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 24 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 时间
1947年7月
2. 文件
《中国土地法大纲》
3. 目的
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4. 成果
至1948年底,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
贫雇农代表分土地给农民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深受农民欢迎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援前线
影响
至1948年底,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130
万人
430
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373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5
万人
1947年夏
战略反攻时机成熟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千里跃进大别山
1. 时间
1947年6月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2. 过程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3. 意义
千里跃进大别山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鄂豫皖
刘伯承
邓小平
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2)陈庚、谢富治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挺进豫陕鄂边区
3)陈毅、粟裕率华东解放军进攻豫皖苏地区
三路大军成品字形阵势,威胁南京和武汉
意义
辽沈战役
2. 时间
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
共产党: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共54个师70万人
国民党:此地部队仅55万人,卫立煌正规军48万人
3. 兵力对比
东北形势对于中共有利,是中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因此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把决战的第一个战场选在东北
1. 背景
东北野战军 伤亡6.9万人、国民党军伤亡、被俘47万人
过程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的胜利,为东北我军入关组织平津战役提供了良好契机。这一战后,国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完全颠倒过来
从10月29日起,东北野战军乘胜东进,先后解放新民、抚顺、辽阳、鞍山、海城等沈阳外围据点。1948年11月2日,东北最大的重工业城市沈阳宣告解放
毛泽东指出:“原来预计,从一九四八年十二月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解放沈阳
4. 伤亡情况
5. 战争影响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
1. 时间
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合影
(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2. 领导成员
“心”指的是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
虎自然指人民解放军,心指的是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徐州处铁路线非常多,四通八达,打徐州是为了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
猛虎掏心
民 工 543万人
担 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 畜 76.7万头
船 只 8500只
粮 食 9.6亿斤
挑 子 20.6万副
淮海战役的指挥者之一陈毅感慨地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思考:为什么淮海战役被陈毅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人民群众踊跃支持。证明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3. 结果
1949年1月6日,解放军向被围的杜聿明部发起总攻,9日消灭第13兵团大部,1月10日战斗结束。杜聿明被俘,邱清泉阵亡,李延年兵团撤往江南,淮海战役结束,解放军占领了长江以北大片土地。
淮海战役
4. 意义
徐州剿总司令刘峙认为此次战役,战略之失败多于战术,战术之失败多于战斗。
淮海战役的失利,军事上使蒋介石在南线的精锐主力损失殆尽,直逼长江,攻击矛头直指蒋介石统治的核心地区——江浙沪地区。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淮海战役支援前线的农民
平津战役
1. 时间
1948年11月29日-1949年1月31日
2. 主要城市
大同 石家庄 张家口 新保安 北平 天津 塘沽
3. 攻打策略
瓮中捉鳖 先打两头,后去中间
19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成立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3人组成的平津前线总前委。1月14日,解放军以强大兵力发起对天津的总攻,在刘亚楼指挥下,经过29个小时激战,攻克天津,天津国民党守军10个师13万人全部被歼,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被俘。天津解放后,塘沽守敌乘船南逃。
4. 过程
和平解放北平
1. 背景
共军连续攻克天津和张家口等城市,为了使北平这座举世闻名的古都免遭破坏,必须和平解放北平
标志平津战役胜利结束,解放了文化古都北平,使之免于战火完整地保存下来,使北平地区人民免遭战争之苦,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为新中国的定都北平奠定了基础。
北平和平解放谈判进行三次;傅冬菊对傅作义的策反。19日双方代表签署《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
2. 过程
3. 结果
1月22日北平守军开始撤军。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古都北平宣告解放。
4. 意义
三大战役胜利的伟大意义
从战争规模和取得的结果看,三大战役在中国战争史上是空前的。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国基本上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1.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策英明,领导正确
2. 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3. 国统区中共地下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
4. 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援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上海
江阴
湖口
南京
浙 江
安
徽
江 苏
江 西
渡江战役示意图
1.下列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
A.上海 B.南京
C.武汉 D.北平
3.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攻占( )
A.北平 B.南京
C.武汉 D.上海
4. 人民解放军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
①广大人民的支持 ②国民政府的腐败
③正确战略战术的运用 ④解放区在军事经济上的优势。
A.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A
课
后
练
习
D
B
C
5 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事件是( )
A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B 辽沈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6 下列事件及其影响,搭配不相符的是( )
A.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遵义会议的召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挺进大别山----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D.渡江战役的胜利----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7 陈毅元帅曾深情地说道:“战役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多半是老百姓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陈毅所指的是哪次战役(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8 1949年4月毛泽东的一首七律,诗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其中的“天翻地覆”指的是( )
A.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B. 辛亥革命取得成功
C. 战略决战取得胜利 D. 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A
D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