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16.1电功率课件(张ppt)+教案+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16.1电功率课件(张ppt)+教案+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1-04 08:08:54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取一个标有“2.5
V
0.75
W”的电灯泡。把它接在2.5
V的电路中,它正常发光。把它分别接在1.5
V和3
V的电路中,观察并比较它们的亮度。
演示实验
  现象:在电压为
2.5
V
时,灯泡正常发光;在低于
2.5
V
时,灯泡发光暗淡;在高于
3
V
时,灯泡强烈发光。
结论:
灯泡的电功率越大,灯泡越亮,所以灯的亮度由实际功率决定。
用电器的铭牌:
电灯泡“PZ220-25”:
额定电压是220V,
额定功率是25W。
电烙铁“36V
60W”:
额定电压是36V,
额定功率是60W。
  1.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2.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
P额
U额
U实
P实
  3.实际电压、实际功率
  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
额定电压、额定功率
  U实
=
U额,则
P实
=
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U实
>
U额,则
P实
>
P额;可能烧毁用电器。
  U实
<
U额,则
P实
<
P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220V40W
1、“220V40W”的含义是什么?
2、该灯炮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多少?
3、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多少?
4、该灯泡正常发光1小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5、1千瓦时的电能可使该灯泡正常发光几小时?
该灯额定电压220v
额定功率40w
I
=
P/U
=
40w
/
220v
=
0.18
A
R
=
U/I
=220v
/
A
=
1210Ω
W
=
Pt
=
40w
x
3600s
=
1.44x104
J
t=W/P=1kwh/0.04kw=25h
电功率的计算:
方法一:
方法二:
P=UI
UI
t
方法四:
P=I2R
I2Rt
方法三:
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强度的乘积。
单位时间里完成的电功叫做电功率。
单位关系:
有何约束?
1瓦=1伏·安
注意单位的统一
例题
如图所示,只闭合S1时,铭牌为“3.6
V 0.72
W”的小灯泡L1正常发光;再闭合S2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求:
(1)灯泡L1的额定电流是多少安;
(2)灯泡L2的电阻是多少欧;
(3)当S1与S2均闭合时5
min内电路消耗的电能是多少焦。
【答案】解:(1)由公式P=UI得,灯泡L1的额定电流:
I额=
=0.2
A。
(2)因为灯泡L1正常发光,所以
I1=I额=0.2
A,U1=U额=3.6
V,
L1与L2并联,所以
U2=U1=3.6
V,
I2=I-I1=0.5
A-0.2
A=0.3
A,
由公式I=
可得,灯泡L2的阻值:
R2=
=12
Ω
(3)t=5
min=300
s,
因为电路并联,所以电源电压U=U1,
W=UIt=3.6
V×0.5
A×300
s=540
J。
答:(1)灯泡L1的额定电流是0.2
A;
(2)灯泡L2的电阻是12
Ω;
(3)电路消耗的电能是540
J。
练习
一个
标有“220V、40W”的电灯接在照明电路中,求:
(1)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多少?
(2)电灯正常工作时灯丝电阻多大?
(3)正常工作5小时,电流做了多少功?《电功率》的教学设计
通过实验,以不同的电热水器烧水快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意义,并建立电功率概念。通过对一些用电器的功率的了解联系到生活实际中去,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思考并发现“耗能快慢,与耗能多少”的区别。通过“跑步快慢”的事实类比引起学生讨论,掌握电功率的定义及含义,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从生活中常见现象入手,创设物理情景,体现“从生活走入物理”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
  2.会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W
/
t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用电功率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体验电热水壶烧水的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
  2.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探讨,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
难点:运用电功率公式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一只1850W的电热水壶,演示电路板;电流表、电压表、四节干电池、导线若干、开关、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一个,一只40W的电灯,多媒体设备。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了解不同学生家中的用电器,并了解学生家中那个用电器使用最多?
  学生活动:学生罗列出自家的用电器,并指出使用多的是冰箱或电视和电脑。
  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现象入手,创设物理情景,体现“从生活走入物理”的教学理念,并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电功率
  教师活动:
  1.提供一只1850
W的电热水壶、一只1500W的电热水壶,引导学生猜想那个烧水快?实验比较两个瓦数不同的电热水壶在消耗电能上有何不同?
  2.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电热水壶的名牌,使学生认识到瓦数的不同导致了烧水的快慢。
  3.引入电功率的概念,幻灯片显示: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符号:P
单位:瓦特(瓦)
(W)
,其他单位:千瓦(kW)
1
kW=103
W。
  4.组织学生看各种家用电器的功率,参见教材提供的用电器参数。
  学生活动:
  1.在学生做猜想,并说出猜想依据。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出“瓦数”不同烧水快慢不同,即消耗电能的快慢不一样,1850
W的消耗电能快,1500W的消耗电能慢。使学生得到直观认识:不同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是不一样的。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学生,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3.学生理解: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平常所说的“瓦”是电功率的单位。
  4.让学生对各种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电功率)有一个大致认识。
  意图: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学生,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并让学生了解认识学习新物理量的流程,培养学生自学物理量的习惯。
  三、电功率的计算
  教师活动:
  1.电功率表明了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那么应该在什么条件下比较不同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提醒学生“如何确定谁跑得快。”
  2.综上所述,我们在比较任何电器的电功率时,只需要比较一秒钟内谁消耗的电能多即可。由此引出电功率的定义。
  3.幻灯片显示出公式中P、W、t
三个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4.看小资料,让学生练习1000W表示的含义。
  5.介绍变形公式,并引出千瓦时的来历。教师打出幻灯片。
  学生活动:
  1.学生讨论: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因素:消耗电能的多少。消耗这些电能所用的时间。
  2.相同时间的前提下,比较消耗电能的多少。
  3.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4.应表示成:P=W
/
t
即电功率的公式。
  5.W
―电流做的功(消耗的电能)―焦耳(J)
;t
―所用的时间―秒(s);
P―用电器的功率―瓦特(W)

  6.1000W表示:1秒消耗的电能为1000焦。
  意图: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思考并发现问题。引起学生讨论,各抒己见,通过事实类比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四、千瓦时的来历
  教师活动:
  1.“千瓦时”是电能的单位,它的由来我们能不能从P=
W/
t变形公式中得出?
  2.看来1千瓦时是功率为1
kW的用电器使用1
h所消耗的电能。区分“千瓦时”与“千瓦”,一个是电能单位,一个是电功率的单位。
  3.用例题巩固电功率公式的使用。
  4.联系生活实际,要求学生估算自家当天的耗电量。
  学生活动:
  1.公式变形为W=
P
t。P取“千瓦”为单位,t取“时”为单位。
  2..学生理解并记忆。
  3.学生思考并计算。请学生估算自家当天的耗电量。
  意图:培养学生运用公式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五、额定电功率
  教师活动:
  1.教师取出40W的灯,问“220V---40W”的灯正常工作一小时消耗多少电能?问:此灯工作一小时一定是消耗这么多的电能吗?
  2.演示实验:用自动调压变压器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观察灯泡的工作情况。引出额定和实际的定义。
  3.幻灯片显示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实际功率定义。
  学生活动:
  1.学生思考并计算。
  2.学生思考讨论,认为不是,认为在电压不稳时,消耗的电能或多或少。
  3.学生记笔记。
  意图: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并在拿到灯泡后通过观察、思考并发现问题。引起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并通过事实来检验,同时又是对学生动脑、动手、分析、归纳能力的最佳锻炼时机。
  总之,从生活中常见现象入手,创设物理情景,体现“从生活走入物理”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电功率2》达标测试题
一个
标有“220V、40W”的电灯接在照明电路中,求:
(1)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多少?
(2)电灯正常工作时灯丝电阻多大?
(3)正常工作5小时,电流做了多少功?
2、如图所示,只闭合S1时,铭牌为“3.6
V 0.72
W”的小灯泡L1正常发光;再闭合S2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求:
(1)灯泡L1的额定电流是多少安;
(2)灯泡L2的电阻是多少欧;
(3)当S1与S2均闭合时5
min内电路消耗的电能是多少焦。
L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