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九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几次武装起义辛亥革命的评价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影响,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通过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研讨历史资料,从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学会全面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学习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
重点: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的情况。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观看《一分钟游览武昌起义纪念馆》
2、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段视频就是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昌起义当年是怎样发生的?辛亥革命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本节课,就请大家跟随老师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二)目录导读今天的学习将分成三部分,老师给他们起了三个新名字,分别是黎明前夕——革命志士的奋斗、旭日初升——武昌起义、厚德流光——辛亥革命的评价。现在请大家跟随老师进入第一部分的学习。
(三)讲授新课
1、黎明前夕——革命志士的奋斗曰:“归也”,归何处?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外侮侵陵,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天乎太瞽!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秋瑾《如此江山》
师:展示时局图、《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以及秋瑾的诗作《如此江山》。提出问题:当时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什么?
生:西方列强一次次入侵中国,祖国河山被列强瓜分占领。
师:是的,古老的中国带着沉痛的耻辱走入新世纪。可是中国也不乏革命党人有识之士的奋起和反抗,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到的内容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已经成立,革命思想也已广泛传播,谁能说说有哪些?
生: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以及三民主义的指导。
师:这些有识之士为了改变国家命运,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前赴后继投身革命。出示历史地图,地图的标题是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几次武装起义?他们的结果分别是怎样?自主阅读课本42—43页,完成表格。
生:学生自主学习讲述回答。
师: 这些起义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广州的黄花岗起义。讲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师: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林觉民的《与妻书》和黄兴的《绝命书》,同学们读后有何感想?联系四场起义中牺牲的革命志士们,他们的事迹带给你什么感受呢?生:这是以天下为己任、爱我中华的民族精神;是“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的精神;是改天换地、默默耕耘、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无私无畏、忠贞奉献、毁家纾难、甘洒热血的大爱精神;是胸怀大局、求同存异、风雨同舟、同心协力的团结精神。正是这样的精神使得革命党人愈挫愈勇,屡败屡战。
师:出示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对黄花岗起义的评价,结合刚才感悟到的民主志士们的精神,说一说黄花岗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生:虽然起义以失败告终,但是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师:黎明前的黑暗终将过去,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城内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让我们来到展馆的第二部分。
2、旭日初升——武昌起义播放武昌起义视频,梳理武昌起义的过程。
师:从视频中我们可以得出武昌起义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生:革命党人谋划起义——计划泄露——士兵首义——革命胜利
师:1911年10月9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等人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的时候不慎爆炸,起义泄露,起义的名册、印信等都被俄国巡捕搜取。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起义领导人多数被捕,形势非常紧迫。就在这时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就是视频中出现的那一幕。我们来看一下武昌起义的全过程。他们首先夺取了楚望台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炮兵入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之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师: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军政府的都督。为什么会找黎元洪来做领袖呢?生:孙中山、黄兴等重要人物都不在武昌。师:被革命党人看中的黎元洪也是通过一种极为可笑的方式就职的。三位同学表演历史小短剧——用手枪逼出来的都督。
历史小剧场:吴兆麟:黎统领,大势所趋,请尽快定夺。
黎元洪:我平日待你们不薄,何苦为难我呢?
张振武:(用枪指着黎)请你做军政府的都督,怎么是为难你?
黎元洪:你把枪放下!(看向吴)你让他把枪放下!
张振武:(僵持了一会儿才把枪放下)
吴兆麟:黎统领,您平时善待士兵,您做总督,众望所归。
黎元洪:你们革命党人才济济,为何不找孙文去当领袖?
吴兆麟:黎元洪,我们革命政府当然选革命者做领袖,只是当下,孙文在海外,黄克强也尚在途中,才给了你这个机会,黎元洪,你要识时务!
黎元洪:我可以不当清朝的官,但我也不想当你们革命党的官,我只想回家!
张振武:此刻恐怕由不得你了!(再次用枪指着黎)
黎元洪:(无奈且担忧)也罢!(默认就职)
师: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因为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史称辛亥革命。师:小组合作探究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生1:顺应了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的潮流。
生2:革命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生3: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生4:革命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生5:湖北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在新军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革命士兵们在起义中发挥了主动性和积极性。
3、厚德流光——辛亥革命的评价材料
一:这些事件使其他省行动起来,在以后的四个月中结束了清朝的统治......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材料二:“皇帝如今都可以被打倒......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金冲及材料
三:一时间,国内民主空气非常浓厚,言论、出版、结社相对自由,办报成为时尚,全国上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 —《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四
材料五:1912年——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师:出示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生1: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生2: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大门。
生3: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发生变化,体现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生4: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师:出示胡适先生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辛亥革命意义非凡,但凡事都有矛盾对立的一面,你觉得辛亥革命有没有潜在着一些问题呢?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不过修剪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颗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芽的。——胡适师:树断了指的是什么?树墩还在指的是什么?
生: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四)小结
1、遥想辛亥当年,革命者前赴后继,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富强和人民幸福,不畏艰辛,不怕牺牲。孙中山先生和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献身意识,留给了武汉人民,也留给了中华儿女。这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更是一个民族的脊梁。特别是今年年初在武汉爆发的新冠肺炎,无数的武汉医护人员身先士卒,以及后来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援助武汉,辛亥革命一百年后的今天,革命党人的英勇斗争精神和革命首创精神始终得到着中华儿女的传承,我们国家才能成功地在全球新冠肺炎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控制住本次疫情,这就是中国力量中国速度!2、回顾本课知识点,知识归纳总结,师生共同梳理一遍本课的内容。
(五)作业课下阅读一些关于革命党人事迹的书籍,选择一个最喜欢的革命党人讲述他为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第9课
辛亥革命
一、黎明前夕——革命志士的奋斗
二、旭日初升——武昌起义
三、厚德流光——辛亥革命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