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104页到105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学习,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3.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学习,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教学难点:
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复习条形统计图
以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图片为话题,引入参赛队伍数量的统计表。呈现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条形图中的信息并简单说一说。
(设计意图:带学生对条形统计图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复习,为学折线做铺垫)
动手比划,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对着条形图把参加机器人大赛的队伍数量用手指比划比划,先请两名同学边说边比划,再全班同学一起边读数边比划。
出示课题
我们把刚才比划的点两两之间连接起来就是一条有起有伏的折线,这就是折线统计图
探究新知
演示如何画折线统计图
强调看清横轴和纵轴所代表的的意义
根据每年参加队伍的数量在方格纸上描出对应的点(师示范一个点,其余由学生完成)
将这些点两两之间用线段连起来。(由生完成)
两人讨论以下问题
折线图中的这下点代表什么?
通过折线图上两点之间的线段又能看出什么?
说一说从上图中看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什
么感想?
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
相同点:两种统计图都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不同点: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中还可以预测数据变化发展趋势。这也是折线统计图的优势。
首先让学生比较说一说,然后老师带学生集体归纳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应用练习
2.下面是好运公司2016年各月利润情况折线统计图。
(1)( )月的利润最多,是( )万元。
(2)( )月的利润最少,是( )万元。
(3)11月和12月的利润相差( )万元。
(4)( )月到( )月的利润持续上升,( )月到( )月的利润持续下降。
四、能力提升
第六届军运会各国获金牌数量统计
国家
中国
俄罗斯
巴西
韩国
金牌数
32
59
34
20
根据以上两个统计表,它们哪一个做成条形统计图较好?哪一个做成折线统计图较好?为什么?
请你根据选择画出两个统计表对应的适合的统计图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请你根据选择画出两个统计表对应的适合的统计图
历届军运会中国获金牌数量统计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7单元
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104页——105页。
教学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
2、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2、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过程
出示教学目标:1、认识折线统计图
2、学会制做折线统计图。
谈话导入:出示中山市景点图片:双子塔,摩天轮···美丽中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下面是中山市2008—2014年游客数量情况统计表(课件出示数据)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数量
(万人)
347
306
396
469
492
492
551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图略。复习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特征,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经常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这些数据,课件出示关于“中山市2008-2014年游客数量情况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三、新课讲授:
(一)认识折线统计图。
1.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名称。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横轴,纵轴,点,线各部分介绍)
2.进行简单数据分析并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提问:(灵活)
(1)
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2)
哪一年游客最多?哪一年游客最少?
(3)游客数量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哪一年到哪一年出现下降?···
你发现折线统计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不仅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表示数量增减变化)
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折线图?
展示课前收集的折线图(略),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统计图所表示的内容,以及从图中能了解到的信息。
3.进行复杂数据分析。
教学例题1: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06—2012年)
数据分析:
回答问题(灵活):
(1)根据折线的变化我发现(
)年参赛的队伍最多,是(
)支,(
)年参赛队伍最少,是(
)支。(2)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何感想?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二)制作折线统计图。
出示“港口镇2009——201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统计表和统计图”
师问:刚刚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这个同之前的那些有何不同?生答:不完整,没有点和线。师:想不想绘制一个折线统计图呢?
你能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出示统计图(没有点和线),教师示范和讲解前两个点的画法,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步骤是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小结: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步骤1描点(标数)
2连线(顺次)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港口镇2009-2014年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总体趋势如何?···
追问:你有何感想?
(三)对比并合理选择统计图
1.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进行对比:
(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选一选:分别用哪种统计图整理数据更合适呢?(1)横峰小学各年级的人数。(2)小明本学期每个单元考试成绩。(3)病人每天的体温变化。(4)小组内每个同学的体重情况。(5)李红每年的身高变化。
四、
练习:课本10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提问:
1.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为什么身高长的速度越来越慢?…
五、拓展应用:(见作业纸)
六、
回头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收获?
七、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特点:不仅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表示数量增减变化。
画法:1描点(写数据)2连线(顺次)《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京2011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对折线统计图中显示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经历分析、判断和预测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体验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与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身边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的实用性,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集体氛围里及不断的成功的探究中进行自我肯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对折线统计图中显示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统计图在实际事例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西沃白板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渗透统计思想)
1.复习条形统计图特点
师: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国家每年举办一次“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老师把近几年的参赛队伍的支数制成了一张统计表,
根据这个统计表,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
师:为了更清楚的看出哪一年参赛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队伍最少
可以把这些数据整理成我们学过的什么统计图呢?
生:条形统计图
。
师:谁能一眼看出哪一年参赛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队伍最少?
生:
师:你是怎么得出来的?
生:长条越长数量越多,长条越低数量越少。
师:原来直条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并且长条越长数量越多,长条越低数量越少。这也正是条形统计图最明显的一个特点: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教师小结:这也正是条形统计图最大的特点: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2.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形成
刚才的图上我们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那可以用一个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吗?
“谁来试试用点分别表示这些数量?”
刚才我们用点表示了参赛队伍的数量,那2006年到2007年参赛队伍支数是怎样变化的呢?用你们的比划一下。你们的这个手势表示什么意思呢?(06至07年参赛队伍减少了)。
师:队伍数量减少了,在图上怎样画出来呢?(指名画一画)。07至08年又是怎样变化的?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你们的这个手势表示的是什么?(07至08年参赛队伍增加了),参赛队伍增加了我们可以怎样画出来呢?(指名演板)。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2006年到2012年的参赛数量是怎样变化的。拿起你的小手,边比划边说(下降、上升……),说说看,这些线段都表示数量的什么情况呢?(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师:像这样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用线段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3.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认真观察这折幅线统计图,你能一眼看出最高成绩和最低成绩吗?
你是怎样看出来的?(点的位置越高,数就越大;点的位置越低,数越小。)
教师师小结:是的,折线统计图也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多少,这一点跟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一样的。
师:比较下,这两幅统计图,找找看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点?(折线统计图
可以清楚地反应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板书)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奇妙的发现吧。
再次观察这个统计图,06年到12年参赛队伍的支数整体是怎样变化的?(上升),根据这个情况谁来预测一下2013年参赛队伍的支数将会怎样变化?
生:上升(是一定会上升吗?不是,只是这种变化的可能性要大些)。
小结:折线统计图可真神奇啊,它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情况,而且还能帮我们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接下来就让我们继续深入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秘密。
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1.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身高是衡量人身体健康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下面是陈东1到11岁身高统计表:
请你根据上表数据,制出陈东1到11岁身高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操作要求:
1.请你根据上表数据,在小平板上制出小明8到13岁体重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2.小组讨论出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并完成填空。
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师:同学们都制作完了折线统计图,想不想欣赏一下同伴的作品呢?(展台出示)
引出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根据刚才的这组数据,老师也制出了一个折线统计图(出示)。
师:认真观察,陈东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
生:
师:指名又快又准地找去这个年龄段呢?(找出线段中哪个最长)
生:还可以看线段的坡度,坡度越陡增长越快,坡度越平缓增长越慢。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观察一下身高长得比较快的这根线段坡度怎么样?(陡)
身高长得比较慢的这根线段坡度怎么样?(平缓)
小结:确实,在折线统计图中,线段越陡越长数量的变化幅度就越大;线段越平缓越短数量的变化幅度就越小。
师:再次观察这个图,陈东在1—10岁身高是怎样变化的?
生:上升。
巩固练习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接下来我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同学们,生活统计图的应用特别广泛,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生活的折线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