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习活动二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活动指导】
一、做好调查准备
1.搜集整理家乡传统民俗资料,确定调查对象,或调查家乡民俗文化,或调查道德风尚等。
2.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方法,可以实地调查,可以专题访谈,可以网上查阅。
3.收集调查资料。
二、活动技巧
(一)调查报告的概念及特点
调查报告是一种使用广泛的文体。新闻记者使用调查报告的形式,通过树立正面典型,扶持先进,指导工作;或通过揭露反面典型,批评落后,引以为戒。由于调查报告与现实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具体特点如下:
(二)调查报告的类型
(三)调查过程注意事项
1.认真观察,做好记录,留下影像等资料。
2.爱护文物、古迹,心怀敬意。
(四)调查报告的“六要”
1.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2.要充分运用材料;
3.要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4.要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主题;
5.要善于运用统计数字来说明主题;
6.要了解读者需求。
(五)撰写调查报告文本
1.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1)材料真实。调查报告中所运用的材料必须是真实的、确凿无误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能虚构,数字必须准确,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这是调查报告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
(2)对象典型。调查报告反映的对象多种多样:正面的、反面的、现实的、历史的、个人的、集体的等事实都可以作为被调查对象,写成调查报告。但不管从哪个方面取材,都必须注意典型性。只有被反映的对象具有典型意义,调查报告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3)叙议结合。调查报告以介绍事实材料为主,运用叙述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交代清楚,但它不是运用文字具体描绘和形象刻画,而是让读者具体了解经验的成功之处或教训的失误之处,所以要运用材料叙述来说明问题。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意义,表明作者的主观见解,在叙述的过程中,作者往往要进行一些议论。但这种议论只能是“画龙点睛”的,要恰到好处、点到即止。
(4)针对性强。调查报告对象典型,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它应有强烈的针对性。它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研究,对经验或教训做认真细致的分析总结,指导人们去弄清他们都关心的事情或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调查报告的结构
调查报告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标题一般为正副标题,其中副标题采用公式化写法,如“关于……的调查”或“……的调查报告”;正文由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前言是就调查的一些情况做简要的说明,比如说明调查的起因、目的、对象、经过、时间、方式和结果等。这样做,有利于叙述展开和读者理解整个调查报告的内容。还可以在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写一段类似于消息的导语性文字,提示一下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先形成一个总体印象,以便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
主体:调查报告中关于事件的叙述和议论主要体现在这部分,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在内容安排上,主要采取纵式、横式和对比三种结构形式。
(1)纵式结构。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这种纵式结构比较简单,适合表达线索单一、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它的特点是内容连接贯通,结构条理清楚。
(2)横式结构。可以按调查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加以叙述和说明。这种结构比较常见,它的特点是从不同的角度回答问题,论述比较全面、透彻,适合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内容层次多的报告内容。写作时,要注意安排好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清并列、从属、主次关系。
(3)对比结构。即把两个不同的对象加以对比来写。一种是内容上的对比。从对比中让人们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产生的不同结果。另一种是结构安排上的对比。结构安排上的对比是为了强调,以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强烈反应,使读者在对比中肯定所是,否定所非。
主体部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结构,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以更好地表现主题。
结尾或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或是展望未来,提出希望;或是归纳主题,强调意义;或是没有明显的结尾,全文由总到分,叙述完成,自然收尾。结尾要简短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既不可草率了事,也不可画蛇添足。
3.观“佳作”,明调查报告细节
【佳作示例】
从“任务”到“责任”
——洋泾中学学生社区服务调查报告
上海市浦东新区洋泾中学从1991年3月至今,坚持不懈地开展中学生社区服务活动,引发了社会的关注。该校学生服务活动的实际成效究竟如何?如何考察这种成效?更值得研究的是,这些从小就习惯于接受长辈服务的孩子,为什么能够主动地去为他人服务?他们如何在起初自愿或不甚自愿参加的情况下,越来越自觉地参加这种活动,并在活动中自己破解“志愿”“服务”“责任”的含义?带着这些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我们做了短期调查,初步得到了一些答案。
一
尽管在这项活动开始的时候,多数学生从表面看来是自愿参加的,但事实证明学生的态度各不相同。而在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过程中,他们的态度才真正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洋泾中学93级高一年级四个班共206名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社区服务活动的有200名,参与率高达97%。事后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社区服务的态度,在“你是否愿意参加社区服务活动”一栏中,80.8%的学生选择“愿意”,8.6%的学生选择“开始不愿意,后来愿意”,1.4%的学生选择“学校组织的活动,不得不参加”。
实际情况比问卷调查所显示的还要复杂。分析学生的社区服务记录、小结以及服务对象对社区服务的评价,大致可以把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起始态度概括为:社区服务于己于人都有益,愿意积极参与;自己是团员、班干部,应该参与;它是学校开展的活动,不得不参与;多数同学都参加了,自己不参加不好;它影响学习,不想参加。
学生对社区服务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行为状态,影响着组织者能否达到社区服务的预期目的。学生的社区服务记录和小结显示出了这方面的信息。
由于对社区服务的态度存在差异,学生在社区服务中的行为表现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学生认为社区服务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应该在社区服务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另一类学生则是被动参与,把社区服务看作是学校布置的、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是“社区社会工作”课必须做的作业。这种情况在老人对社区服务的评价及学生记录中都有反映。例如:老人说现在来他这里服务的学生很多,有些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已,对社区服务工作的意义也不了解,自己也毫无体会可言。
学生自身的记录也反映出这个问题,如有的同学在记录的“服务内容”项中写道:“老人说无事可做,我们只好离开。”
但从整个社区服务的过程来看,学生对社区服务的态度及服务的行为状态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态度上,学生经历了由不愿意到勉强到主动参与的过程;在对“服务”的理解上,学生则从“完成任务”的观点转变为“承担责任”的观点。
关于学生对社区服务的态度问题,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什么呢?
第一,当学生对社区服务的意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时,学生就可能表现出积极的行为。因此开展社区服务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宣传发动,使学生认识到社区服务的意义。
第二,与提高认知水平相结合的是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哪怕学生表现为勉强的行为倾向;通过参与使学生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他人的肯定与赞扬,在获得满足感与兴奋感的同时,体会社区服务的意义,从而形成积极的态度。
第三,将不同态度的学生编为一组,通过同组学生来相互影响,确实是改变学生对社区服务态度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第四,同伴学生的行为和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和号召力,因此,请参与社区服务的高一级的学生为即将参与的学生做报告、谈体会,也不失为一条形成学生积极参与态度的途径。
二
所谓社区服务内容,是指学生在社区服务中为老年人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服务。它将学校里特定年级的学生与街道特定群体——老年人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新的较为特殊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老年人的一定需要会得到满足,学生也能受到一定的教育。这是社区服务中的核心问题。通过对服务内容的调查,我们试图描绘洋泾中学社区服务开展过程的一般特征。
洋泾中学的社区服务规定原则上一周一次或两周一次,一般安排在周五最后一节课,学生可根据老人的需要做一定的调整(包括调整服务次数)。服务时间一小时左右。
就时间安排来看,社区服务是按计划进行的,每学期各小组服务次数平均在八次以上,克服了以往服务一次性、突击性的缺陷。
学生走进老人家庭或敬老院,在家庭的氛围里根据老人的需要,力所能及地满足老人的要求。这种环境特点使得学生即使在替老人做家务或与老人一道劳动时,也可边做边与老人聊天,活跃了气氛,融洽了感情。
洋泾中学社区服务与其他活动的根本不同点在哪里呢?我们对所收集到的50份一个学期(1994.10.18~1995.2.18)的社区服务记录做了统计。五个服务小组共上门41次(除去一次到社区听老人做报告),平均每组上门八次。服务内容列表如下:
服务内容
次数
比例%
聊天
150
43.7
家务劳动
68
19.8
家务聊天
34
9.9
借书
4
1.1
读书读报
15
4.3
洗澡
2
0.5
上街购物
5
1.4
看电影
19
5.5
无事
14
4.1
其他
14
4.1
不在家或拒绝
18
5.3
现就统计结果做如下说明:
第一,社区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上述统计项目非常粗略,实际服务内容远不止我们列举的这些,还包括陪老人下棋、讲故事、向街道反映老人遇到的困难等。
第二,聊天占了全部服务内容的43.7%,加上兼有聊天的服务,超过一半以上。这说明老人真正的困难是精神上的寂寞与孤单,他们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安慰。
第三,由于聊天谈心成了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因此,最初由学生为老人提供的单向服务已变成了双向交流与影响,实际上,一些老人的经历也给学生很大的启发。这种双向交流与影响也许是社区服务最成功的地方。
三
社区服务的实际效果如何,拟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从学生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变化来看;一是从当事者的感受与体验来看。
调查学生与服务对象关系的一个假设是:如果在社区服务中,学生与老人的关系确实发生了由陌生到熟识再到亲近的变化,那么学生的社区服务就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社区服务的真正价值。
学生的社区服务记录和老人对社区服务的评价支持了我们的假设。即在社区服务中,除拒绝接受服务的情况外,学生与老人的关系确实发生了变化。根据我们的调查,学生与老人关系的变化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相识阶段、熟悉阶段、亲近阶段。
在相识阶段,彼此相互介绍认识,彼此相互了解,各组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大致要一到三个服务时间。在这个阶段,需要学生做出更多的努力,包括要事先了解老人的性格、爱好等,要更全面地理解服务的意义,避免提出“有什么事需要我们做”之类的问题,以免在老人回答“没有”时束手无策。
进入熟悉阶段,学生与老人在相互认识、了解的基础上开始相互信任。学生开始主动寻找可做的家务事,或者老人主动提出让学生做家务事;学生与老人的交谈开始不受拘束,自然、亲切,内容广泛;服务的内容开始不限于家务,能根据老人的需要而增加,如替老人上医院取药,陪老人进浴室洗澡,为老人过重阳节等。
熟悉阶段是更深层次的了解认识阶段,是逐步培养建立感情的阶段。而亲近阶段,学生与老人则由彼此信任到建立深厚的感情。需要指出的是,三个阶段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它只是描述了一个大致的趋势,实际的情形还要复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一个学期的社区服务结束后,同学与老人都建立了比较深厚的感情。
如果说学生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变化从客观上说明了社区服务的效果和意义,那么,参与者对社区服务的感受与评价则从主观上表明了社区服务的价值。
根据学生的记录、小结、征文,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是多方面的,如传统美德教育、人格教育、人生观教育等,但以下两方面更显示了社区服务的独特教育价值。
(1)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包括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他人的责任感。
(2)社交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学生对社区服务的感受与评价表明,社区服务通过学生们的努力,的确达到了组织者预期的目的。
我国正处在新的体制转型期,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使学校思想品德教育面临诸多难题。洋泾中学学生志愿社区服务活动,为新时代的德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种经验可概括为:引导学生自觉参与社会学习,从“完成任务”观点的社会学习到“负责任”的社会学习——学习关心,学会负责!
(有删改)
1.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将调查的情况、认识和结论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应用文体。此次调查关注的是哪些问题?浏览调查报告全文,概括有关事实与结论,逐一扼要回答这些问题。
答:
答案:(1)此次调查关注的问题有如下几个:①洋泾中学的社区服务活动实际成效如何?②如何考察这些成效?③学生如何从最初的“服务是完成任务”的观点转变为“服务是责任”的认识?
(2)①洋泾中学学生社区服务活动的实际成效是由最初的自愿或不甚自愿到最终积极热情自觉地参与,即由一种服务是完成任务的认识状态到最终服务是一种责任的崭新认识。可以从以下事实中证明这一结论。在活动之初,调查者的调查问卷表明,有80.8%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社区服务活动,有10%的学生表示一开始不是十分愿意参加社区活动;而从学生在实际社区服务活动的服务记录中可以看出,即使“愿意”参加活动的学生仍不免有完成任务的想法,而被动参与社区活动的学生更是抱着完成“社区社会工作”课作业的态度。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社区服务态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②考察社区服务的实际效果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学生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变化来看,一是从当事者的感受与体验来看。从学生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变化看,他们经历了由陌生到熟识再到亲近的变化,学生的社区服务记录和服务对象对社区服务的评价均可以得出这种结论,这从客观上说明社区服务的效果和意义;从当事者的感受和体验来看,学生已从“作业”的完成者转变为志愿的责任者了,学生的社区服务记录和其他有关的社区活动材料可以印证这个结论,这从主观上表明社区服务的价值,这种价值可以体现为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和社交能力的锻炼与培养。③完成学生对社区服务的态度由“服务是完成任务”到“服务是责任”的转变可以有四种措施:第一,开展社区服务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宣传发动,使学生认识到社区服务的意义,因为当学生对社区服务的意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时,他就可能表现出积极的行为;第二,与提高认知水平相结合的是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哪怕学生表现为勉强的行为倾向,因为通过参与可以使学生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他人的肯定与赞扬,从而形成积极的态度;第三,将不同态度的学生编为一组,通过同组学生来相互影响,是改变学生对社区服务态度的比较有效的方法;第四,让参与社区服务的学生为即将参与的学生做报告、谈体会,也是形成学生积极参与态度的途径。
2.调查报告的正文共有三个部分,该调查报告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洋泾中学开展社区服务的情况?请简要概括,并分析这些内容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
答案:(1)这三个部分从“学生对社区服务态度的变化”“社区服务的内容”“社区服务实际效果的考察途径”方面介绍了洋泾中学开展社区服务的情况。(2)这三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是,“学生对社区服务态度的变化”能够带来更好的社会服务效果,还有可能带来更为丰富的社区服务内容;“社区服务的内容”对“学生对社区服务态度的变化”有内在的影响,且内容与服务实效也有实质性的联系;“社区服务实际效果的考察途径”能够对学生社区服务的态度和实际效果做出及时而较为准确的评价,对学生社区服务态度有一种潜在的积极影响,甚至可以对包括服务内容在内的一些社区活动做出及时调整。
【活动规划】
1.关于传统节日,你了解哪些?请填写下表。
传统节日
时间
习俗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腊八节
2.收集家乡(社区)的关于传统民俗活动的资料,写一篇调查报告。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