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共24分)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半明半mèi( ) wéi( )幕 quán ( )释 大有 bì( )益
二、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改正后填人表中。(4分)
踌躇不绝 潜移墨化 情不自禁 威言耸听
小心翼翼 悠远深沉 惊慌失错 摇摇欲坠
错别字
改正
三、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4.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
5.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7.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________________。
四、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2分)
文学之美,美得令人震撼!它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如杏花春雨、小桥流水;如群峰竞秀、万壑争流。文学之美,美在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婉约;美在—————————;美在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
五、探究。(4分)
综合下面有关资料,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用简要的语言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①1949年,我国人口为5.4亿,到2000年则增长为12.95亿。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0%。
②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只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左右,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
③人在一生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如水、空气、土地、动植物资源、能源等。人们为了获取这些资源,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结果造成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④黄土高原原来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非常适合人类居住;如今黄土高原的许多地方变成了沟壑纵横的荒山秃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共46分)
六、阅读《古代寓言二则》和<<傅显喜读>>,完成第1-7题。(20分)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傅显喜读
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①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 ”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②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③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④。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注释:①雅:美好不粗俗。②比:等到。③适:刚才。④假寐:不脱衣服小睡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先自度其足( ) ②而置之其坐( )
③吾忘持度( ) ④是吾剑之所从坠( )
2、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而置之其坐 D. 望之如偃蹇老儒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4分)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②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③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 ”
④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4、文中郑人和楚人的言行都十分可笑,:请按要求写出相关句子。(2分)
郑人最可笑的“言”:
楚人最可笑的“行”:
5、根据《刻舟求剑》的内容,给下面的上联对出下联。(2分)
上联:郑人度足买履,度忘履丢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你当时也和楚人同船,对于楚人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的行为,你会怎样对他说呢? (2分)
—————————————————————————————————————————————
7、你认为最终导致孩子落井的原因是什么 当时傅显该怎样做呢 (4分)
—————————————————————————————————————————————
七、阅读课文节选,回答8--11题。(12分)
她就用这副神情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这便理所当然地引起大家对她的注意,对她说长道短起来。有个人已经来过一次想买这头牛,遭到了拒绝,现在又折回来,出了一个大价钱,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
“那么,它是已经卖出了不成 ”那人问道。
“没有,这头牲口是不卖的。”
“是吗 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 难道光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 ”这个男人刨根究底地追问着,“是你自己的奶牛吗 ”
“是呀,当然是的喽。”在这头奶牛还是条小牛犊的时候,就是她的了,那是一点都不假的。安恩想,要是同他多说上几句话能够消消他的气的话,那就不妨多同他闲聊一会儿。
可是他打断了她:
“难道你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儿开心吗 ”
天哪,怎么能这么说呢!安恩老太太气愤得说不出话,神色有点慌乱。她收起毛线针,从牛角上解下拴牛的绳索,预备回家去了。在这个时候,她睁大了眼睛,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
“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是这样的,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我的打算没有什么不好的,不会对别人有什么恶意……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好吧,再见了,谢谢你。”
8、安恩不卖牛为什么把牛牵到集市上 (2分)
—————————————————————————————————————————————
9、“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
明明是安恩一个人来集市的,为什么安恩三次说“我们”? (3分)
—————————————————————————————————————————————
10、文中写有人出大价钱买牛,“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如何理解她的“窘迫不安”? (3分)
—————————————————————————————————————————————
11、小说结尾,安恩对自己不卖牛的行为作了解释后,却没写集市上人们的反应.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写出集市上人们的反应. (4分)
八、阅读《梦里梦外尽是书》,回答12—16题。(14分)
梦里梦外尽是书
(新加坡) 尤今
初到新加坡来,我们住在一个叫做“火城”的地方。
我们在一幢高达四层的旧楼房里租下一个房间。楼下,是一长排店铺。其中有一家是卖文具杂书的小店。成人的书不多,儿童故事书倒有不少。新到的,放在平台上;稍为旧一点的,便放在门口的大纸箱里。
那时,我读小学二年级,常常在放学后溜到那儿去,看免费书,站着看、蹲着看,那老板,不催又不赶,任我去。事隔那么多年,他的长相,我早已忘了;不能、不会忘的,是他那双含笑的眉、含笑的眼。在那袋子里没有多余的零钱的岁月里,倘若不是碰上这么一个慈和随便的老板,恐怕我便得苦苦地压抑我喜欢看书的那一份欲望了。
父亲当上了建筑承包商后,家里经济逐渐好转。书本,再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了。父亲爱买书、爱看书,他给自己买,也给家里的孩子买。不是一本一本地买,而是一套一套地买。
他买给我的第一套书是:《成语故事十册》。我废寝忘食地看,愈看便愈惊于叹于中国语言的优美、精深、凝炼、广博。
我和方块字,至此正式结缘。一结缘以后,便终生与它纠缠不清。
在文字的掌握上有了基础后,父亲便开始为我买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我小学还没有毕业,便读完了《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大块头著作。
上了中学后,我有了固定的零用钱,开始懂得上书局去挑选自己爱读的书。这时期,我读了大量的翻译小说。比如:《傲慢与偏见》、《静静的顿河》、《巴黎圣母院》、《父与子》、《娜拉》、《约翰克利斯多夫》、《飘》等等,都是一本一本地接着读的。当时喜欢读外国的翻译小说,主要是受作者创作的背景和书里的时代气息所吸引。
除此之外,古典诗词,也爱不释手,那时记忆好,《唐诗三百首》,几乎全都能背诵得出来。
进了大学,受到校园风气的影响,我开始大量地阅读有关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硬性的书读得多,我需要一些软性的书来加以调和。就在这个时期,我把阅读的触角伸向了台湾。台湾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整个地把我淹没了;这个时期的我,好似骤然闯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园圃里,看到这里也花、那里也花,朵朵娇艳、朵朵鲜丽;五彩缤纷、香气扑人,目眩神迷之余,日夜不分的沉醉在内了!
读读读,无日或辍、无时或断。
由于长期以来养成了持续不断的阅读习惯,所以,这些年来,我几乎不能一日无书。
有人说:不读书的人,言谈无味,面目可憎;然而,对于我来说,言谈和面目是不是无味、是不是可憎,都还是其次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倘若不读书,我的日子,便过得无欢、无趣、无味、无乐。
过去,当我还是在籍学生时,看书比较有系统。总是把同一位作者的书看完了,才开始看另一个人的书。现在,我除了工作外,还要照顾家庭、还要从事笔耕,时间不但有限,而且,被分割得非常零碎。所以,难以拟定系统化的读书计划。
目前的我,什么书都看,硬性的理论、传记、杂文;软性的小品文、散文、小说,全看.
由于日日夜夜都沐浴在书海里,有时晚上做梦,连梦都沾着书香呢!
我爱书。实在是太爱了,套一句目前最流行的话:
“书,是我最始与最终的唯一。”
我和书彼此相恋,永不相负。
12、作者为什么以 “梦里梦外尽是书”为标题。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2分)
—————————————————————————————————————————————
13、为什么说 “事隔那么多年,他的长相,我早已忘了;不能、不会忘的,是他那双含笑的眉、含笑的眼” 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感情 (3分)
—————————————————————————————————————————————
14品味下面句子,按要求答题。(4分)
(1)句中加点字好在哪里?
在那袋子里没有多余的零钱的岁月里,倘若不是碰上这么一个慈和随便的老板,恐怕我便得苦苦地压抑我喜欢看书的那一份欲望了。
—————————————————————————————————————————————
(2)赏析句子。
这个时期的我,好似骤然闯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园圃里,看到这里也花、那里也花,朵朵娇艳、朵朵鲜丽;五彩缤纷、香气扑人,目眩神迷之余,日夜不分的沉醉在内了!
—————————————————————————————————————————————
15、选文最后一段对全文的表达有什么作用?(2分)
—————————————————————————————————————————————
16、赵丽宏说: “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链接材料:
尤今,新加坡女作家。1973年毕业于南洋大学中文系。曾任图书管理员、记者、副刊编辑等职。著有短篇小说集《模》(1979),游记《沙漠里的小白屋》(1979)、《缘》(1982),新闻特写集《社会鳞爪》,长篇小说4《瑰丽的漩涡》等。1991年获第一届新华文学奖。
—————————————————————————————————————————————
第三部分、作文(60分)
同学们,我们已经升入初中一个月了,其间的滋味是怎样的呢?是快乐,还是苦恼?是充满信心,还是感到困惑?把你上中学后最深切的感受告诉大家吧。
请以《跨入初中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略
二、决、默、危、措
七、
8、她感到奶牛太孤单了,牵到集市上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2分)
9、安恩明明是独自来到集市上的,可是在回答大家的疑问时,却一直说“我们”,她已经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和那头孤零零的奶牛视为同等的生命,从这句话更可以看出人物的淳朴和慈爱。(3分)
10、她不知道该如何向人们解释拒绝卖牛的原因,她可能担心别人误解她的用意,担心自己的行为会伤害别人,这会使自己良心不安。(3分)
11、提示:感动,愧疚的神情,语言等(4分)
八、
12、因为文章写的是我从小到大对书的喜爱以及书对我的影响,所以作者这样写即体现出了书写的主体对象“书”,也表达了我对书的喜爱。(2分)
13、时间已经很久远了,所以我已经忘记老板的相貌,但是老板“含笑的眉、含笑的眼”让我感受到了他的慈爱,是因为他的慈爱随和才满足了我一个少年喜欢看书的那一份欲望,所以含笑的眉眼给了我最深刻的印象。表达了我对老板的感激之情。(3分)
14、 (1) “苦苦地”写出了那个慈和随便的老板为我提供免费的读书机会,这种机会对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也表现了我当时非常喜欢读书。(2分)
(2)用 “百花齐放的园圃”设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对我巨大的吸引力,语句整散结合,错落有致。(2分)
15、进一步书写了我对书的喜爱之情,愿终身与书为伴。突出了文章的中心。(2分)
16、示例: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尤今和方块字结缘,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就是从影响过她、感动过她,使其沉醉其中的阅读开始的,文学打开了她创作的大门。(3分)
作文:按中考标准(60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