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第10课《采贝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采贝歌》是一首短小的京族民歌,由三个乐句组成,其中第一、二句节奏基本相同,多处有一个后半拍的八分休止符,演唱时要追忆唱得轻快、活泼、有弹性,不能唱得拖泥带水。第三句旋律有较大的发展变化,在前两句四小节的基础上扩充了两小节,第三句节奏较第一、二句舒展,出现了四分附点节奏,旋律在较高音区,演唱时力度稍强,情绪稍激动,表现出小朋友们海边采贝时无比高兴的心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音乐学习,学生对学习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自己的见解。这时对今后学习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必须要抓住这个阶段的学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要巩固学生上学期学习的知识,并做好本学期的学习,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感情。?
教学内容:湘教版小学音乐第五册第十课第一课时《采贝歌》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唱歌曲《采贝歌》感受南海边的生活情 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歌词编创舞蹈动作,以提高学生编创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采贝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采贝歌》
难点:能把八分休止符唱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身着漂亮的京族服装,为学生跳一段京族舞。
师问:你们喜欢那个动作?谁来模仿一下?
学生模仿动作。
2.南海京岛的服装美,舞蹈美,环境更美!那么,你们见过大海吗?海边有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课件播放“海景图片”
3.发声练习:听海浪也在呼唤你们呢——
5. 2 | 5. 2 |
师: 来 吧 来 吧
生: 好 啊 好 啊
初听歌曲,训练节奏
了解京族,播放背景音乐《采贝歌》
京族,是中国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一个海滨渔业少数民族,以捕鱼为生。同时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京族人喜欢的“唱哈”(意为唱歌)、竹竿舞、独弦琴,被誉为连系着京族文化的三颗“珍珠”。
京族人民能歌善歌,生活中处处洋溢着歌声 。
2.复听歌曲
(1)为歌曲打节奏。
师:现在,我们也用我们的小手来为京族歌曲伴奏吧。我们有拍手表示强拍,用叉腰表示弱拍。老师等会请表现得最好的同学,用小乐器来为京族歌曲伴奏。
(2)加上乐曲为歌曲打节奏。
师:(出示小乐器双响筒、沙锤、串铃。并讲解乐器的击打方式)现在老师来请六位同学来用小乐器给歌曲伴奏。其他的同学一起用拍手,叉腰来伴奏。
(3)评价
问:大家觉得他演奏得怎么样?掌声送给他们。
沙滩采贝,学唱歌曲
1.同学们,京族的小朋友在海边快乐捡贝壳,他们边捡边快乐的歌唱,我们听到他们用什么情绪来歌唱《采贝歌》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2.诵读歌词
老师:对,就是用快乐的情绪,我们带上快乐的情绪来读一读他们都唱了些什么吧。
3.教唱歌曲
(1)模唱歌曲
我们用la模唱歌曲吧。
师:同学唱的真棒,如果声音再轻一点,姿势更美一点,就更棒了。
现在海风也加入了我们的合唱,让我们和海风一起用lu
来模唱一下吧。
教师点评
(2)学唱乐谱和歌词
学生小组学唱歌谱。
跟琴学唱歌谱,教师重点指导容易出错的地方。
跟琴唱词。
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地方,唱好八分休止符。
带着欢乐的情绪齐唱歌曲。
学生分组进行比赛。
分组创编,歌舞表演
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一下海边的京族小朋友是怎么捡贝壳的。
1.学生分组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2.分组展示。
3.小结评价。
实践拓展,总结升华
1.京族“哈节”大联欢,邀请你来参与!
师:让我们赶快加入他们的行列,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2.总结升华
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任何时候,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能像京族人民一样处处洋溢着快乐的歌声。
板书设计:
采贝歌
1487805244475
2/4
强-弱 民歌
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