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活动一、寻找教室里的纸蝴蝶
1、粘贴在什么环境下的蝴蝶幸存下来?
2、这对蝴蝶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3、你能从这活动中得到什么结论?
活动小结
活动二、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表现
生物形态结构上的适应
生物生理特性上的适应
生物行为生态上的适应
奇招一、保护色
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
隐藏
北极熊
利于捕食
利于避敌
云豹
Go back
稚鸡
舟蛾
青蛙
树蛙
雷鸟
保护色的特点
1、体色与环境色彩相似
2、不易识别
奇招二、警戒色
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防止误伤
警告
Go back
荔蝽(三龄若虫)
黄蜂
夜蛾幼虫
刺蛾幼虫
箭毒蛙
海葵
警戒色的特点
1、色彩鲜艳,易于识别
2、具有恶臭、毒刺或毒毛
奇招三、拟 态
外表形状与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相似
利于避敌、捕食
迷惑
Go back
鹿蛾
枯叶蝶
枯叶螳螂
舟蛾
沙漠竹节虫
枯叶蛾
尺蠖
兰花螳螂
叶蝉
拟态的特点
1、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相似
2、不易识别
思考:
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有什么共同点?
共同点
三者保护性适应都是在进化过程中:
1、通过长期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
2、都有利于动物的自我保护
特点
每种生物对它生活的环境普遍具有:
一定的适应性,否则就要被淘汰。
适应的相对性:
适应→不适应
疑难解析1:
这只昆虫是保护色还是拟态?
如何区分?
保护色只有体色相似,拟态除体色外,还有体态与生物或非生物相似。
马达加斯加败叶螳螂
某种螳螂的若虫,数一数,共有几只?
除看色彩外,还应看是否具有恶臭或毒刺(有无较强防卫能力)。如有则为警戒色,否则为拟态
疑难解析2:
如此鲜艳的色彩,犹如鲜花一般,是警戒色还是拟态?
老虎身上的斑纹属于哪种适应现象?
应用练习1:
总 结
生 物 与 环 境 之 间 是 相 互 作 用 的,它 们 是 一 个 不 可 分 割 的 统 一 整体。(共18张PPT)
鸦片战争
《辛丑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
殖民地化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打开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
英国正常的商业活动为什么会在中国受到限制?
1.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2.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林则徐
虎门销烟
左宗棠
收复新疆
邓世昌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他率致远舰将士与日舰展开激战,舰身受伤后,下令撞击敌舰,最后壮烈牺牲。
民族英雄及其事例
1.列强的侵略
2.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
3.综合国力的衰落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第6课
洋务运动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部出现“洋务派”, 什么是“洋务派”?
2.这一派别中有哪些代表人物?
3.整个洋务运动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提出了什么口号?创办了哪些企业?
4.洋务派在军队建设和文化教育上有什么作为?
5.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失败?有着怎样的积极作用?
中央: 奕?
地方
晚清四大名臣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左宗棠
阶 段
前 期
后 期
口 号
企 业
自 强
求 富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曾国藩
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
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李鸿章
张之洞
毛泽东曾说:“(在中国)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这主要指张之洞创办了
A.汉阳铁厂 B.福州船政局
C.湖北织布局 D.江南制造总局
A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C.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D. 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部出现“洋务派”, 什么是“洋务派”?
2.这一派别中有哪些代表人物?
3.整个洋务运动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提出了什么口号?创办了哪些企业?
4.洋务派在军队建设和文化教育上有什么作为?
5.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失败?有着怎样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