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说课(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说课(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11-22 14:4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1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 班级 姓名
一、【目标诠释】——我来认识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重点)。从宏观现象到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难点)。
二、【导学菜单】——我来预习
1.为什么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在静置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跟在同样多的冷水中溶解,谁的速度快?为什么?
2.请仔细观察课本P50图3-6和图3-7,说明分子、原子具有什么特征?生活中将1体积黄豆和1体积绿豆混合,所得体积小于2体积。那么将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所得体积是否等于200mL?为什么?
3.请仔细观察课本P52图3-12,你能从微观的角度来描述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吗?在水电解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4.通过水电解的微观过程,相信你能说出什么叫分子?什么叫原子?分子和原子有什么本质上区别?
三、【困惑扫描】——我来质疑
四、【感悟平台】——我来探究
已知氨水能使无色的酚酞变红色。如果用上图装置来做实验,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A和B烧杯盛放的试剂相同,在整个探究过程起什么作用?
五、【建立网络】——我来归纳
1.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相应的微粒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 构成的,如 ;有些是由 构成的,如 。
2.分子的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 ,分子总是在 ,温度越高,分子能量 , 加快,分子之间有一定的 。
3. 分子是 的最小粒子;原子是 的最小粒子;分子是由 构成的;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 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因而使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物质的分子 了变化,生成了其他的新分子。
六、【过关窗口】——我来练习
1.下图中的事例能说明分子间的间隙变小的是( )
2.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许多“水分子”。下列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个水分子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子是极小的水滴
C.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水分子不能再分
3.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这一现象说明( )
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 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
4.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图为其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 )
A.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
B.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问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在弱电场下,水分子运动从无序转变为有序
D.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
5.1985年,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物质,其化学符号为C60(C表示碳元素)。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它的一个分子内含有60个碳原子 B.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台物
C. 它是一种单质 D.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60分子
6.如右图所示,是某同学用酚酞溶液和浓氨水做“氨分子的扩散”实验,结果发现试管内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红色。
(1)导致这种现象产生错误操作可能是 。
(2)这一实验说明,所用的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通过该实验说明了分子是 。
答案:1.B 2.B 3.C 4.D 5.B
6.(1)酚酞滴在棉花上 (2)浓氨水 不断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