学可知,二战带来的后果和教训?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7.【答案】(1)德国企图撕毁《凡尔赛和约》;经济危机使德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濒于崩溃,政府瘫痪,政局极度混乱。
(2)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国际力量逐步走向联合,共同抗击法西斯。
???????(3)反法西斯联盟各国的人力、物力等各方面都大大超过法西斯国家。?
为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析】【试题解析】
(1)本题考查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归纳导致德国发动战争的主要因素有:德国企图撕毁《凡尔赛和约》;经济危机使德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濒于崩溃,政府瘫痪,政局极度混乱。
(2)本题考查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点,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该阶段呈现的主要态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国际力量逐步走向联合,共同抗击法西斯。
???????(3)本题考查《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相关知识点,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后,法西斯力量与反法西斯力量对比会出现的变化:反法西斯联盟各国的人力、物力等各方面都大大超过法西斯国家。?《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的意义:为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答案】(1)力量:
德意日法西斯。表现:
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焚烧书籍;
日本法西斯制造南京大屠杀等。
(2)1942年后反法西斯斗争的正确史实都可给分。例如:
诺曼底登陆,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英美盟军和苏军进攻柏林;
召开雅尔塔会议等。
(3)背景:
日本法西斯战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结束。原因:
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对法西斯的重要力量之一,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
(4)促使日本结束战争,
反思战争,
走上和平发展道路有主要意义。(答“肯定二战胜利成果,
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等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但由于审判不彻底,
给日本右翼势力死灰复燃土壤。
【解析】(1)本题考查法西斯势力的猖獗,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从材料中“力图征服世界”等信息可以看出指的是德意日法西斯势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在欧洲的暴行主要有对犹太人的大规模屠杀,日本在亚洲的暴行主要有对中国军民的大规模屠杀如南京大屠杀等。
(2)本题考查反法西斯斗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扩张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各国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后发生的战役如诺曼底登陆,苏联对日作战等都算是“共同的斗争”。
(3)本题考查对日本的审判,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
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
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是为了审判日本战犯而设立的。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中国法官在列是因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国际反法西斯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4)本题考查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认识,要求运用所学归纳总结。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认识可以从有利的影响以及存在的缺陷的角度分析。使日本结束战争,反思战争,走上和平发展道路有主要意义;但由于审判不彻底,给日本右翼势力死灰复燃土壤。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9.【答案】【小题1】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共同反抗希特勒。希特勒迫害犹太人,疯狂的发动战争。
【小题2】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小题3】德国突袭波兰,德国突袭苏联;《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小题4】没有,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和影响。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内容。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