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长春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02 14:30:37

文档简介

2020年长春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高二文科综合能力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1.中国古代从曹魏开始,法律上出现了“八议制度”,即八种人(亲、故、功、贵等)
犯罪,只要不是危害呈权、不孝尊长等重罪的,都可以减免刑罚。这一制度
A.削弱了世家大族势力B.建立了封建法律体系
C.体现了存百姓的思想
D.维护了统治阶级特权
22.推动下图所示文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C君主专制的加强
D早期启蒙思想的出现
23.下图是1660—
1840年全国人口数量变化图。对人口数量变化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①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②北方人口持续南迁
③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
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4“工业自己,农业中国”是列强对华的一项基本政策。对下表数据的解读准确的是
18
73—1930年我国农产品输出总趋势
表1
①农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总值的比重逐年上升
②农业成为各国列强掠夺中国财富的重要对象
③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刺激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④旧有的经济形态遭遇外来资本主义冲击而发生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表2
26.下表为不同版本《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部分词汇。从这些词汇中可以看出我国
表3
A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C.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27.公元前427年,高尔吉亚作为林地尼的使节出使雅典,在雅典的公民大会上发表演说,试图说服雅典支持林地尼对叙拉古的战争。此外高尔吉亚还在奥林匹亚运动会上发表过演说,强烈要求希腊各城邦的统一。这些现象说明
A.公民积极参与公共文化生活B
演说是政治动员一要手段
C.体育赛会分担公民大会职能
D.参加运动会是贵族的特权
28.中世纪法国多数基督教神学家认为游戏是“魔鬼的礼物”,除个别技巧类游戏外,原则上反对游戏。但从15世纪开始,儿童玩具或游戏场面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宗教肖像画之中,游戏也成为纯真乃至圣洁的象征。这一变化
A.得益于宗教改革的推动B.受到了文艺夏兴的影响
C.推动了儿童教育的普及D.表明俗世与宗教的分离
29.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
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30.20世纪60年代,美国漫威公司创造了绿巨人浩克这一漫画人物形象,情节是苏联间谍在实验中搞破坏,主人公由于受到伽马射线的辐射而变成了绿巨人。这一艺术创作反映出
A.美国民众对于苏联崛起的恐惧B.漫画人物形象塑造受到时代影响
C美苏两极对抗以文化领域为主D.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文化事业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题7小题,共90分。
36汉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相对的稳定性,在民族凝聚和文化传承方面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摘自《墨子.兼爱》
汉字演变历史
材料二
公元8世纪到11世纪,尽管中国经历了唐宋元明几个王朝的更迭,但在辽阔的中国区域内、汉字像一根看不见的魔线把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甚至血统不同的人民心灵缝合在一起、成为自觉的中国人。
——摘编白《汉字五千年》
材料三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率领785人使团来华,这一干人等只有一人略通中文,当时整个西方世界能使用汉字的不超过一百人。进入21世纪的门口,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4000万,国家超过一百多个。
——摘编白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字的书写载体。(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汉字的作用。(4分)
(3)材料二中,与18世纪末相比,21世纪汉语言文字的影响发生了什么变化?(2
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音。(4分)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西方文明在16世纪向世界其他地区的扩张前所未有地表现出生机勃勃甚至残酷无情的动力。全球扩张是欧洲实现从中世纪的农业经济向商业和工业化的资本主义
体系转型的一个关键因素。扩张还使欧洲人与非欧洲人开始了崭新而持续的接触,
它在16世纪开辟了一个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
图10
(1)指出揭开:16世纪“西方文明”向世界其他地区扩张序幕的标志性事件。(2分)
(2)
16世纪以后两方的扩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哪些条件?(4分)
(3)指出图10所示的技术成就是什么,并说明其广泛应用怎样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8分)21.D22.A23.D24.C25.D26.A27.B28.B29.C30.B
36.(16分)
(1)书写载体:龟甲兽骨;金属器具;竹木简;丝帛;陶器瓷器等。(6分,每点2分,答
出其中三种载体即可得6分)
(2)起到了增进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凝聚中华民族的重大作用;有利于中华文明的记载、
传承、传播。(4分,每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同等给分)
(3)变化:汉字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2分)
(4)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提高;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
流的加强。(4分,每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37.(14分)
(1)新航路开辟。(2分)
(2)资本原始积累(2分);市场。(2分)
(3)成就:蒸汽机。(2分)
说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交通运业的发展,为推动国际交流提供了技术条件;(2分)
强化了国际分工,加速了国际间的人口和资金流通;(2分)随着机器大生产,资本主义商
品经济获得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利用廉价优质的商品打开别国门户、换回工业原料,拓展市
场,使得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