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日初中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讲学稿(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南日初中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讲学稿(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11-22 10:33:15

文档简介

南日初中八年级科学讲学稿——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3.3神经调节(二)
学习目标
1.1知道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学习重点、难点
2.1重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2.2难点:反射弧
前篇回顾
3.1动物体能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是……………………………………………………………………( )
A.体液调节 B.激素调节 C.神经调节 D.激素和体液调节
3.2王勇不小心割破了手指,疼痛难忍,但他仍然紧咬牙关不啃声,在此过程中,各器官或组织作出反应的顺序是…………………………………………………………( )
①脑 ②脊髓 ③手部感受器 ④传出神经 ⑤感觉神经 ⑥腮部肌肉
A. ③⑤②①④⑥ B. ④②①⑤⑥③ C. ③⑤④①②⑥ D. ③②④⑤②⑥
3.3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以下三个结构中,与此表现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
A.大脑、小脑、脑干 B.小脑、大脑、脑干
C.小脑、脑干、大脑 D.脑干、小脑、大脑
3.4“中风”的病人四肢没有任何损伤,却出现了一侧肢体不能活动的症状,则其受伤的结构是………………………………………………………………………………( )
A.骨骼 B.血管 C.大脑 D.脊髓
3.5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是……………………………………………………( )
A.躯体感觉中枢 B.听觉中枢 C.视觉中枢 D.语言中枢
3.6下列神经中枢不在大脑中的是……………………………………………( )
A.语言中枢 B.视觉中枢 C.听觉中枢 D.呼吸中枢
新课预习
4.1当我们无意中碰到高温物体,我们是先缩手还是先感觉到痛__________________,手迅速收回是对___________刺激的应答性反应,我们把人体通过_______________对各种刺激作出__________反应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
4.2手碰到高温物体后,首先通过____________感觉高温,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经_______________传导进入______________,再通过________________传达到____________,手便会立即缩回。以上完成缩手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______________,它包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部分。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____________才能实现。其中_________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____________能分析处理信息,________________是反射弧中实现反射效应的部分。
4.3缩手反射是对刺激的一种___________,它发生在刺激尚未被大脑接收并做出解释之前。这样就__________了作出反应的时间.
4.4人的许多____________行为可以不涉及到感受器。因为大脑是______________(高级、或低级)神经中枢,能控制一些_______________低级神经中枢。
4.5条件反射:需要____________参与的反射活动;非条件反射:是________________的神经中枢参与反射活动。
课堂练习
5.1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 )
A.向日葵的花盘向着太阳转 B.捕蝇草捕捉昆虫
C.受惊吓后,心脏的跳动加快 D.人体心脏的节律性收缩舒张现象
5.2残疾人张强下肢能有意识地完成某些动作,但黑暗中却无法感知下肢当时所处的位置,导致张强残疾的是………………………………………………………………( )
A.传出神经纤维受损 B.传入神经纤维受损
C.下肢神经已断 D.运动和感觉神经元联系中断
5.3彻底有效的消除神经系统的疲劳。就是指…………………………………( )
A.用一种活动代替另一种活动 B.睡眠 C.从事各种体育活动 D.服用镇静剂
5.4有关反射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
A.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
C.反射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应答性反应
D.反射活动是对信息的接受、传导、处理的过程
5.5下列器官,即使感受器又是效应器的是……………………………………( )
A.唾液腺 B.角膜 C.韧带 D.膀胱
5.6看、吃、谈杨梅三种活动都有分泌唾液的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看杨梅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射 B.吃杨梅分泌唾液是条件反射
C.谈杨梅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射 D.谈杨梅分泌唾液需要语言中枢参与
5.7下列现象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望梅止渴 B.膝跳反射 C.衣藻游向有光照的水域 D.每天定时摇铃唤狗吃饭
5.8“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中蕴含了反射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反射是先天性的 B.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C.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小脑 D.这一反射活动必须经过大脑皮层
5.9摄影师在印尼婆罗洲的卡加岛拍摄到的一幅有趣照片。研究人员猜测,猩猩可能是看到当地渔民用长矛捕鱼,于是学会了用树枝叉鱼的捕鱼方式。猩猩的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_(条件、或者非条件)反射。南日初中八年级科学讲学稿——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编辑——科学组
3.5体温的控制 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1、学习目标
1.1 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
1.2 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方法;
1.3 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解过程;
1.4能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学习重点、难点
2.1 重点: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调节;
2.2 难点:体温调节控制。
3、前篇回顾
3.1 下列动物的表现,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麋鹿原是我国特有的动物,后来由于某些原因在我国已不见踪影。1985年从英国引进回到我国的麋鹿,现在已学会了在“家乡故园”的生活
B.黑猩猩会把细树枝伸进白蚁的洞穴里,钓取白蚁作为食物
C.秋季气温开始下降时,南飞的大雁会排成“人”字形,以减少飞行时的空气阻力
D.食物充足的季节,松鼠会把采集到的食物架在树枝叉上晾干,留待以后食用
3.2一只失去雏鸡的母鸡,把一只小鸭当作自己的雏鸡,对它给予照料。这种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B.后天学习行为 C.节律行为 D.防御行为
3.3在学习过程中,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 )
A.可以使大脑皮层各个部分得到交替活动和休息 B.有利于更多的适用大脑
C.有利于开阔眼界,增长智慧 D.以上三项都对
3.4训练八哥“说话”时,食物刺激应在…………………………………………( )
A.八哥说话前 B.八个说话后 C.训鸟结束后 D.任何时候
3.5猫在饥饿时对纸片都感兴趣,但饱食后的猫,连老鼠的叫声也不会引起猫的捕食行为。这一事实说明…………………………………………………………………………( )
A.猫的行为刺激来自于身体内部 B.鼠的叫声不是猫行为的刺激因素
C.饱食后的猫,其神经系统变得迟钝 D.猫的行为是内外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
3.6在一次春游活动中,赵磊同学的手指被蜜蜂蛰了一下,手不由自主地立即缩回。过了一会儿,听同学喊:“这里也有一只蜜蜂。”赵磊马上把手插到衣袋中,并躲到一边。请分析:
(1)赵磊的手指被蛰后立即缩手属于_____________反射;
(2)赵磊听到“这里也有一只蜜蜂”的喊声,把手插到衣袋中,并躲到一边,属于_________反射,该反射必须由________________的中枢参与才能完成。
(3)手指被蜜蜂蛰后,立即缩回,说明脊髓有___________功能。产生了痛觉,说明脊髓还具有_____________的功能。
4、预习新课
4.1 五大类动物中_____________、两栖类、______________属于变温动物,身体的温度随环境而改变;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属于恒温动物,都具有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能力。
4.2体温测量可在__________、__________、腋窝等处进行,不同的部位测得的体温有所不同,一般而言,三处体温由高到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体温恒定并不是体温不变,而是指它们变温的幅度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的联系,但正常情况下体温可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温度、精神状态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范围内变动。
4.4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4.5读书本图 几种器官在安静和活动情况下的产热量百分比,安静和运动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安静时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时_________________
4.6皮肤血管口径的调节与散热:低温时,血管_________,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___________;高温时,血管_________,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______________。常温下,皮肤汗液分泌较少,散热以____________为主;当外界温度等于或大于体表温度时,散热以_____________方式为主。
4.7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调节和控制的。
5、课堂练习
5.1 人体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 )
A..人体内与人体皮肤表面温度之间的温度差 B.人体内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C.人体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D.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程度
5.2小明在1000M长跑中测试中,大汗淋漓,此时小明………………………( )
A.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增加 B.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减少
C.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增加 D.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
5.3有关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人的体温也会有明显的不同
B.人的体温由高到低正确的顺序是直肠、腋窝、口腔
C.一天中,体温由高到低正确的顺序是早晨、中午、晚上
D.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5.4寒冷的情况下,人会发抖,全身起“鸡皮疙瘩”,此时产热和散热的部位分别是( )
A.内脏、皮肤 B.内脏、骨骼、皮肤 C.骨骼肌、皮肤 D.神经、肌肉、皮肤
5.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防止体温下降的适应性反应的是………( )
A.汗液分泌减少 B.皮肤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C.心脏跳动减慢 D.骨骼肌出现不自主的“颤抖”
5.6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
①恒定的体温是动物进行正常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条件;②可以扩大动物生存的空间;③适应恶劣的______________。
5.7人体排出汗液的生理作用是…………………………………………………( )
A.皮肤分泌汗液是人体排出代谢终产物的一个途径
B.汗液蒸发是人体蒸发散热的主要方式
C.汗液蒸发是人体在35℃以上环境中散热的主要途径
D.以上三项都是南日初中八年级科学讲学稿——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编辑——科学组
3.3神奇的激素 (一) 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1、学习目标
1.1 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
1.2 了解神经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3 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脑的结构,及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2、学习重点、难点
2.1 重点: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与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系统的组成,脑的结构与功能;
2.2 难点: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
脑的功能。
3、前篇回顾
3.1 棉花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 )
A.增加,以抑制其生长 B.增加,以利其生长 C.减少,以抑制其生长 D.减少,以利其生长
3.2胰岛素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调节…………………………………………………( )
A.蛋白质代谢 B.糖代谢 C.脂肪代谢 D.水分和无机盐代谢
3.3下列生命活动中,与植物感应性现象无关的是……………………………………( )
A.浸在水中的大豆种子逐渐胀大 B.倒伏的韭菜自然挺立起来
C.含羞草受到触动时幼叶下垂 D松树的根在水丰富一侧分布较多
3.4在市场上有时可见到一半大一半小的歪西瓜。将这发育不均匀的西瓜按大小分成两半。发现较大的一半西瓜中是黑色的种子,而发育较差的一半西瓜中有较多的白色的种子。产生这种歪瓜的原因是………………………………………………………………………………………( )
A.西瓜较小的一侧见不到阳光,造成西瓜较小的一半发育较差
B.西瓜较小的一侧从叶片得到的营养较少
C.西瓜地中有较多的石头,使西瓜长的不圆
D.由于部分种子不发育,使西瓜较小的一侧得到的生长素较少而成歪瓜
3.5控制人生长的生长激素的分泌器官是………………………………………………( )
A.胰脏 B.肝脏 C.脑垂体 D.甲状腺
3.6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由无导管腺体分泌的 ②直接进入血液和淋巴 ③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④血液里含量极少,对人体有特殊作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7当血糖含量上升时,____________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___________;当血糖含量下降时,____________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4、预习新课
4.1 看到红灯你会等候,看到飞驰的汽车你会知道避让,这些感觉和反应都是由_______________来控制和调节的。
4.2人体作出反应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连续的过程,是许多器官___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
4.3神经细胞又叫___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组成的。
4.4在神经系统的突起中,将冲动传向细胞体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
4.5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6信息的接受和传导靠_____________。处理信息的重任主要由人体的_______和_________承担。
4.7填写神经系统组成图:
神经系统 共12对
共13对
4.8大脑表面称为____________,它的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和裂,沟裂之间又隆起形成____________。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_______________大大增加。
4.9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脑干在大脑的下面,主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0__________是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圆柱形,是由许多____________组成的,是脑与躯干和内脏之间的重要信息传递通道。
5、课堂练习
5.1 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
A.细胞体、树突、轴突 B.树突、细胞体、轴突 C.细胞体、轴突、树突 D.轴突、细胞体、树突
5.2 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机构是……………………………………………………( )
A.体液调节机构 B.内分泌调节机构 C.脑和脊髓 D.神经系统
5.3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突起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树突数目多,轴突仅一条 B.树突从细胞体发出后不断分支,轴突无分支或少分支
C.神经元一般都有树突和轴突 D.树突的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出,而轴突的功能是将兴奋传到细胞体
5.4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命活动的调节使人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生命活动的调节是人体特有的生理功能
C、生命活动的调节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D、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机构是神经系统
5.5当一个人的脊髓上部受到严重损伤时,针刺足部,该伤者………………………( )
A、会产生缩腿反射,并感到疼痛 B、会产生缩腿反射,但不感到疼痛
C、不产生缩腿反射,但感到疼痛 D、不产生缩腿反射,也不感到疼痛
5.6新交通法明确规定不得醉酒驾车。醉酒的人驾车时明显表现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各项操作。造成驾车人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人的……………………( )
A、大脑 B、脊髓 C、小脑 D、脑干
5.7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陈代谢只在神经系统调节下进行
B、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都是通过反射弧实现的
C、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基本结构单位都是神经元
D、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参与调节南日初中八年级科学讲学稿——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编辑——科学组
3.1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1、学习目标
1.1学会观察并描述动植物的各种行为,收集有关动物节律行为的资料;
1.2了解环境因素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1.3能例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1.4学会用实验学习植物感应性生长的特点。
2、学习重点、难点
2.1重点:动植物的节律性植物的感应性;
2.2难点:环境对动物行为的影响因素、植物的感应性。
3、前篇回顾
3.1大气层中最适宜飞行的是___________;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___;
3.2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相当于__________毫米汞柱;
3.4气体流速与压强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样也适用于液体;如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_______,压强_______,下方空气流速_______,压强________;
3.5高气压控制区域,中心气流___________,多___________天气;低压区则相反;
3.6气压对沸点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影响气候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解释水的比热为4.2X103J/(kg﹡℃)的涵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计算:据某新闻媒体报道,10000平方米的森林每秒钟吸收的太阳能约为1.2X105焦,如果这些太阳能全部被初温为25℃,质量为50千克的干泥土所吸收,那么可使这些干泥土的温度升高到多少℃?干泥土比热容C=0.8x103 J/(kg﹡℃)
4、预习新课
4.1请列举动植物行为随环境的周期性变化而变化的实例:(至少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的分布受环境制约
C.生物对环境无影响
D.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
4.3自然界有许多现象,如当土壤中水分不均匀时,根会向__________的地方生长……,这些都是植物的__________性,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课堂练习
5.1青蛙、蛇、熊的冬眠,是对寒冷的冬天缺少 _____ 、________ 的一种适应。
5.2燕子低飞要下雨,是因为下雨前 __________比较低,昆虫无法飞高。所以下雨前,燕子的低飞现象是受环境因素中的 _______ 、气压的影响。
5.3大雁总是在每年的冬至,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南飞。影响大雁定期南飞的因素,是自然界的哪一种节律性变化 ( )
A.昼夜变化节律 B.月相变化节律 C.季节节律 D.以上三个同时作用
5.4中科院科学考察组,在考察云南天坑时,在天坑的地下河中发现了新的物种——盲鱼。影响地下河里的鱼视力退化的环境因素是 ( )
A.温度 B.光照 C. 大气压 D.水质
5.5 家养的小白兔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换毛,春季将浓密的毛褪去换上一身较稀疏的毛,而在秋季刚好相反。使小白兔具有上述节律行为的是环境变化中的哪一节律性变化规律,影响小白兔换毛的环境因素是什么因素。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
A.昼夜变化节律、光照和温度 B.季节节律、温度
C.月相变化节律、温度 D.以上三个都是正确的
5.6植物的根不仅具有向地下垂直生长的感应性现象,并且还有向较潮湿的地方生长的感应性现象,即植物具向水性。请你对植物的向水性提出假设,实验探究。
(1)提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立对照组:取两盆生长情况一样的蚕豆苗,分别标上A和B,在A盆的植株四周均匀施水,在B盆的植株的一个方向处施水。放置一周后,轻轻去掉泥土,观察植株的根的分布。试回答:
a.其中作为对照组的是 ________ 盆蚕豆苗;
b.在图3—1的方框内用文字或图画表示A、B盆中植株根的分布情况。
(3)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阅读理解
有许多植物在春暖花开时展现勃勃生机,而在寒冷的秋风来到时,植物的叶子由绿变黄,落叶树开始落叶,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逐渐枯萎死亡。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现象是植物对下列哪种环境刺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 ( )
A.光照 B.地球引力 C. 温度 D.振动
(2)上述现象说明植物具有的向性运动是 ( )
A.向触性 B.向热性 C. 向水性 D.向光性
5.8在密林深处,向阳山脊上的树,树杆粗且树冠大,根深叶茂。而背阳山中的树,树杆细而长,树冠向高空伸长。影响树木向阳坡和背阳坡生长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
A.水分 B.温度 C.土壤 D.阳光南日初中八年级科学讲学稿——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编辑——科学组
3.4动物的行为 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1、学习目标
1.1 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1.2 学会对动物行为的分类;
1.3 了解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形成;
1.4通过探究性研究,了解精神因素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影响,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
2、学习重点、难点
2.1 重点:动物行为的分类; 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形成;
2.2 难点:动物行为的区别。
3、前篇回顾
3.1 下列人和生物的反应不能称为反射的是…………………………………………( )
A.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人就会眨眼睛 B.人吃食物时会分泌唾液
C.小鸟受惊就会飞走 D.触动含羞草,它的小叶会闭合,叶柄会下垂
3.2神经系统调节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__,实现它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
3.3人的手偶然被针刺伤时,因为神经冲动从感受器传到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先产生______________后产生_____________。从而证明脊髓有___________功能和____________功能。
3.4 以下活动不需要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是…………………………………………( )
A.异物进入气管后引起剧烈的咳嗽 B.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C.摆放在阳台上的花草,茎叶都朝外生长 D画饼充饥
3.5某成年人因车祸导致胸部处的脊髓受伤,出现小便失禁现象。这是因为………( )
A.脊髓中的排尿中枢受伤 B.大脑皮层上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受伤
C.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受损伤 D.脊髓中传导束受损伤,排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
3.6婴儿排尿是无意识的,这是因为……………………………………………………( )
A.脊髓中排尿中枢发育不完整 B.脊髓中的信号没有传导到大脑
C.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发育不完整 D.大脑发育不完整
3.7小柯不小心手指被利刃划破,疼痛难忍,但他仍然咬紧牙关不啃声。此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到路径是……………………………………………………………………………………( )
①脑 ②脊髓 ③手部感受器 ④传出神经 ⑤传入神经 ⑥腮部肌肉
A. ③⑤②①④⑥ B. ④②①⑤⑥③ C. ③⑤④①④⑥ D. ③②④⑤②④
3.8非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生来就有先天性反射,是遗传行为,______________反射弧生来就有;
条件反射是生物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反射弧不固定,可因条件改变而消退,条件发射需要______________的参与。
4、预习新课
4.1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它们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共同协调后完成的。
4.2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称之为___________,也称为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3读图:课本P106图3-29老鼠走迷宫,回答问题
训练前后老鼠走迷宫的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4.4有些动物的行为是后天学习后获得的。这样的行为称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5人的学习行为更为复杂,不仅能对环境中声、光、味,触等具体刺激作出反应,还能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学习,并能以此代替具体刺激,作出反应,这些都是因为人具有高度发达的______________。
5、课堂练习
5.1 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老虎表演钻火圈 B.海狮表演顶球 C.小鸡觅食 D.狗能听懂人的呼唤
5.2下列各项中,属于动物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
A.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飞到池边喂金鱼
B.侦查蜂能用精美的“舞蹈”语言告诉其他工蜂蜜源的位置
C.信鸽能替主人送信
D.缝叶莺能把相邻的树叶边缘缝起来,筑成一个精致的鸟巢
5.3关于动物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马静立不动是一种行为 B.蜘蛛结网是一种学习行为
C.蚯蚓没有学习行为 D.动物行为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
5.4刚出生的小袋鼠只有人的手指那么大,眼睛还睁不开。它出生时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靠本能爬向母袋鼠的尾尖,再从尾尖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小袋鼠的这种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
B.先天性行为,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C.后天学习行为,靠学习得来
D.后天学习行为,靠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5.5在动物的行为中,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是神经系统的调节处于主导地位。而下列动物行为中,以激素调节为主的是………………………………………………( )
A.黑猩猩的模仿学习行为 B.驾驶员看见红灯刹车
C.闻到辣椒味,打喷嚏 D.摘除睾丸的公鸡不再啼鸣,鸡冠萎缩
5.61个小孩在摘野果时,手不小心被刺扎了一下,迅速收回,但是他很想吃这个野果,第二次伸手忍着痛摘下了野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小孩不小心被扎后缩手,是条件反射
B.缩手动作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指挥下完成的
C.小孩不小心被扎后缩手是非条件反射;而忍痛摘野果是条件反射
D.小孩完成摘野果的动作与小脑无关
5.7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 )
A.观察法和实验法 B.观察法和调查法 C.调查法和实验法 D.观察法和推理法
5.8人的学习行为不同于动物的是……………………………………………………( )
A.能对声音的刺激做出反应 B.能对光的刺激做出反应
C.能对味的刺激做出反应 D.能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做出反应南日初中八年级科学讲学稿——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编辑——科学组
3.2神奇的激素 (一) 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1、学习目标
1.1 了解植物生长素发现的历史,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
1.2 了解激素是如何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
2、学习重点、难点
2.1 重点:生长素发现的过程;
2.2 难点:不同情况下生长素对胚芽的促进作用。
3、前篇回顾
3.1 “燕子低飞要下雨,蚂蚁堵洞要下雨”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动物的行为与_________有关。
3.2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温度、湿度 D.光照、食物
3.3 下列动物的行为中与天气变化无关的是………………………………( )
A.熊要冬眠 B.秋天到了大雁要南飞 C.动物的季节性换毛 D.猫的哺乳行为
3.4 原产于中美洲的紫茎泽兰于20世纪80年代入侵我国云南,并迅速蔓延,对当地农牧业、植被造成严重危害。其主要原因很可能是西南地区……………………( )
A.土壤肥沃 B.气候宜人 C.物种较少 D.缺乏该物种的天敌及有力的竞争者
3.5 菊花一般在短日长夜的秋季开花,现在一年四季都有菊花供应,这是如何造成的( )
A.调节水分供应来控制花期 B.调节肥料使用量来控制开花
C.控制光照时间的长短 D.控制环境温度
4、预习新课
4.1
(1)A图表明胚芽受到单侧光照射时,会__________________;
(2)B图表明如果切去胚芽___________部分,发现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
(3)C图中将胚芽的尖端用一个_____________的锡箔小帽罩起来,发现胚芽___________;
(4)D如果胚芽的基部用锡箔包起来,发现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实验结论,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想:(1)在__________的照射下,胚芽会向光源弯曲生长,弯曲部位在胚芽尖端以下部分;(2)胚芽的__________部分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且这种物质会对____________产生影响。
4.2 荷兰科学家___________等人,最后分离出植物尖端部分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取名为_____________。后来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起重要作用的物质。这些对植物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物质统称为________.
4.3现在科学家知道,当___________照射植物时,使植物体内产生的生长素分布_________,背光侧生长素___________(多或少),所以背光册生长_____________(快或慢)。
4.4血液中的葡萄糖叫做____________,血糖含量基本维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胰岛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早晨进餐后,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会__________,这时___________的分泌会增加,使血糖维持在正常的浓度范围内。
5、课堂练习
5.1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枝比较容易生根存活,这是因为芽和幼叶可以……( )
A.迅速生长 B.进行光合作用 C.产生生长素 D.表明插枝的死活
5.2棉花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 )
A.增加,以抑制其生长 B.增加,以利其生长
C.减少,以抑制其生长 D.减少,以利其生长
5.3用燕麦幼苗的胚芽进行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的部位分别在胚芽的……………………………………………………………………………………( )
A.尖端和尖端下面 B.尖端和尖端 C.尖端下面和尖端下面 D.尖端下面和尖端
5.4给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番茄。说明了( )
A.果实发育与受精作用有关 B.果实发育与种子形成有关
C.果实发育需要生长素 D.生长素抑制了种子的生长
5.5人体血液内某种激素含量一昼夜内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则该激素是………( )
A.性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甲状腺激素
5.6温特实验时,用没有接触过胚芽尖端的琼脂做实验,该装置在整个实验过程是为了做________________.
5.7某同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将一盆A植物放在暗箱内,而将B植物放在凿了一个小洞的暗箱内,如下图。几天后发现A植物向上生长,而B植物向小洞弯曲生长。此实验是可以说明………………………………………………………………( )
A.阳光能促进植物生长
B.植物茎的生长表现出向光性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不需要水分
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不需要光线南日初中八年级科学讲学稿——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编辑——科学组
3.2神奇的激素 (二) 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1、学习目标
1.1 能说出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功能;
1.2 知道由于激素分泌不正常引起的各种疾病;
1.3学会探究激素分泌不正常引起的症状及对生活的不利影响。
2、学习重点、难点
2.1 重点:内分泌腺及其功能,激素分泌不正常引起的疾病;
2.2 难点:内分泌腺的功能;激素分泌不正常引起的各种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3、前篇回顾
3.1 “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这一结论的推想者、“胚芽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够控制胚芽的生长”这一结论者分别是………………………………………………………………………………( )
A.达尔文、温特 B.达尔文、郭葛 C.温特、达尔文 D.温特、郭葛
3.2农业生产上常用生长素的类似物进行农田除草,其原因是……………………( )
A.高浓度生长素会促进杂草衰老 B.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杂草生长
C.低浓度生长素会促进杂草衰老 D.低浓度生长素会抑制杂草生长
3.3温室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 )
A.喷洒生长素类似物 B.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C.喷洒磷肥 D.喷洒氮肥
3.4某患者注射一剂量的胰岛素后,出现休克现象,若要使其尽快苏醒,可适量注射( )
A.血浆 B.葡萄糖 C.球蛋白 D.生理盐水
3.51922年初,班廷与贝斯特从羊的胰脏中取出一种物质,注射到割掉胰脏而患糖尿病的狗身上,发现该狗的症状减轻。现在,这种提取物被大量生产,并用于治疗人类糖尿病,这种提取物是……………………………………………………………………………………( )
4、预习新课
4.1我们体内分布有许多______________,他们会分泌相应的激素,这些激素虽然在血液中的含量_____________,但对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____________作用。
4.2人体内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功能
内分泌腺 功能
4.3内分泌腺是没有____________的腺体,它们的分泌物——______________会直接进入腺体内的______________,通过血液循环被运送到人体的某个部位或各个器官,与神经系统一起指挥或协调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
4.4激素分泌不正常带来的一些疾病
激素分泌情况 疾病 具体症状
5、课堂练习
5.1 一幼儿因某种激素分泌不正常,引起身体比正常幼儿矮小,生长迟缓,但智力正常。此幼儿长大后很可能患…………………………………………………………………………( )
A.呆小症 B.侏儒症 C.糖尿病 D.支端肥大症
5.2 据报道,四川省某村有数百口人,都选不到一个人当会计,原因是该村大多数人智力低下,且有许多呆小症患者,该村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食物中含碘过多,生长素分泌过少 B.食物中缺碘,生长素分泌过少
C.食物中含碘过多,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 D.食物中缺少碘,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
5.3摘除了成年狗的甲状腺,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
A.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 B.体态臃肿,行动迟缓 C.第二性征消失 D.食量增加,身体消瘦
5.4 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显示,很多初中生在晚上10点甚至11点之后才入睡。专家认为学生入睡的最佳时机是在晚上9点到10点之间,并睡足9个小时,这有利于学生的生长发育,因为人体在晚上能旺盛的分泌…………………………………………………………………………( )
A.胰岛素 B.雌性激素 C.雄性激素 D.生长激素
5.5 下列各组疾病中,由于同一种激素分泌混乱所造成的是…………………………( )
A.呆小症和侏儒症 B.大脖子病和糖尿病 C.侏儒症和支端肥大症 D.糖尿病和甲亢
5.6甲、乙两个16岁的女子,身高均是60厘米,甲智力低下,乙聪明过人,这两个女子都是由于幼年时某种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甲、乙分别缺少的激素是…………………………( )
A.胰岛素,肾上腺素 B.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 D生长激素,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