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内容。
2.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概述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学法指导:
查阅资料,了解山水画的特点,勾画文中的核心概念,标出解释概念的语句,体会所举实例与作者观点之间的关系。
勾画出作者论述观点所用的材料,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用提纲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文章内容。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国画全称“中国画”,是近代为区别明末传入的西洋画而出现的名称,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与绢或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技法可分为具象和写意。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2.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这三首十六字令创作于长征路上,从不同的角度(山的高峻、气势、力量)描写了红军所越过的各种山的神态个性与壮观景象,在山之静止中又时时让人感觉到红军之动,可谓写山为表,而写红军的长征,则为词之里、词之心。
二、预习任务
1.了解山水画的特点及作者情况。
2.默读课文,扫除字词句障碍,记下你的疑难之处。
3.整体感知,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什么是意境?山水画为什么要讲究意境?
(3)如何获得意境?
(4)为什么要苦心经营意匠?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渲染( ) 惆怅( ) 暮霭( )
浮光掠影( )
2.解释词义。
渲染:
浮光掠影:
3.文学常识:李可染,江苏徐州人。中国杰出的( )、( ),画家( )的弟子。代表作有( )( )。
4.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给人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运用文中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分析。
参考答案:
1.xuàn rǎn chóu chàng ǎi lüè
2.渲染:①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②比喻夸大地形容。
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
3.画家 诗人 齐白石 《漓江胜境图》 《万山红遍》
4.(1)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3)描写自然的景色与绘出景色无异,且作者提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可见诗歌中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并无二致。因此,作者在这里以已经学习过的诗歌意境为例,也就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
5.言之成理即可。
【课中导读】
一、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搞清楚本文论证思路。
明确:文章开门见山,首先提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观点,总领全文。
然后具体阐述什么是意境及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通过对诗歌意境的举例分析来论述。
最后阐述怎样获得意境,强调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这就需要画家身临其境,长期观察。结尾说明意境与意匠的关系,强调要苦心经营意匠。
2.划分层次,写出大意。
明确:全文可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点明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第二部分(2-4):具体论述什么是意境、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
第三部分(5-10):怎样获得意境。
二、内容探究
1.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篇点明作者的观点,揭示中心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2.什么是意境?第二段第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设问。引起读者的思考,突出问题的答案。
3.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
明确: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要寓情于景。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展示山水画图片与山水摄影图片。请同学们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说说,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
明确: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其更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可见,山水画具有其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永不会为山水摄影所取代。
4.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二部分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明确:以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通过写景,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
诗歌通过写景,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所以诗歌中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因此,作者在这里以诗歌意境为例,也就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论证了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5.第③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举例论证。第③段以李太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用诗歌的意境论述山水画的意境,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把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第④段以毛主席的词《十六字令三首》为例,进一步说明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从而论证了意境是诗画的灵魂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6.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明确: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明确:①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还要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②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③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所以要苦心经营意匠。
7.第⑤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⑤段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思考,点明意境的获得所需的条件,引出下文“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8.第⑥段是如何论述意境的产生“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的?(论证思路)
明确:首先提出观点“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接着阐明“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然后列举齐白石画虾的事例,论证了在长期观察中,对虾的认识逐渐深入认识全面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
最后反面假设“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作者为了证明某个观点,先后做了哪些事。
答题模式:作者先提出(摆出)……论点(现象),然后分析(运用……论证方法,证明了……观点),最后总结得出……(结论)(或者提出什么倡议等等)。
9.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举例论证。以齐白石画虾为例,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考点:分析举例论证的作用。
先找到该段或该部分的中心句或概括句,再联系上下文,把握好论据证明的内容。答题模式一般是: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分论点或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10.第⑦段强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述的(论证思路)
明确:第⑦段强调写景是为了要写情。首先提出观点:写景是为了要写情,然后论述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无论写诗还是作画,都站得高于现实,全面深入观察、认识现实,最后列举毛主席《沁园春·雪》开头几句词来证明这个观点。
11.怎样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
明确: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融合了作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验,因此,它们又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高明的诗还是画,最终都会成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12.你怎样理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千里”“万里”都不是目力所及的,是词人的视野在想象之中的扩展,这种开阔宏大的扩展只有胸怀博大、气魄雄伟之人才能做到。
13.第⑧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各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明确: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举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的例子,论述山水画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
对比论证:先从正面列举荆浩画松树的事例,再从反面列举一位作者出外写生的事,论述了不能深刻认识对象,就不可能创造意境。
引用论证:引用四川人对四川不同地区风景的概述,说明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
●讨论:“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这句话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去。因为这句话从反面论证了“创造意境要有强烈深刻的情感”。说明了对景物的深刻感受,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对画家创造意境的重要性。这是对上文的补充,是论证更全面。
14.引用杜甫的两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引用杜甫的两句话,充当道理论据,论证了意匠的重要性,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15.作者是如何论述意境与意匠的关系的?
明确: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创作的两个关键问题。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为了传达思想感情,就要有意匠。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所以要苦心经营意匠。
三、写作特色
1.层层推进,逐层深入。
明确:这篇文章论述山水画的意境,先从什么是意境开始论述,然后进一步论述意境产生的条件,最后论述意境与意匠的关系,层层深入,让读者逐步了解意境对于山水画的重要性,以及意境与意匠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
2.旁征博引,论证有力。
明确:文章大量列举了诗词和绘画中的实例,目的是通过这些实例证明意境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并阐释了获得意境的途径。大量的实例有力地证明了意境产生的基本条件。
四、拓展延伸
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写作有哪些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感悟。
(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2)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3)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4)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明确:写作启示
①选择自己熟悉、印象深刻的材料。
②注重对象的精神实质,极力渲染情感,创设鲜明的意境。
③写出新颖独特的感受。
④表达真情实感。
五、课后作业
运用课文中有关意境的论述,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赏析。
【课后导练】
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地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C.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只有对所描绘的景物充满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才能创造别具一格的意境。
【解析】“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一句理解有误。
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开头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诗中描写自然的景色与山水画绘出的景色都包含了感情,诗人、画家都需营造意境,寓情于景。作者以广为人知的诗歌意境为例,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
3.作者是如何论述“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这一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说明。
作者以齐白石画虾为例来论证他的观点。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征坚忍的品质,而当我们在冬天认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蓬勃向上,此刻,通过实地观察和近距离接触,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忍的品质是那样真实。
4.你如何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意。
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都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写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构成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5.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其更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可见,山水画具有其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不会为山水摄影所取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内容。
2.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概述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学法指导:
查阅资料,了解山水画的特点,勾画文中的核心概念,标出解释概念的语句,体会所举实例与作者观点之间的关系。
勾画出作者论述观点所用的材料,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用提纲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文章内容。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国画全称“中国画”,是近代为区别明末传入的西洋画而出现的名称,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与绢或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技法可分为具象和写意。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2.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这三首十六字令创作于长征路上,从不同的角度(山的高峻、气势、力量)描写了红军所越过的各种山的神态个性与壮观景象,在山之静止中又时时让人感觉到红军之动,可谓写山为表,而写红军的长征,则为词之里、词之心。
二、预习任务
1.了解山水画的特点及作者情况。
2.默读课文,扫除字词句障碍,记下你的疑难之处。
3.整体感知,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什么是意境?山水画为什么要讲究意境?
(3)如何获得意境?
(4)为什么要苦心经营意匠?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渲染( ) 惆怅( ) 暮霭( )
浮光掠影( )
2.解释词义。
渲染:
浮光掠影:
3.文学常识:李可染,江苏徐州人。中国杰出的( )、( ),画家( )的弟子。代表作有( )( )。
4.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给人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运用文中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分析。
【课中导读】
一、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搞清楚本文论证思路。
明确:
2.划分层次,写出大意。(文中标记)
二、内容探究
1.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
2.什么是意境?第二段第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
3.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
明确:
●展示山水画图片与山水摄影图片。请同学们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说说,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
明确:
4.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二部分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明确:
5.第③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
6.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明确:
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明确:
7.第⑤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
8.第⑥段是如何论述意境的产生“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的?(论证思路)
明确: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作者为了证明某个观点,先后做了哪些事。
答题模式:作者先提出(摆出)……论点(现象),然后分析(运用……论证方法,证明了……观点),最后总结得出……(结论)(或者提出什么倡议等等)。
9.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
●考点:分析举例论证的作用。
先找到该段或该部分的中心句或概括句,再联系上下文,把握好论据证明的内容。答题模式一般是: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分论点或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10.第⑦段强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述的(论证思路)
明确:
11.怎样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
明确:
12.你怎样理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明确:
13.第⑧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各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明确:
●讨论:“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这句话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明确:
14.引用杜甫的两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
15.作者是如何论述意境与意匠的关系的?
明确:
三、写作特色
1.层层推进,逐层深入。
明确:这篇文章论述山水画的意境,先从什么是意境开始论述,然后进一步论述意境产生的条件,最后论述意境与意匠的关系,层层深入,让读者逐步了解意境对于山水画的重要性,以及意境与意匠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
2.旁征博引,论证有力。
明确:文章大量列举了诗词和绘画中的实例,目的是通过这些实例证明意境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并阐释了获得意境的途径。大量的实例有力地证明了意境产生的基本条件。
四、拓展延伸
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写作有哪些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感悟。
(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2)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3)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4)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明确:
五、课后作业
运用课文中有关意境的论述,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赏析。
【课后导练】
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地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C.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只有对所描绘的景物充满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才能创造别具一格的意境。
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开头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3.作者是如何论述“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这一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说明。
4.你如何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意。
5.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