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提升阅读能力。
2、理清论证思路,探究庄宗成败的原因。(重点)
3、理解作者以史为鉴的作序初衷。(难点)
教学方法:
1.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提问、点拨法,掌握文中重要文言知识
2.通过合作探究,分析文章逐层递进的论证方法;
3.通过延伸拓展,理解作者以史为鉴的作序初衷。联系自身实际,获得有益启示。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写有一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来赞扬项羽的宁死不屈。项羽,曾经的西楚霸王他骁勇善战,威震四方,不可一世,可是最后却英雄末路,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他的大成与大败的一生足以引发我们后人许多的感慨。他在乌江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惨败的结局------“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也。”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真是天要亡他吗?其实不只是项羽,很多的帝王将相,平民百姓也往往将人生的苦难失败归咎于命运。那么这种看法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同样探讨“盛衰兴亡之理”的文章——《五代史伶官传序》,看看文学大家欧阳修为我们阐述了一个怎样的观点?
二、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在史学方面,与宋祁合著《新唐书》,又单独编纂了《新五代史》。
2、五代历史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
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
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三、预习检测,掌握重点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完善学案
2.检查重点字词的解释,课件出示。
教师补充
四、整体感知,明确文章论点、论据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其立论的历史依据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学生概括回答
4.教师小结
五、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1、默读2至3自然段,回到历史现场,为庄宗李存勖填写一份履历表,并试着分析庄宗李存勖的人物形象,探究他成败的原因。
要求:合作交流,完成表格。提示:庄宗的父亲晋王去世是在908年。
2、继续诵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文中庄宗盛衰(得失天下)时的场面描写的句子体会语言。分析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
3、在一百多年后的北宋中叶,作者重提这件史实,有何意义?
4、
文章说国家盛衰兴亡之理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末尾又意味深长地点出“岂独伶人也哉”。请同学们在古今历史上寻找一些事例来加以补充说明。
5、学生细读课文勾画圈点
6、同桌间讨论
7、找学生口头语言表达并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8、教师小结
六、拓展延伸
1、欧阳修认为庄宗的“忧劳”使他的国家兴盛,“逸豫”使他的国家败亡,在庄宗的人生里,我们还可以看到什么?(提示:命运掌握在谁手中?上天还是自己?如何正确对待兴趣爱好?)
2.学生发言
3.教师谈感悟
七、结束语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史学家欧阳修浓郁的爱国情怀和勇于担当的责任精神,也体会到了他在文章中表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古人说的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同学们,我们要汲取前人的智慧,谨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
;要牢记:满招损,谦得益,”戒骄戒躁,虚心向他人学习;更要注意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只有牢牢记住这些,才能在成功的大道上不断前进。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远更精彩。
八、课后作业:
本文为一篇史论,探讨了后唐灭亡的教训,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他的论证是否有可商榷之处?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和相关资料,写一篇短文发表你的看法。
九、板书设计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盛
对比
忧劳
人事
衰
逸豫(共19张PPT)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五
代史
伶官传
序
欧阳修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提升阅读能力。
2、理清论证思路,探究庄宗成败的原因。
3、理解作者以史为鉴的作序初衷。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在史学方面,与宋祁合著《新唐书》,又单独编纂了《新五代史》。
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
《伶官传》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
书或文的内容。
解题
诵读课文
完善学案
课前预习
内容交流
1、古今异义
2、词类活用
3、特殊句式
4、重点句子翻译
人的作为
/
有关员工的录用、培养、奖惩等工作
推究,探究
/
原来
一般属官
/
做某一方面的工作
或者,还是
/
压制
——古今异义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4、抑本其成败之迹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函梁君臣之首
一夫夜呼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名→动,用匣子装
名→状,在夜里
使动用法,使…兴盛
形→名,极小的事
使动用法,使…灭亡
形→名,有智谋有勇气的人
名→动,订立盟约
——词类活用
1、梁,吾仇也。
2、盛以锦囊。
3、系燕父子以组。
4、告以成功。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智勇多困于所溺。
以锦囊盛(之)
智勇多于所溺困
“为”表被动
“
......也”表判断
——特殊句式
以组系燕父子
以成功告(之)
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
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考察
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出自人的原因吗?
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聪明勇敢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文句翻译
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推究庄宗取得天下,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其立论的历史依据又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立论的依据是: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史实
整体感知
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2.
请默读2至3自然段,回到历史现场,为庄宗李存勖填写一份履历表,探究他成败的原因。
合作探究
年代
事件
形象
908年
913年
923年
926年
得天下----
15年
---得之难
“受矢继志”
“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失天下----
3年
---失之易
恪守父命、冲锋陷阵、忧虑劳苦、志得意满
狼狈不堪、
众叛亲离
3、诵读课文第3段,找出文中庄宗盛衰(得失天下)时的场面描写的句子,体会语言。分析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在一百多年后的北宋中叶,作者重提这件史实,有何意义?
悟读思考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时代背景:
讨论交流
文章说国家盛衰兴亡的道理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末尾又意味深长地点出“岂独伶人也哉”。
请同学们在古今历史上寻找一些事例来加以补充说明。
拓展延伸
欧阳修认为庄宗的“忧劳”使他的国家兴盛,“逸豫”使国家败亡,在庄宗的人生里,我们还可以看到什么?(提示:命运掌握在谁手中?上天还是自己?如何正确对待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