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存与食品安全 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存与食品安全 课件(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02 11:2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2.史料实证:能通过史料分析食物生产的现代化,说明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与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对食品供给的影响。
3.历史解释:能通过文字、图片等材料,了解食品安全产生的原因及需采取的应对措施,理解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与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对食品供给的影响。
4.时空观念:通过对古今中外食物储备技术的对比,认识科学技术进步对食物储备产生的影响,增强时空观念。
5.家国情怀:联系生活实例探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多方面影响,尝试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深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自觉担负起为建设美好生活而努力的时代责任。
新课导入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食物生产现代化的实现
(1)背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实现: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3)表现: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一大批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及禽畜的生产量大幅度增长,保证了农牧产品的供应。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2.农业生产的机械化
(1)条件: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
(2)表现:用大功率拖拉机牵引的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获机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各国的农业机械规模: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则是大、中、小型相结合。
(4)意义: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3.杂交育种技术:
(1)概况:
①1930年,美国培育出杂交玉米新品种。
②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
③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培育出杂交水稻。
③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一一南优二号。
⑤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
(2)影响: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4.养殖及畜牧业生产的现代化
(1)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从给料、给水到产品收集、包装、运输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
(2)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
思考: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有何不同?
传统农业:主要使用人畜力、比较简陋的农具和农家肥,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一种内循环,农产品的加工是很初步的。
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是持续、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和现代工业装备的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产业,是把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把产前、产中和产后相结合,把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的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的综合性产业。
思考:中国发展现代农业有何重要意义?
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的建设,能促进生产发展,对于农村的生态环境及生活面貌都有极大的改善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产业基础,有利于提高农村经济的活力。
有利于稳定粮食生产。粮食生产的稳定是农业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建设能全面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实现粮食生产的稳定。
有利于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循环上升发展,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原始农业社会:人们利用地窖和陶器来存储余粮。
古代农业社会:粮仓的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人们利用腌制或风干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还利用自然界中的冰来延长食品保藏期。
20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自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20世界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20世界7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由百吨发展到千吨、万吨。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如今,人们一年四季都能买到各类生鲜食品,且能将其在家中保存较长时间,方便食用。
思考:冷链物流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1)冷链物流是保障食品药品流通安全的关键环节。冷链物流使食品药品在加工、流通等各环节中始终处于可控的温度环境中,对于保障食品药品安全至关重要。
(2)冷链物流是支撑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发展冷链物流不仅能够大福度降低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损耗,促进农民增收,也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全面支撑和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冷链物流也是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永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多元化、新鲜度和管养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冷链物流已经成为提升居民消费品质、减少营养流失、满足人民群众“更优质、更便利、更安全”的要求的重要保障。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1.粮食安全问题
(1)现状: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①有利因素:食物生产的现代化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大大增加了食物供给。
②不利因素: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2)相对措施
①国际上: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②中国
A.决策:1996年,中国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此后,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B.成就:中国在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学习之窗】
2.遭受饥饿和贫困折磨的人数现已逾10亿,这一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合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
..........
4.从现在起到2050年,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农业产量估计需增长70%。....粮食不应当用作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我们重申国际合作和团结的重要性并要避免采取与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不一致并可能危及粮食安全的单方面措施。我们呼吁开放市场,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内容。
5.气候变化给粮食安全和农业部门增加了严重风险。其预期影响特别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小农,以及已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带来危险。.....
——《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2009年11月16日)
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提示:
(1)原因: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减少;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影响等。
(2)应对措施
①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护和调动人们的种粮积极性,创新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健全完善国家宏观调控。
②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强化依法管理、合规经营。
③积极践行自由贸易理念,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着力促进世界粮食安全,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食品安全问题
(1)影响因素
①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并通过食物链进入农作物和禽畜体内。
②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③食品加工过程中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违法使用危害健康的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2)对策
①世界:各国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
②中国:颁布相关法规,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
【史料阅读】
第三十四条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九)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十)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十一)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修正)
提示:
(1)生产经营者的违规生产经营是最根本的原因。生产者是食品安全的直接责任人。有些生产者没有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不顾消费者的安危,滥用添加剂,甚至用工业原料生产假冒伪劣食品。
(2)政府管理者的监管不力。管理者是食品安全的保护者。监管力量薄弱、地方保护主义横行、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造成管理者执法力度不够、对食品安全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管控不严。
(3)正确消费观念的缺失。消费者是食品安全的受害者。消费者与生产者信息不对称,消费者缺乏鉴别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有些消费者在买到假冒伪劣食品后缺乏维权意识。
1.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后逐渐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器械,粮食总产量在1700年为3.175百万夸脱,1845年为18.665百万夸脱(夸脱:计量单位)。这反映了(
)
A.先进农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B.英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C.英国政府重视农业的作用
D.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发展
知识巩固
D
解析:1790年,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器械”,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说明工业革命推动农业发展,D项正确。A、B项是材料表象;C项不能由材料得出。
解析:由“农业机械”等可知,法国政府鼓励发展现代化农业,B项正确。“离农终身补贴”是为了使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退出农业生产领域,发展现代化农业,完善保障制度并非主要目的,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城乡一体化,C项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
2.1960年,法国政府为农民购买农田和农业机械提供各种优惠贷款;20世纪70年代初,政府向55岁以上的农民一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鼓励年老农场主退出土地经营。法国政府的一系列措施旨在(
)
A.完善农村的保障制度
B.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C.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D.摆脱经济“滞胀”困境
B
3.阅读下面两幅图,据此可得出(
)
A.传统家庭养殖模式已被淘汰
B.现代科技推动养殖业发展
C.农业生产已步入自动化时代
D.为消除人类饥饿做出贡献
B
解析:对比图片可以看出,现代养殖业使用机械辅助生产,规模大,管理科学,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养殖业中的应用,推动了养殖业的现代化,B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错误;C项夸大了材料之意,错误;D项不能由材料得出,且夸大了材料中现代养殖模式的作用,排除。
4.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要进一步提高肉类、水产品冷链物流水平,积极建设、
发展全国各地肉类、水产品、水果、蔬菜等冷链物流体系。这一规划有助于(
)
A.增强我国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B.提升我国粮食生产能力
C.提高全国各地物流运输水平
D.增强我国粮食储备能力
A
解析:冷链物流与食品保鲜、运输相关,发展冷链物流体系,有助于食品在各地的安全流通,保障食品安全,A项正确。材料与粮食生产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并非提高物流运输水平、增强粮食储备能力,排除C、D项。
5.《“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提出: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生产过程整洁卫生并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主动监测已上市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时处置不符合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据此可以看出(
)
A.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
B.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需要进行改进
C.国家卫生环境已经得到改善
D.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开始受到关注
A
解析:从材料中措施、制度、标准可以看出,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因此A项正确。
6.英国在17世纪和18世纪上半期农业生产能力出现了提升。1700年后英国谷物和面粉的出口大幅上升,到1750年总数达20万吨,英国成为当时的“欧洲粮仓”。英国成为“欧洲粮仓”的根本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对农业的推动
B.圈地运动变革了生产关系
C.机械化耕作的普遍推广
D.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刺激
B
解析:材料中的时间在工业革命发生之前,此时英国进行圈地运动,形成了大地产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村广泛实行,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农业的迅速发展,故选B项。其他三项在时间上不符合,均排除。
7.在国家的支持下,四川省人民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开办农机学校并兴建农机制造厂,六七十年代又从欧洲、日本引进化肥生产设备。四川地区使用农机、化肥的土地面积明显增多,粮食产量也有较大的提升。这反映出四川省(
)
A.农民个人收入显著提高
B.工作重心是农业生产
C.农业技术完全依赖国外
D.重视农业现代化并有所成就
解析:材料中四川省人民政府“开办农机学校并兴建农机制造厂”“引进化肥生产设备”,使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升,说明政府重视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推动农业发展,D项正确;由粮食产量提升不能得出农民个人收入显著提高,A项错误;1978年之前,我国对工业的重视高于农业,B项不符合史实;化肥生产设备的引进不代表我国农业技术“完全依赖国外”,C项错误。
D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