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地球》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40分)
1.科学家认识事物往往需要证据支持。下列叙述不能作为地球是球形的证据的是(
)
A.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圆形的
B.铅笔在篮球上移动时笔尖先消失
C.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
D.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2.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看,地球是个很圆的球体,这是因为(
)
A.地球外面大气层的干扰
B.过去人们测量有误差
C.地球本身就是个正球体
D.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很小
3.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他认为天与地的关系就如同鸡蛋中的蛋白与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天包在当中,大地是一个圆球,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下列对张衡这一理论的认识,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
A.张衡的这一理论是完全错误的
B.张衡的这一理论虽然很不科学,但是在当时条件下却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一次大飞跃
C.张衡的这一理论与“地心说”一样,应该遭到批判
D.张衡的这一理论基本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
4.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小强这样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认为有误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缩成普通地球仪大小则非常接近正球体
C.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D.哥伦布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5.同学们都玩过拨浪鼓吧。“演示地球形状变化的试验示意图”与玩拨浪鼓很类。这个试验能说明(
)
A.地球因为自转变成了一个正圆球体
B.地球因为公转变成了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略扁的球体
C.地球因为自转变成了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D.地球正在向正圆球体演化2
6.读图,判断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应是(
)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7.下列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仪就是按一定比例缩小了的地球的模型
B.地球里有一个地轴,所以地球仪能绕地轴旋转
C.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所以地球也是正球体
D.地球上有经线和纬线,所以地球上有经纬网
8.如图是用粗铁丝和乒乓球等材料制作的小型地球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③的长度应比④的长度略大些
B.乒乓球上画出的与⑤平行的等距线是纬线
C.图中①代表地理北极,⑤代表赤道
D.乒乓球上所画连接①与②之间的线是经线
9.如图1表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图2中甲、乙、丙、丁四处所见的经纬网与下面①②③④对应正确的是(
)
?
?
?
?
?
?图1?
?
?
?
?
?
?
?
?
?
?
?
图2
A.甲一①
B.乙一②
C.丙一③
D.丁一④
10.众所周知,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从北极(N)上空看,它绕北极点(N)逆时针自转。如图经纬网,N是北极点,那么,②在①的什么方向(
)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11.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①???②???③???④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下列现象:①当我国上海为白昼时,美国纽约为黑夜;②北京一天内出现昼夜更替现象;③地轴北端永远指向北极星;④我们观察到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其中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设想一下,如果其他星球的状态都没有改变,只有地球的自转变得忽快忽慢,那么(
)
A.地球上的不再有昼夜现象
B.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会失去现有规律
C.地球上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消失
D.地球上的昼夜交替一定会更慢
14.读图,若圆心O表示地球南极,由C地直线航行飞行B地,其航向是(
)
A.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B.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C.先向东南后向西南
D.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15.地球按1:200
000
000的比例尺制成地球仪,则地球仪的赤道周长为(
)
A.2米
B.20厘米
C.80厘米
D.8米
16.如图为某科学小组同学在实践活动中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则E处表示的地形为(
)
A.山顶
B.鞍部
C.山谷
D.山脊
17.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地图的种类更为丰富,出现了很多新型地图。下列不属于新型地图的是(
)
A.有声地图
B.三维地图
C.盲文地图
D.平面示意图
18.假如学校操场一周的周长为250米,现在,某七年级学生为它画了一张平面图,图中操场的周长为25厘米,那这幅图的比例尺应为(
)
A.1︰10000
B.1︰1000
C.1︰100000
D.1︰100
19.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
A.昼夜交替
B.昼夜长短变化
C.从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在西方送走落日的余晖
D.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地方时”来得早
20.下列古诗中,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二、填空题(共20分)
21.(1)按照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下列事件或说法的先后顺序是:?
?
?
?
??(填字母)。
A.麦哲伦完成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用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B.天圆地方。
C.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
?
?
?
??。
A.地球形状随着人类的认识而发生改变
B.科学的发展就是不断发现和修正的过程
C.合适的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或改进是认识地球形状的基础
D.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没有阶段的,完全靠人们的突发奇想
22.根据图示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该图是以地球
??????????极为中心的极地投影图。图中A、B、C、D四地中,处在白昼的是
??????????,处在黑夜是
??????????,处在晨线上的是
??????????,处在昏线上的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40分)
23.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作模拟实验。分析下列模拟实验,并回答问题:
(1)如图甲,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通过此模拟实验,我们知道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的原因是________。
(2)如图乙,用铝盆、海绵、蜡烛和水等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________
(填“碰撞”或“张裂”),其中上升的水流类似________上涌,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现象是________
(填“山脉”或“大洋”)的形成。
24.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并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观察记录结果并完成下列各题:
(1)由于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当地球自转时,产生了___________现象。
(2)东京和北京相比,___________先看到日出。
(3)下列现象中,主要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B.夏天热,冬天冷
C.我们每一天都经历了白天和黑夜
D.夏天日出早、日落晚,白天比黑夜长;冬天日出晚、日落早,白天比黑夜短
2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同一水平视线上,图中在木板上移动铅笔从C点到D点,铅笔的长度看上去变化________(填“明显”或“不明显”):在篮球表面移动铅笔从A点到B点,其长度变化看上去________(填“明显”或“不明显”)。
(2)上述实验和现象能否证明地球是个球体?________。
(3)海边的人们发现远去船只的桅杆与船身哪个先消失?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分)
1.B
2.D
3.B
4.D
5.C
6.D
7.A
8.A
9.D
10.C
11.A
12.D
13.B
14.D
15.B
16.B
17.D
18.B
19.B
20.A
二、填空题(共20分)
21.(1)BAC
(2)BC
22.北;D;B;C;A
三、实验探究题(共40分)
23.(1)地球是个球体
(2)张裂??
岩浆??
大洋
24.(1)昼夜交替
(2)东京
(3)AC
25.(1)不明显;明显?
(2)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3)船身先消失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