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走进化学世界
(时间:60分钟 总分:6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对化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不仅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制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物质
B.想制造什么物质就可以制造什么物质
C.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D.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变得更美好
2.下列成语或典故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春风得意 B.如鱼得水 C.百炼成钢 D.草木皆兵
3.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移走蒸发皿 C.倾倒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
4.有关加热操作:①加热试管前擦净试管外壁的水;②给烧杯加热要垫上石棉网;③使用试管给物质加热进行预热;④试管加热时底部不能跟灯芯接触,其共同目的是( )
A.充分利用热能 B.防止容器破裂
C.有利于反应进行 D.加热时温度高
5.某同学将蜡烛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现瓶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瓶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得出了以下结论,你认为不符合实际的是( )
A.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B.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C.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D.蜡烛在氧气中能燃烧
6.某同学用量筒准确量取20 mL某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 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
A.大于9 mL B.小于9 mL C.等于9 mL D.不能确定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
B.用金属铜做导线
C.发热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D.用汽油作汽车的燃料
8.分析人体鼻孔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比较图,得出一些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各气体的含量为气体的体积分数
B.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只有部分进入血液
C.人体能产生稀有气体
D.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比例比水汽大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9.(5分)(1)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白糖,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 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碳,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 变化。
(2)下列情况只表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只表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两种性质均体现的是 。(填序号)
①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可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 ②木炭可以燃烧,人们利用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取暖、做饭 ③水生动物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④铁、铝、铜等金属材料可制成炊具
10.(4分)(1)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1~2秒后取出来,可以看到处于火焰外层的部分最先碳化,说明灯焰中 部分温度最高。
(2)把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 ,用 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
(3)实验室加热约150 mL液体,可以使用下图所示仪器中的(填写仪器名称) __。
11.(4分)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体验,说说下列物质的用途各利用了它们的哪条性质。(答一点即可)
(1)酒精作酒精灯的燃料 ;
(2)食盐作调味品 _;
(3)铁做成铁锅 ;
(4)钨做灯泡中的灯丝 。
12.(4分)掌握化学实验室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图1 图2
(1)请从如图1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①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
②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
(2)某同学要量取48.6 mL的水进行实验,如果该同学采用俯视的方法进行读数,他取出的水比48.6 mL_ __(填“多”或“少”)。
(3)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如图2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__ __(填字母序号)。
13.(3分)为了更好地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变化”,某课外活动学习小组的同学分为正方与反方两组进行辩论。
请你也搜集一些信息、资料,加入其中的一方。你愿加入 ,你的观点是:
(1)_ _;
(2) ;
(3) 。
14.(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
(1)物理性质: ;
(2)化学性质: ;
(3)用途: ;
(4)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
。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5.(6分)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小明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有白烟产生,于是他进行了下面的思考与实验: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①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②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进行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就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因为 。
16.(6分)某校实验小组同学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含量有什么不同”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的性质:①能溶于水,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不支持燃烧。
【收集气体】收集吸入的和呼出的气体。
【设计方案】用大小相同的两个塑料瓶收集气体。
方案1:排水收集法:先将软塑料瓶装满水,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里面,缓缓吹气。
方案2:用塑料瓶收集:先将软塑料瓶压扁,然后缓缓向里面吹气。
【提出问题】你选择的方案是 (填“方案1”或“方案2”)理由是 。
探究环节1 比较两种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过程】将粗细相同的 细木条同时伸入分别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塑料瓶中,观察火焰大小和燃烧时间长短。
【实验现象】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燃烧火焰小,燃烧时间短。
【实验结论】 。
探究环节2 比较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设计实验】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 ,振荡,观察是否有浑浊现象出现。
【观察现象】呼出气体的样品中石灰水变浑浊,空气样品中石灰水无浑浊现象出现。
【实验结论】 中二氧化碳含量多。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2.C
3.C
4.B
5.B
6.A
7.D
8.C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9.(1)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白糖,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__物理__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碳,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__化学__变化。
(2)下列情况只表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__①④__;只表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__②__;两种性质均体现的是__③__。(填序号)
①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可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 ②木炭可以燃烧,人们利用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取暖、做饭 ③水生动物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④铁、铝、铜等金属材料可制成炊具
10.(4分)(1)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1~2秒后取出来,可以看到处于火焰外层的部分最先碳化,说明灯焰中__外焰__部分温度最高。
(2)把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__平放(或横放)__,用__镊子__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
(3)实验室加热约150 mL液体,可以使用下图所示仪器中的(填写仪器名称)__烧杯、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__。
11.(4分)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体验,说说下列物质的用途各利用了它们的哪条性质。(答一点即可)
(1)酒精作酒精灯的燃料__可燃性__;
(2)食盐作调味品__咸味__;
(3)铁做成铁锅__导热性__;
(4)钨做灯泡中的灯丝__熔点高__。
12.(4分)掌握化学实验室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图1 图2
(1)请从如图1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①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A__;
②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__G__。
(2)某同学要量取48.6 mL的水进行实验,如果该同学采用俯视的方法进行读数,他取出的水比48.6 mL__少__(填“多”或“少”)。
(3)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如图2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__D__(填字母序号)。
13.(3分)为了更好地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变化”,某课外活动学习小组的同学分为正方与反方两组进行辩论。
请你也搜集一些信息、资料,加入其中的一方。你愿加入__正方__,你的观点是:
(1)__化学能合成材料,丰富我们的生活__;
(2)__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__;
(3)__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增加粮食的产量[或反方;(1)化工生产产生的废物对环境造成破坏;(2)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造成资源枯竭;(3)高危化学品危害人类健康,造成一些物种的减少,甚至灭亡]__。
14.(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
(1)物理性质:__淡蓝色气体__;
(2)化学性质:__具有强氧化性__;
(3)用途:__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__;
(4)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
__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但过多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__。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5.(6分)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小明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有白烟产生,于是他进行了下面的思考与实验: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①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②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进行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①__(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还没有完全散去__。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水蒸气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就为假设__③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①__,因为__二氧化碳不能燃烧__。
16.(6分)某校实验小组同学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含量有什么不同”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的性质:①能溶于水,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不支持燃烧。
【收集气体】收集吸入的和呼出的气体。
【设计方案】用大小相同的两个塑料瓶收集气体。
方案1:排水收集法:先将软塑料瓶装满水,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里面,缓缓吹气。
方案2:用塑料瓶收集:先将软塑料瓶压扁,然后缓缓向里面吹气。
【提出问题】你选择的方案是__方案2__(填“方案1”或“方案2”)理由是__二氧化碳能溶于水__。
探究环节1 比较两种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过程】将粗细相同的__燃烧的__细木条同时伸入分别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塑料瓶中,观察火焰大小和燃烧时间长短。
【实验现象】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燃烧火焰小,燃烧时间短。
【实验结论】__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__。
探究环节2 比较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设计实验】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__澄清石灰水__,振荡,观察是否有浑浊现象出现。
【观察现象】呼出气体的样品中石灰水变浑浊,空气样品中石灰水无浑浊现象出现。
【实验结论】__呼出气体__中二氧化碳含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