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经典实用型课件+素材人教版(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经典实用型课件+素材人教版(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1-03 19:39:57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产生条件:物体振动。
2.声源:能够发生振动的物体。
(固体、液体、气体)
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1)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振动一定发声,但人耳不一定听到。
用乒乓球的明显弹起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转换法)
4.声音的记录与还原
(1)老机械唱片——用沟槽记录声音
(2)磁带
(3)光盘
(4)存储卡、优盘、芯片
科学推理法
二、声音的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1.介质:
声音传播需要的物质。
2.传声的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3.传声的条件: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声波:声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类比法
声波
水波
三、声速
1.物理意义: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
2.数值: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
声速/(m·s-1)
介质
声速/(m·s-1)
空气(0℃)
331
海水(25℃)
1561
空气(15℃)
340

3230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
3.影响声速大小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1)介质的种类:
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最慢,即v固>v液>v气
(2)介质的温度:
通常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5℃时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
①在长钢管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___次声音。
②在盛有水的长钢管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___次声音。
2
3
4.回声
(1)形成: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
(2)原声加强: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内(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加强原声)
(3)听到回声: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
思考:人耳要区分原声和回声至少要离障碍物多远?
(4)应用:
回声测距,时间要除以2。
四、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1.人耳的构造
2.听到声音的过程
(1)空气传导:
声音→鼓膜振动→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
(2)骨传导:
声音→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练习]
1.用录音机录自己说话声音后再外放,感觉声音和自己正常说话声不一样,这是为什么?
答:听自己说话声与听自己的录音会感觉不同,原因是听自己说话时存在空气传导和骨传导,而听自己录音只有空气传导。
[练习]
2.小华跟着爸爸到大山中去旅游,爸爸说:“我能知道对面的山峰离我们有多远。”小华感到很迷惑,请你设计一个方案,帮助小华解决问题。方案要有器材、步骤、数据处理方法。
答:
【器材】停表
【步骤】大声对山峰喊话,同时按下停表开始计时,当听到回声时立即按下停表暂停,记录时间。
【数据处理】用声速和速度公式,求解山峰到人的距离。
本课小结
一、声音的产生
1.产生的条件:
2.声源:
3.声音的记录与还原
二、声音的传播
1.介质:
2.传声的介质:
3.传声的条件:
4.声波:
三、声速
1.物理意义:
2.定义:
3.影响声速大小因素:
4.回声
四、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