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目标及素养要求】
1、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简单性质,会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画出简单指数函数的图象,提升直观想象素养;
3、通过指数函数的实际应用,提升数学建模素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对底数的分类,如何由图象、解析式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
【学情分析】
指数函数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首先学习了幂函数,接着进行研究的,是学生对函数概念及性质的又一次应用.如何突破这个即重要又抽象的内容,其实质就是将抽象的符号语言与直观的图象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本节课先设计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通过超出想象的结果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欲望,力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函数,对函数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研究,并通过对比总结得到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去体会并能够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中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灵活导入
(一)温故热身
1.点(1,2)与点(-1,2)关于
对称
2.点(2,4)与点
关于y轴对称
3.点(x,y)与点(
-x,
y
)关于
对称
4.
与
关于y轴对称
(二)出示学习目标(屏幕展示)
1、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简单性质,会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画出简单指数函数的图象,提升直观想象素养;
3、通过指数函数的实际应用,提升数学建模素养。
(三)回顾定义
1、指数函数的定义(提问学生)
一般地,函数
(
且
)
叫做指数函数,函数的定义域是
R。
你打算如何去研究指数函数?启发学生回答。
二、目标定位,独学质疑,小组活动
(一)师生活动
1、启发学生回答:研究函数的一般流程:
定义--作图--图象特征--函数性质
让学生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和,和的大致图象,2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要求学生用描点法来作出指数函数图象,师强调作图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3、描点作图后,引导学生观察、探求图象,学生总结出:底互为倒数的两个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在第一象限沿箭头方向底增大图增高。
三、新知运用,小组展示,质疑释疑
1、函数图象的应用
投影例1,学生根据总结的规律直接口答。
2、探求图象,总结性质(启发学生完成)
让学生汇报研究成果,使学生有种成就感,同时还可训练其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表达能力,培养其数学素养;对指数函数的底数进行分类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解决分类问题使该难点的突破显得自然,通过图象中改变参数的值,追踪的图象,在变化过程中,让全体学生进一步观察指数函数的变化规律。
3、指数函数性质的应用
例3: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值的大小
例4:
如图,某城市人口呈指数增长。
(1)根据图象,估计该城市人口每翻一番所需的
时间(倍增期);
(2)该城市人口从80万人开始,经过20年会增长
到多少万人?
解:(1)观察图,发现该城市人口经过20年约
为10万人,经过40年约为20万人,即由10万人
增加到20万人所用的时间约为20年,所以该城
市人口每翻一番所需的时间约20年。
四、课堂小结,归纳升华,素养提升
学完了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知识: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
2、实践了一种研究函数的探究模式:定义→图象→性质→应用
3、渗透了两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归纳、类比
4、提升了数学核心素养:直观想象、数学建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数据分析。
五、课后作业,分层训练,目标达成
1.必做题:课本118页
习题4.2的第1、2题
2.选做题:(1)联系实际寻找探究生活中的指数函数
(2)评测练习中的第4题
【教学反思】
立足曲阜一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努力实践以下三点:(1)引导学生作出指数函数图象,观察图象后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利用性质解决一系列简单问题和实际问题。(2)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同伴合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3)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并且在对话之后重视体会、总结、反思,力图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研究数学的方法。通过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函数,对函数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研究,对比总结得到指数函数的性质,让学生体会到对函数的研究方法,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中去。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方面的不足,做到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做图象,对比出指数函数的图象随底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过程,让学生直观观察底数对指数函数性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落实核心素养,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之美、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共27张PPT)
学习目标及素养要求
1、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简单性质,会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画出简单指数函数的图象,提升直观想象素养;
3、通过指数函数的实际应用,提升数学建模素养。
温故热身
1.点(1,2)与点(-1,2)关于
对称
2.点(2,4)与点
关于y轴对称
3.点(x,y)与点(
-x,
y
)关于
对称
4.
y=2x
与
关于y轴对称
y轴
(-2,4)
y轴
y=2-x
一般地,函数
y
=
ax
叫做指数函数,
(a>0,a
≠1)
函数的定义域是
R.
回顾定义
自变量
常数
指数函数的定义
定义域?
你打算如何去研究指数函数?
研究函数的一般流程:
学生活动
定
义
作
图
观察
图象特征
归纳
总结
函数性质
学生活动
画出下列函数图象
y=2x
,
y=3x
,
y
=(
)
,
y
=(
)
2
1
x
3
1
x
作图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x
y=2x
y=(
)x
…
-3
-2
-1
0
1
2
3
…
…
1
2
4
8
…
…
8
4
2
1
…
描点作图
用描点法来作出函数
和
的图象.
y=2x
y=(
)x
2
1
2
1
y=(
)x
2
1
y=2x
0
1
1
探求图象
y=2x
y=(
)x
2
1
y=5x
y=(
)x
5
1
y=3x
y=(
)x
1
3
底互为倒数的两个函数图像有何关系?
分析第一象限沿箭头方向底的变化规律
底互为倒数的两个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
在第一象限沿箭头方向底增大
函数图象,性质的应用:
例1、判断a1,a2,a3,a4的大小.
x
y
0
a1
x
y
=
解:
a2>a1>a4>a3
a2
x
y
=
a3
x
y
=
a4
x
y
=
探求图象
0
1
1
y=(
)x
5
1
y=(
)x
1
3
y=(
)x
2
1
0
1
1
y=5x
y=3x
y=2x
探求图象
0
1
y=ax
(a>1)
0
1
y=ax(0
y=1
图
象
性
质
y
x
0
y=1
(0,1)
y=ax
(a>1)
y
x
(0,1)
y=1
0
y=ax
(0定
义
域
:
值
域
:
恒
过
点:
在R上是单调:
在R上是单调:
a>1
0R
(
0
,
+
∞
)
(
0
,
1
)
,即
x
=
0
时,
y
=
1
.
增函数
减函数
指数函数
的图像及性质
当
x
>
0
时,y
>
1.
当
x
<
0
时,.
0<
y
<
1
当
x
<
0
时,y
>
1;
当
x
>
0
时,
0<
y
<
1。
函数图象,性质的应用:
例3: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值的大小:
例3: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值的大小:
例3: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值的大小:
例3: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值的大小:
同底比较大小
同底指数幂比大小,构造指数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
底不同,指数也不同
利用函数图象或中间量进行比较
变式训练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数的大小
(1)
(2)
(3)
例4:
如图,某城市人口呈指数增长。
(1)根据图象,估计该城市人口每翻一番所需的
时间(倍增期);
(2)该城市人口从80万人开始,经过20年会增长
到多少万人?
例4:
如图,某城市人口呈指数增长。
(1)根据图象,估计该城市人口每翻一番所需时间(倍增期);
(2)该城市人口从80万人开始,经过20年会增长到多少万人?
例4:
如图,某城市人口呈指数增长。
(1)根据图象,估计该城市人口每翻一番所需时间(倍增期);
(2)该城市人口从80万人开始,经过20年会增长到多少万人?
解:(1)观察图,发现该城市人口经过20年约
为10万人,经过40年约为20万人,即由10万人
增加到20万人所用的时间约为20年,所以该城
市人口每翻一番所需的时间约20年。
例4:
如图,某城市人口呈指数增长。
(1)根据图象,估计该城市人口每翻一番所需时间(倍增期);
(2)该城市人口从80万人开始,经过20年会增长到多少万人?
解:(1)观察图,发现该城市人口经过20年约
为10万人,经过40年约为20万人,即由10万人
增加到20万人所用的时间约为20年,所以该城
市人口每翻一番所需的时间约20年。
(2)因为倍增期为20年,
所以每经过20年,人口将
翻一番,因此,从80万人
开始,经过20年,该城市
人口大约会增长到160万
人。
学完了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知识: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
课堂小结
实践了一种研究函数的探究模式
渗透了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定义→图象→性质→应用
——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归纳、类比
课堂小结
——直观想象、数学建模、数学运算、
逻辑推理、数据分析
提升了数学核心素养
课后作业
3.选做题:联系实际寻找探究生活中的
指数函数
2.思考题:比较大小
(1)1.60.4,1.6-0.3
(2)0.80.7,0.70.8
1.课本118页
习题4.2的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