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
“亚洲知识”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地理知识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位置和范围”这一节介绍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通过本节学习,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地理要素入手;了解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地理分区等知识。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2.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难点
1.从对亚洲的分析推广到对其他各个大洲的分析。
2.使学生掌握正确描述地理事物的方法。
导入新课
【师】请大家看录像资料,猜一猜其中展现的景观在世界什么地方。(播放亚洲的录像资料:长城、喜马拉雅山、蒙古人摔跤、日本富士山、日本人和服着装等)
【生】积极发言:中国、蒙古、日本、亚洲……
【师】这些景观都在亚洲,我们的国家——中国是亚洲大家庭中的一员。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认识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
设计意图:学习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让学生感知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讲授新课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
【师】课件展示“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
亚洲在世界的位置
同时出示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3页图6.2“亚洲的范围”,读图总结:
(1)亚洲的半球位置。
(2)亚洲的海陆位置。
(3)亚洲的经纬度位置。
【生】讨论回答并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
【师生小结】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北、西南分别与欧洲、非洲相邻,东北、东南分别与北美洲、大洋洲隔海相望;大部分位于81°N~11°S、26°E~170°W之间。
建议:最好让学生到屏幕前指图回答。
设计意图:读图学习相关知识,形象直观,培养了学生读图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师】提问:通过对亚洲地理位置的学习,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应怎样分析某个地区或国家的位置特点?
【生】一般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等方面分析。
【生】(学以致用)合作学习,完成教材第3页“活动”,了解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师】过渡:通过对亚洲经纬度位置的分析,我们已了解到亚洲面积广大。它在各大洲中的面积状况如何呢?
二、世界第一大洲
【生】读教材第4页图6.4“七大洲面积比较”,掌握七大洲面积排列顺序:
1.面积比较
【师】记忆技巧:口诀法记忆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生】思考总结亚洲堪称“世界第一大洲”的原因。
【师生小结】亚洲的面积及位置。
(1)面积最大(4 400万平方千米)
(2)跨纬度最广(跨寒、温、热带)
(3)东西距离最长
【师】过渡:亚洲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为了学习研究方便,把亚洲划分成了不同的地理分区。
2.亚洲地理分区
【师】通常,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划分为6个地区。
【生】读教材第4页图6.5“亚洲地理分区”,回答问题:
(1)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
(2)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生】通过对(1)、(2)题的练习,明确了亚洲地理分区的名称及分布,为以后学习区域地理打好基础。
【师】过渡:课件展示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差异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不同地区居民生活差异”的成因是什么?
3.居民生活的差异
【生】各抒己见:各地降水不同,气温不同,历史文化不同……
【师】评价学生答案并小结:自然环境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课堂小结】
学生先总结,教师再评价、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亚洲的位置、范围、面积、地理分区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明确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意识,提高自学能力。
位置和范围半球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海陆位置东、南、北三面分别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北邻欧洲,西南邻非洲,东北、东南分别与北美洲、大洋洲隔海相望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80°N~11°S、26°E~170°W之间面积:约4 400万平方千米地理分区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世界第一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